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S

新闻 / 04.11.2019

 跨媒体前沿系列讲座   实时声音系统:从电子游戏到餐厅   Real-Time Sound Systems from    Video Games to Restaurants  主讲人 Ben Houge (作曲家,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教授) 主持人 姚大钧 时间 2019年10月28日 下午2: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309教室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讲座详情 曾经是中国先锋实验音乐圈重要成员的美国音乐家 Ben Houge 此次应姚大钧教授的邀请来中国美术学院参观 virREAL 虚拟现实实验室并在跨媒体艺术学院举办讲座,详细解说他在实时互动声音装置、电脑音乐、及游戏音乐方面的实际创作心得和技法。   Ben Houge 曾经长年在上海担任 Ubisoft 游戏公司的音乐制作,作品包括《奥秘:蒸汽与魔法》 、《半条命》系列等知名游戏,同时积极深度参与中国当时正红火的先锋实验音乐圈的演出及策展等各类活动,也曾经是姚大钧创设的 "Chinese New Ear 中国新耳朵"中国先锋音乐网站上的特邀乐评人。   目前 Ben Houge 任教于美国的知名音乐学府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此次讲座中 Ben 将以他流利的中文演讲,并展示他的最新手机互动作品。 Ben Houge 近照 Ben Houge Ben Houge作品:电子游戏《奥秘:蒸汽与魔法》声音创作 Ben Houge作品:电子游戏《Tom Clancy’s EndWar》声音创作 Ben Houge的作曲工作源于对实时数字系统的长期关注。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的作品将电子游戏的组织概念应用于更广阔的文化舞台,包括声音装置,用观众手机的现场表演,以及生成视频作品。最近,他一直在与厨师合作,使用分布式扬声器阵列、传感器和响应音乐系统开发多感官的用餐体验,以实现前所未有的音乐与用餐搭配。在本次讲座中,Ben Houge将为听众介绍他的创作经验和最新作品。 Ben Houge作品:美食歌剧《Le Dîner des Amazones》,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 餐厅实时声音装置作品 Introduction  Composer...

新闻 / 04.11.2019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column_text] 2019科艺先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艺术创作实践展 展览时间 2019年10月28日—11月04日 开幕时间 2019年10月28日 下午13:00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3号楼2楼展厅/4号楼306展厅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学生党支部 前言 初心铸就千秋伟业,奋斗创造人间奇迹。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共同开创了一场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成就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诗。   初心映照岁月峥嵘,奋斗激励使命征程。如何让师生真切地感受和体悟70年的光辉历程,守初心接续奋斗?如何引导当代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担使命砥砺前行?我们心怀着礼赞和崇敬,把目光投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延安,我们抱持着怀念和感恩,带着艺术的眼睛重返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延安!   今夏,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组织一批师生党员追随国美艺术先贤“到延安去”的脚步,远赴陕北,一掬延河水,贴近黄土地,踏访杨家岭、南泥湾、宝塔山、桥儿沟等红色革命旧址,重返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精神现场,倾听感悟七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实践初心的澎湃脉动。   由跨媒体艺术学院和视觉中国协创中心的党员师生联合组成的实践团队聚焦“延安十三年”的文艺发展历程,运用现代视觉艺术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细致考察以延安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艺现象,截取延安文艺家群体中的个案,以他们融入时代的个人艺术生命史为样本,发掘延安文艺的创作故事,深切体会在革命语境下生发喷涌并传承至今的民族精神之魂。   回望来路,蕴含着无尽的思想资源和创作源泉。师生党员运用艺术思维,从学术视角去调和处理创作中的历史和当代、技术和艺术、精神和器物、虚拟和现场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师生党员通过基于延安精神的艺术再创作和研究,研创形式丰富,除影像、装置、VR、国画、书法与篆刻、版画等实践作品外,理论研究亦成果丰硕,七个研究方向的学术报告精彩纷呈,向全校师生汇报延安之行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创造,成就了这批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献礼的致敬之作。   重访延安以及本次“延安精神”主题创作,既是一堂有风景、有深度的思政课,也是一堂有筋骨、有学术的专业课,是党建思政工作与跨媒体专业结合的一次成功实践。我们着力在媒体实验、艺术创作、社会思想、策展实践等“四维互动”专业优势的支撑下,深度开掘红色资源经由跨媒体艺术语言的诠释转换和当代表达,切实提高师生党员的代入感、参与感和共鸣感,力图用最崇敬的创作态度呈现最理想的艺术效果,立体地诠释中国美院“立德树人”和“实践育人”的丰富内涵。   红色圣地的踏访和行走,蕴含着思政工作的创新之源。本次展览是跨媒体艺术学院“科艺先锋”党建品牌项目建设的第二期成果,是跨媒体党总支在总结吸收承办学校第三届“先锋号角”主题展和主办学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创作实践展经验基础之上的一次全新尝试。三年来的接力实践更加清晰地启示我们,跨媒体艺术学院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就是要淬炼一个具有跨媒体特色的课程思政“精装样本”。   初心不改,使命常新。在全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之际,跨媒体艺术学院第二期“科艺先锋”党建品牌建设展如约与大家见面,我们期待延安精神带给师生党员创作上的想象和激情,借由艺术的表达和艺术的感受,让我们能够再次走进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初心的伟大奋斗现场,共同感受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和精神上的还乡! 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布展小伙伴合影 展版展示 作品布展中 紧张布展中 展板布展 影像作品布展 作品布展中 延安字体海报设计 60cm*90cm 版画 影像作品 ...

