Medium Image

图片来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er-to-peer#/media/File:Torrentcomp_small.gif 时间:2022年11月25、26、27日(周五、六、日)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线上线下待定)主办方: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网络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高世名、闵罕、姚大钧、黄孙权、陈界仁、刘怿斯、周蓬岸 -主题说明- 在过往六年间,网络社会年会“网络的力量”(2016),“与列斐伏尔前行:算法时代的都市论与日常生活批判”(2017),“智慧都市网络”(2018),“网民21:超越个人账户”(2019),“实践智慧之网”(2020)和“时刻互惠:合作生活的瞬间”(2021)汇集了各国专家学者和行动者,逐渐形成网络社会理论研究的生态,打造了研究─批判─行动网络。 第七届网络社会年会将以 “Never Mind the web3, Here's the P2P” 为题,重访信息技术史上最有社会性的技术启发——P2P。P2P 是一种网络技术和网络拓扑结构,至今已发展出赛博空间中各种兴趣社群;著作权和学术生产的共享精神及其伦理的复杂辩论;合作经济的形态等等。如今,web3 正以先进姿态将技术金融连结上个人价值,同时也将六零年代的“接通,调谐,脱离”(Turn on, tune in, drop out)这种自我精神启蒙和反体制的姿态,进化成高强度自由主义式的个体投资动力:全下(all in)和从大公司跳槽(drop out)。在近 60 年的信息技术发展历史里,人们使用个人电脑与网络,是为了沟通、连结,独立而能彼此合作,演变至今却让人们对技术需求高于对彼此需求,信任程式码治理而非社会协调。如 MIT 科技社会教授 Sherry Turke 所说:人们离机器越近,人们离彼此就越远,科技让人们在一起孤独(alone together)。P2P 采取的技术策略、伦理及其联邦化(federalization)的理想与 web3 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蓝图显然不同。P2P 是小社群广连结,轻量级的共产;而 web3 则希望一切都能货币化(是的,这是最终目的),因此昂贵复杂,层层依赖,失败率更高,更耗能。相较于个体隐藏在匿名与安全背后永不断线、持续分心,被化为物或者一串哈希数值的近似物的状态,可供彼此浏览、暂停和即时取用;我们更关心个体间的关系,人们如何聚集,群体间的交流如何产生。本届年会将社会性地延伸 P2P 技术内涵所构成的社群文化。 基于以上思考,本届年会现向全球范围内的青年学者公开征稿,维持以往惯例,从来稿中筛选优质的研究论文进行分享、研讨、发布和出版。 -征稿子题- 与大会主题相关之论文/创作实践报告,或符合大会以下五项征稿子题: 技术有性别吗?Gendered Technology二战期间,用电子计算机 ENIAC 来实现弹道计算自动化的美军方劳动力紧缺,于是有200多名年轻女性作为“人类计算机”参与此项目。讽刺的是,这些女性技术员的名字仅被隐藏在“ENIAC computers”之下。提花机(Jacquard loom)因符合图灵模型,被视为现代计算机鼻祖,操作提花机的是纺织业中的女性,但她们和女性计算员一样,消失在了主流的技术史记载中。从珍妮纺织机(Spinning Jenny)到当今智慧助理 Cortana、Alexa、Siri 都是女性名字,更多以女性身体与特质出现的则有性爱机器人 Roxxy,日本的女性机器人 DER 01,小米的小爱同学……沟通、服务、照顾的劳动力已经女性特质化了,而男人在哪里?是幕后控制的神祇吗?新时代复刻父权的性别分工是为何故?点对点社群...

