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Image

通知|跨媒介巨构过河入林第二部曲《欧米伽点》6月5日演出取消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非常抱歉地通知大家,计划于2023年6月5日16:30-17:00在世界旅游博览馆演出的过河入林第二部曲《欧米伽点》(第二场)因故取消。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演出其它场次照常。展览板块照常开放,欢迎各位继续来过河,入林。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2023年6月3日演出排期演出3:6月7日周三 14:00—14:30演出4:6月12日周一 14:00—14:30演出5:6月14日周三 14:00—14:30*实际演出时间以现场为准👉 跨媒介巨构|过河入林-从客厅到荒原 2023年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毕业季 ...

前言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块链、元宇宙、AIGC等热点更新选代,崭新的技术事实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现实生活,现象的矛盾话语阻碍着我们与新异世界的相遇。社会与自然、现实与想象、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性的边界在反复冲刷中日益模糊,创造力被逐至数字盛墟的边境,淹没于喧嚣激荡之海。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new hotspots such as blockchain, metaverse and AIGC are constantly upgrading and replaced. These brand-new technical facts are continually impacting on our real life. However, the contradictory discourse of these phenomena impedes us from embracing the changing world. The boundaries delimiting society from nature, reality from fic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human intelligence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blurred. Such has happened over and...

2023年,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以“过河入林-从客厅到荒原”为主题。基于叙事工程,以毕业展作为教研平台、空间作为第一媒介、展演映作为领域、媒介史作为题材、纪念日作为路径、古希腊肃剧作为方法、人类图景作为目标。以三部曲为结构,序曲和展演映三部分互为支撑,拱卫主题。通过场景、情景和图景,呈现壮观和壮举。 展览结构 序曲/场景: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第一部曲/展:涉过忘川 Passed over LETHE 第二部曲/演:欧米伽点 Point Omega 第三部曲/映:时间弯曲 Bend of Times 组织结构 策划_MSG团队 总监制/总叙事/总导演_牟森 指导老师_牟森 信阁 马原驰 策展人_信阁 叙事设计_MSG团队 空间设计_潘婕 总制作_赵炟 总统筹_陈思帆 总协调_梅悦子 叙事工作坊_牟森主持 作曲工作坊_李京键主持 动作工作坊_李奎主持 合唱工作坊_李启浩主持 主办单位_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_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叙事工程研究所 技术支持_爱普生光影研究院 意相生活团队 搭建团队_乘岭装饰 特别鸣谢_西藏介观艺术中心 主题 过河入林-从客厅到荒原 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From Drawing Room to the Waste Land 过河入林 借自欧纳斯特·海明威长篇小说的书名,典出自美国内战。南军将领托马斯·杰克逊被流弹击中身亡,临终前他先是命令队伍继续进攻,然后又说:“不,不,让我们蹚水过河,到树荫下休息。”    从客厅到荒原 客厅指十九世纪的客厅戏剧,爱德华·邦德说过:“客厅即世界”。荒原则是托马斯·艾略特的名篇,意指二十世纪,是都市也是工业。 序曲/场景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1953年,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逝世70周年。