新闻 / 04.11.2019

SciFipedia工作坊/创作营针对“策展-研究”的工作机制展开集体的长效工作。成员不定,根据每次项目和参与情况自由组成。目前参与工作的成员:彭婉昕(展研)、徐子羿(展研),龙奕瑭(展研)、杨子敏(开放媒体)… SciFipedia工作坊邀请不同领域的人参与,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侧重不同的现实和场景,注重差异性工作方法的协作,对科幻或词条进行现实维度和客观实在的反复捶打。我们将通过连续的活动,对“科幻”的不同面向,展开持续几轮的或重叠或错位的创造性工作。其目的是希望对科幻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现有理解的范围,而是从各种侧面入手重新打开新的界面。同时充分对话,期望在此基础上,形成导向未来长远合作的工作网络。 SciFipedia的第一个阶段是对“青艺周”科幻论坛相关视频、录音、演讲稿的整理,摘取讲者演讲过程中重点提出的关键词,编辑“科幻开源词典”。第二个阶段是对文本档案进行“场景化注释”和标记情境,持续半年以上,计划进行7次联合工作坊和持续的读书活动。 列车/火车的一种隐喻很好解释了“科幻开源词典”中句中词的构成(这也是一个由词将词典串联起来从而形成科幻初世界观的过程),像一节节列车一样将句子串起。不局限于一列车厢与其他车厢发生联系,而是在于这个可移动的动态,也可和外部的车厢发生碰撞。 首场联合工作坊与泼先生合作,邀请泼先生奖作者及其文本参与进来,推出“列车系列之写作列车”项目,同时开启第一回的写作创作营。 目前暂定为7次联合工作坊和持续的读书活动。7次联合工作坊的方向和顺序是:写作、编剧/戏剧、档案编辑创作、编程艺术创作、声音/编曲、空间、表演。每次都将对上一次工作结果进行迭代和演习。 7次工作坊后,这一科幻的“策展-研究”将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不仅仅是谈论游戏艺术或者是科幻艺术,而是讨论其中的共同工作的机制。 写作列车时刻表 ES1026次列车,下午14点至18点 1号车厢,14:00—14:30 SciFipedia「列车说明」 2号车厢,14:30—15:30 李沐杰「数字车厢:穿越(写,作)地带」 2号车厢是ES1026次列车的“数字性写作车厢”,这里展开关于“数字性写作”的科技物质过程。如同计算机基于(0,1)处理数据、生成多元化的数据组构,(写,作)是这节数字车厢的操作单元,它将经由发生在这里的写作程序(关键词提取应用、自动化书写、数据反馈、迭代写作等),驰骋在创造的疆域,展现写作在物质情境中的速度、张力、情状。[0]从乘务长/主讲人收集编写的词汇集出发,[1]乘客将对列车经过的当下风景和情境进行体验、[01]并经由自动化书写创作表达为文本。[011]参与乘客所创作的文本将作为此趟列车的精神食粮,被放在列车餐车的手推车上以供取用。[0111]这些文本作为数据还将通过软件进行关键词提取。[01110]提取后的关键词结合该节车厢的乘务长/主讲人本人所提取的词汇,激发新的文本和写作,[011101]将工作坊的时空体验延展到新的写作实践之中。 3号车厢,15:30—16:30 赵玉「列车更衣室:写作与剧本;写作的平行展览」 3号⻋厢为ES1026次列车特别设置的列⻋更衣室,试图分享一种不纯粹的工作方式。艺术家作为策展人,艺术家作为写作者,策展人作为艺术家。“写作向来是策展时间的重要面向之一”,文字写作作为艺术创作的剧本,影像视频压缩为短篇小说...