ICAST Reflects|策展工作坊系列  为什么是艺术书展? 以art book in China为例 主讲人 赵梦莎 art book in China 联合发起人 时间 2022.9.9 10:00 地点 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0号南山书屋 主讲人介绍 赵梦莎,art book in China 联合发起人,编辑、艺术写作者。曾任双语评论杂志《艺术界 LEAP》资深编辑、VICE中国高级市场经理。 讲座简介 作为一个工龄十二年的编辑,我经历过传统纸刊到新媒体的转化,也见证了书重新成为热门话题。从艺术系统内到更宽阔的青年文化场景,如何去理解内容传播,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本次讲座我将回顾过去五年间基于艺术家书、自出版领域的学习和观察,以及由此展开的展览策划和社群组织的实践,与大家一同探讨今天的策展在面对什么,解决什么。 关于abC abC(art book in China)艺术书展始于2015年,是中国首个艺术家书展览与国际性的自主出版博览会。abC致力于推广中国本土艺术家书和自主出版物,并积极引入全球优秀的出版人和机构建立深度对话。每一届的书展现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版类同行、媒体及观众数逾万人,在艺术、设计和出版领域逐步建立起独特的影响力。 🔗 一场秋日的游牧|abC艺术书展 · 杭州参展全名单 🔗 动动手指,游牧启程!abC艺术书展·杭州观展指南 ...

学术主持 范厉 高芙雁策展组 杨静蕾 李天行 黄雨珂 徐健执行策展 张听 范献鑫 叶菲 黄瀚哲 诸诗荟展览地点 萧山区湘湖金融镇慢生活街19幢 高帆摄影艺术馆展览时间 2022.1.4—1.24开幕时间 2022.1.4 15:00开幕活动 烧烤BBQ 16:30—19:30开幕演出 TING$ON 18:30—late 参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前后) 杨静蕾 马星雨 李炳磊 滕丽竹 杨书妤 蓝小语 林千堡 郁梓汝 叶菲 黄瀚哲 潘紫玥 诸诗荟 马之淼 江懿轩 张怡雯 张听 徐健 范献鑫 数码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图像的获取变得非常快速和便捷,但银盐摄影确要复杂和不方便得多。工作坊的同学们几乎都经历了拍摄和洗印不同阶段的各种状况的失败,而失败也让摄影这一行为变得相当缓慢,同时带来诸多的问题与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同学们开启了自我学习的通道。你们从一个一个解决问题的想法和灵感出发,一遍又一遍拍摄,不断观看你们的照片,一次又一次评估自己的意图和想法。再一次聚焦拍摄对象,进而获得表达的意识,于是有了我们今天展览的作品。可能有的同学的作品还不是那么成熟,但你们已然在创作这一工作状态中,这是宝贵的。祝贺参加展览的20位同学! ——范厉 徐健 「一切坚固的事物都将烟消云散」钢化玻璃微喷 30*40 2021 范献鑫 「34帧」摄影装置 尺寸可变 2021 黄瀚哲 「河景」手工银盐 17.8*12.7&20.3*25.4 2021 诸诗荟 「背阴面」手工银盐 28*18.6 2021 叶菲 「菌·宙」手工银盐 13*17 2021 张听 「给充气海马的照相」卡纸微喷木质青蛙相框装裱 20*15.2*30 2021 马之淼 「你可以停在这里」手工银盐 22*16 2021 江懿轩 「出口」手工银盐 12*16.8 2021 马星雨 「夸父」手工银盐 12*16.8 2021 潘紫玥 「社」手工银盐 17*13 2021 郁梓汝 「Roiling Doll」手工银盐 25.4*20.32 2021 林千堡 「他们正在前往,他们即将抵达」手工银盐 15.2*10.2 2021 蓝小语 「丢掉所有明天」手工银盐 15.2*10.2 2021 李炳磊 「网.之一」手工银盐 25.4*20.3 2021 滕丽竹 「幻」手工银盐 17.8*12.7...