题目借自尤金·奥尼尔的剧作《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通过场景,向客厅戏剧致敬。 视觉场景设定是媒介展演系课程的项目实践,集展演映教学于一体。 场景设计_潘婕2020级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空间设计与叙事工程研究方向硕士毕业生场景制作_潘婕 陈思帆道具助理_欧阳铭珺 蓝小语表演统筹_崔乐吟 第一部曲/展 涉过忘川 Passed over LETHE 出自埃兹拉·庞德《诗章》第七十四章最后一句,忘川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遗忘之河。 展览部分由2023届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19位本科生和5位硕士毕业生的毕业创作组成。 指导老师_牟森 信阁 马原驰荒原场景装置设计_潘婕 信阁 陈思帆荒原场景装置制作助理_李怡弦灯光设计_潘婕 信阁展览艺术家本科毕业生2019级 跨媒体艺术学院 媒介展演系柏心如 陈梦霏 陈水滴 陈心尧 韩佳玥 蒋欣怡 金怡然 李迈李怡弦 马凌峰 倪子易 孙梓怡 唐校 袁梦 张书燕 张雅林周律吕 周思扬 周逸伦全日制硕士毕业生2020级 跨媒体艺术学院 影像与空间叙事理论创作研究方向常远 李琰 张立国2020级 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世界巨灵 Cosmocolosse 学术主持 高世名 曹晓阳 展览总监 李凯生 徐元 策展团队 闵罕 管怀宾 姚大钧 牟森 高世强 卢杰 张辽源 策展执行 蔡宇潇 信阁 吴穹 刘畑 宋戈文 林灿文 陈文华 李育婵 展览统筹 孙晓宇 张佳乐 朱沈钰 张晨 杜润凡 湘湖博览馆(世界旅游博览馆)B1层 7/8/9号厅  2023.6.1—6.18  “艺术家好比一只巨眼,好奇而耐心地打量着作为人的自己。”在布鲁诺·拉图尔同名的广播剧“世界巨灵”(Cosmocolosse)中,世界如同半是飓风、半是利维坦的怪物,也在好奇地打量着人类。“大脑花园”与“世界巨灵”,作为互相呼应关照的概念,展示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所发生的深远变化,亦启发青年创作者延展心智,对自我灵魂和外在世界展开奇思冥想。 今日世界这个巨灵,其形态如何?又蕴生何物,其创造性的涌流什么?如何面对众语喧哗?“观看—思想—知识—艺术”的模式是什么?新气候体制下的情境将如何变化?爆发式发展的人工智能将会如何改变艺术的未来? 现代世界的垮塌和重生,“浮沉之路同一”。如同《春之祭》“将大草原的节律化为汽车尖厉的鸣笛、机器的轰鸣、轮胎的摩擦、钢铁之相击、地铁的呼啸,以及其他现代生活中的野蛮噪音”。像《尤利西斯》和《金枝》一样,斯特拉文斯基展露的是一类早已绝迹的人类心灵,现代心灵不过是它的延伸。艾略特说,悲凉的大草原上的原始人,嘈杂的城市中的现代人,其中总有一种不变的困境。本次的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毕业展以“世界巨灵”为主题,分为“涌流之寂”“人工艺能”“过河入林”“造物大陆”“动机”“入声”等展览板块。展览将跨越现场表演、影像装置、动力装置、微缩模型、纪念碑装置等不同媒介品类,囊括AI人工智能艺术、中华未来主义、虚拟化身、模拟地景等多元主题,展现跨媒体艺术各种表现手法的有力集合。 实验艺术系 涌流之寂 FLOWING CURRENT & WASTE LAND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块链、元宇宙、AIGC等热点更新选代,崭新的技术事实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现实生活,现象的矛盾话语阻碍着我们与新异世界的相遇。社会与自然、现实与想象、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性的边界在反复冲刷中日益模糊,创造力被逐至数字盛墟的边境,淹没于喧嚣激荡之海。 本次展览以“涌流之寂”为题,展区由四座既是浮岛亦是浪潮的团块构成,对应展览架构中的“殊域”“盛墟”“折射”“寓言”四个章节。新兴的涌流在只增不减的枯燥冗长中使得认知变成屈从于内心的思考机器,机器的声音传至地心,从此成为一个古老的概念,否弃浮夸与矫饰,不假的简洁与诚实,等待欢呼着与新世纪的相遇,如同它会为回到纯粹而高歌一般。 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23位创作者将以影像、装置、行为、动画等多种媒介,相互交织映照,试图在模拟景致中建构一个有机复杂的系统,在流动中达成生命之关联,使寂然的真识涌现。 开放媒体系 人工艺能:ART.I.FICIAL “1比1是新的16比9,飞越恐怖谷理论,美学痉挛,加速主义的终极信差,下世代的集体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