开幕时间 2021年12月30日上午10:30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3号楼2楼展厅 策展人 牟森 参展艺术家 2019级媒介展演系本科生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党委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 项目介绍 科艺先锋——2021家庭编年史课程艺术创作实践展由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创作和制作。展览聚焦叙事工程——家庭编年史课程,将专业课程与党建和思政建设课程结合在一起。叙事工程是媒介展演系的核心课程,有空间和时间两个面向。家庭编年史为时间面向课程系统,以“场/瞬间”为基本教学元素,由场次安排、场景设定和场面调度三方面的课段构成。同学们围绕着“家庭、家族、家乡”进行探索,并梳理出了不同地域状态下,不同环境视角下的家乡志。十九位同学、十九个档案、跨越三代人,以自我家庭为视角的思考,截取家庭群体个案,深挖“中国家庭”故事,通过家族相册薄、家庭大事记、家庭编年史剧集大纲、家庭场景微缩模型、家乡图景渲染图及家乡城市地图等多种方式,呈现出充满生活感情和奋斗生气的历史记忆。 前言 关于生命的本质时刻的探索 文/闵罕 叙事演练 叙事工程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的核心课程,有空间和时间两个面向。家庭编年史为时间面向课程系统,以“场/瞬间”为基本教学元素,由场次安排、场景设定和场面调度三方面的课段构成。由跨媒体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和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师生联合组成的实践团队聚焦“家庭编年史”课程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 青年创作者们围绕“家庭、家族、家乡”,梳理出不同地域状态与环境视角下的家乡志。透过叙事的方式,演示每一个特殊个体在家族群体中的社会关系。思考个体在族群以及社会历史图景当中所处的位置。在叙事的“重复而带出的差异”当中,在再现的过程当中,采用叙事演练的方式,用独特的发声位置演示了具有独特性的时间中的生命世界和社群历史,打通了历史话语的叙事维度与意识形态维度勾连互渗的渠道。“自我”以叙事的活动,以再组织的日常空间,对自己的过去作回顾、作透视。 模型空间 在每一个模型叙述空间当中,亲身与个人的经历,都与社会、政治和生活息息相关。主体的经历在时间与社会的不停变化中,形成了身份和认同。主体也得以在从个人到家庭的连续空间中形构文化认同,以适当的回应社会的变迁。从个人的经验、个体所经历的空间和历史,来做主动的介入和交锋,模型所展现的私密空间与外在社会空间形成一种建构的关系来展现社会政治。相较于与历史、进步、文明、科学、政治与理性相关的时间,空间则时常与静态、复制、怀旧、感情、美学、身体形成另一种隐喻关系。大卫·哈维说:“社会关系总是空间的,并存在于特定生产出的空间框架之内……从这一点出发,接下来是空间关系生产……是社会关系生产,即改变一个就是改变另一个。”媒介展演系的《家庭编年史》作为集体时间性的空间组织,展现了过去和未来一并在场的时间与历史现实。 生命的本质时刻 在迅速的社会变迁中,青年的想法观念、价值态度与有时无法和成年人形成一体的整合。然而家庭编年史这个课程,让青年创作者基于个人家庭为出发原点作历史梳理,重新观察与反思自己所在的历史位置与生命时刻。作品中展开的家庭、家族、家乡之间,人与人的关系,让我们看到那些重要时刻、生命的本质时刻、存在通过其获得意义的时刻是怎么样的。看到爱与乐,苦与痛,希望与荣耀这些生命的本质时刻。希腊人用bios来精确的指示这些生活艺术所包含的东西。它意味着:具有生命的特性,生命存在的特质。然后有bioun这个词,它意味着:经历生命(vie)。Bios是某个既可以好又可以坏的东西,而我们生活的生命是因为我们是有生命的存在,生命就是自然界赐予我们的。这个能够被定性的生命,带有生命中事件的生命,带有其必然性,但也可以是我们自己规划的生命,自己决定的生命。十九位创作者,十九个档案,家庭编年史的每一件作品都感动人心,承载了青年创作者的生命经验和情感力量。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文/牟森 2015年,媒介展演系成立,至今第七年。叙事工程课程体系开设七年。其中时间面向的家庭编年史课程也进行了七年。 七届学生,按每届二十位同学计算,已经有一百多人上过这门课。 展开家庭变迁,演化社会进程。 一百多位同学的家庭编年史,每位同学上溯三代的家庭家族家乡变迁,编织成绵延的社会进程图景。 这门课的初衷是解决叙事的事:事物和事情。上这门课的同学的年龄都是二十岁左右,阅历和阅读都很有限。为了避免进行无效的虚构游戏,我们借用非虚构的方式,将叙事对象聚焦在每位同学的家庭、家族和家乡范畴之内。 家庭的创世纪。家族的谱系。家乡的变迁。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七年的课程,一百多位同学的实践。家庭、家族和家乡,辽阔的叙事矿藏。储量丰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命名即主题。主题即结构。结构即意义。 赋予意义。传递信息。激发情感。 展开。演化。透视。 家庭编年史课程最重要的,就是找寻光。追寻逝去的时光。让光照亮叙事的矿藏。照进过去,照向未来。 家庭—家族—家乡。场景—情景—图景。场景设定—场面调度—场次安排。 家庭编年史是视觉叙事课程系统,以瞬间的重建和重现为核心。诸多家庭家族家乡视觉瞬间的连接、连续和连绵,构建起每位同学的时光纪念馆。 今年是家庭编年史课程的第二次展览。感谢跨媒体艺术学院党委和学院。感谢媒介展演系2019级同学。感谢教学团队和策展团队。 —— 课程目的 获得目光 通过梳理家庭-家族和家乡 重新看待社会和历史 重新看待世界 课程介绍 叙事工程是媒介展演系的核心课程,有空间和时间两个面向。空间面向的课程系统为展开-存在志,品类为巨构。时间面向的课程系统为演化-编年史,品类为剧集。 两者相互作用,互为交融。剧集式的巨构和巨构式的剧集。 家庭编年史为时间面向课程系统,以“场/瞬间”为基本教学元素,由场次安排、场景设定和场面调度三方面的课段构成。 叙事工程-场次安排 教学团队:牟森 课程时长:2021年9月13日—9月24日,共两周 课程成果:家族照相簿、家族大事记、十集长度的剧集大纲、标准长度六十分钟的十集大纲和标准长度120分钟的剧本。 场次安排是叙事部分,通过对家庭、家族和家乡的采访和调查,按照命名即主题、主题即结构、结构即意义的叙事工程理念,将采访和调查数列化、序列化,构建有秩序和次序的家庭编年史文本。 剧本大纲 场次安排上课过程图 叙事工程-场景设定 教学团队:牟森、李琰、赵炟、吴泓华课程时长:2021年9月27日—10月8日, 11月1日—11月19日,共四周 课程成果:家庭场景微缩模型、家乡图景渲染图 场景设定是视觉和空间部分,通过对家庭、家族和家乡的场景设定,构建场景—情景—图景的数列和序列。展开家庭变迁,演化社会进程。 家乡渲染图 模型课评图 模型制作过程 叙事工程-场面调度 教学团队:牟森、马原驰、谌文君、刘奕希、赵炟课程时长:2021年11月22日—11月28日,共一周 课程成果:集表演和拍摄为一体的短片 场面调度表演和镜头部分,展开家庭—家族—家乡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爱与乐、苦与痛、希望与荣耀。将家庭—家族—家乡的场景和情景演化为社会图景和历史图景。 短片拍摄过程 ——  展览组织结构  总监制 | 程剑光 闵罕 策展人 | 牟森 执行策展人 | 李琰 课程导师 | 牟森 马原驰 -教学团队 场次安排 | 牟森 场景设定 | 牟森 李琰 赵炟 吴泓华 场面调度 | 牟森 马原驰 谌文君 刘奕希 赵炟 -策展团队 | 李琰 常远 赵炟 刘奕希 李怡弦 蒋欣怡 倪子易 展览统筹 | 李琰 刘奕希 展览协调 | 梅悦子 空间设计 | 常远 视觉设计 | 张立国 肖像摄影 | 谌文君 监制 | 张佳乐 -参展艺术家 2019级媒介展演系本科生 柏心如 陈梦霏 陈水滴 陈心尧 韩佳玥 蒋欣怡 金怡然 李迈李怡弦 马凌峰 倪子易 孙梓怡 唐校 袁梦 张书燕 张雅林周律吕 周思扬 周逸伦 -制作单位 乘岭装饰 杭州迷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杭州灵泽广告有限公司 -鸣谢  韩媛 秦文捷 施洪法 杨朵英 张晨 朱沈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