新闻 / 19.10.2019

10月16日晚,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荣誉之夜”典礼在“小城之春”影厅隆重举行,本届电影展各项荣誉得主最终揭晓。来自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AME影视计划创始人曹雨、赵鸣昊则受邀作为颁奖嘉宾出席了“荣誉之夜”。 ▲王怀宇、马可·穆勒、赵鸣昊、曹雨、赵涛、贾樟柯亮相开幕典礼(左起) 此次AME影视计划作为专注于扶持青年新锐电影人的服务平台,与平遥国际电影展深度合作,专门设置了独家冠名奖项“平遥创投·AME类型创新奖”,旨在鼓励青年创作者。 ▲“荣誉之夜”平遥创投荣誉单元·AME类型创新奖颁奖现场 当晚,陌陌·平遥创投荣誉单元的颁奖仪式上,导演王一通凭借《灾星下的恋人们》斩获了平遥创投·AME类型创新奖,AME创始人曹雨作为代表上台为其颁发奖项,该奖项的奖金将用于获奖项目后期发展及制作,由AME影视计划独家冠名赞助支持。 AME类型创新奖的设立备受行业内各大选片人、导演以及投资人的肯定与赞许。AME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扶持青年新锐电影人的初衷。 自2016年创立至今,AME已创办了三届AME影像创作工作坊,该工作坊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主办,通过艺术家和电影人的“融合”创作孵化了数百部优质作品,以不同的"碰撞"激发青年创作者的潜能,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认可。 第一期工作坊海报 第二期工作坊海报 第三期工作坊海报 凭借《恋曲1980》获得平遥国际电影展WIP发展中项目最佳影片奖的梅峰导演也是AME第一届工作坊的评委;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创始人、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同样也是AME第一届工作坊的评委,他们都给予了学员们不同的建议,并支持着AME影像计划。 ▲第三期工作坊合影 2018年,我们开启了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主办的AME影像行动巡展季,通过征片、巡展、线上线下运营,到全国各大高校和地方观影组织进行放映。让更多创作者的好作品能被大家看见,也让更多的人看到真正好的作品。 ▲高校巡展线下放映盛况 AME作为一个专注于艺术、电影、人才的新电影服务平台,一直在提供人才交流、内容创作的资源、实践与环境,推动产业与学院、艺术与大众的对接,努力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促成一条涵盖人才、创作、宣发、放映的产业链,实现中国影视的多元生态。 ▲AME创始人赵鸣昊、曹雨(左起) 此次AME平遥之旅圆满结束,不虚此行,倍感荣幸!感谢平遥国际电影展对AME影视计划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创作者对AME的信任! ▲AME创始人赵鸣昊、曹雨(左起) —End— /素材图片来自©平遥国际电影展/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新闻 / 17.10.2019

主题 越境的界线——坂口宽敏的表现原理 主讲人 坂口宽敏 学术支持 管怀宾 主办 跨媒体艺术学院 讲座时间 2019年10月15日 14:00-16: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3-204 主讲人简介坂口宽敏 1949  出生于日本福冈 1975  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美术研究科油画专业研究生毕业 1976-1984  旅居德国慕尼黑,慕尼黑美术学院绘画专业毕业  1992—2017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油画讲师-教授 2017  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 参与展览 2019  「开化寺国际現代艺术展」 山西省高平市 中国  2018 「玄园之光」 坂口宽敏・管怀宾2人展 22画廊 上海  2017 「Pascal 庭・海・光」 坂口宽敏退任記念展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 日本 2016 2013 2010 2006 「坂口宽敏个展」 表参道画廊 東京 日本  2015 2010 2005「書・非書—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节」 中国美術学院美术馆 杭州 中国 2014  「防風林艺术」 带广 日本  2007 「プライマリー・フィールド」 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 葉山館 2007 个展「Pascal的庭」 渋川市美術館・桑原巨守雕塑美术馆 群馬 日本 2003 2000 「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 新潟 日本 1999 「第18届日本现代雕塑展」 山口(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奖) 日本 1997 「INSIDE Exhibition」 卡塞尔德国 1996  「移項−汉堡現代日本美术展」 汉堡市立艺术馆・K3 德国 1989 「白州・夏・Festival ’89」 山梨 日本 1988 1983 「个展 Cordon Haus」 Charm市立画廊德国 坂口宽敏的艺术思想基于将地球喻为一个巨大的“器”,他对自然界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无限循环,尤其是万物生发之前的临界状态有着极大的兴趣,他全部的灵感也由此而来。螺旋形是他平面绘画和装置中不断出现的基本形状,他认为螺旋形线条象征万物的生长乃至地球的自转,天地在旋转中成为一体,因此螺旋形是一个强有力的且富于想像的形状。 1980年代回国后的首次个展-東京德国文化会館 1980年代旅居德国時代的个展 1989-2017「时间的循环・水・器」 白州 1990「温暖的器形」 卡塞尔 2015「帕斯卡的庭院」 杭州 2017 坂口宽敏 个展现场 2019 「炎帝的庭」...

新闻 / 17.10.2019

跨媒体艺术学院阅览室正式开放。 地点:4号楼-201 阅览室规则:不能吃食物;书不可借出阅览室(教职工可借);不可高声交谈,嬉戏。 阅览室书目:下载表格查询 https://pan.baidu.com/share/init?surl=cYeOawOsBh4xOu9ut9zTIw 提取码:rcm0 部分书单 跨媒体阅览室开放时间实时更新表 (每周一至周六下午:具体开放时间将实时更新) https://shimo.im/sheets/dTvYHJTppPtDPdGp/ ...

page, 实验中心 / 24.09.2019

跨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浙江省“十二五”重点示范实验教学中心 跨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媒体艺术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拓展,强调创作实践中的实验性和前沿性以及多学科跨界探索的可能,致力于将艺术与电子科技、数码媒体、综合材料等专业领域进行交叉融合,丰富创作手段、拓展学科边界。 中心下设九个实验室,主要涵盖四个媒体艺术实验领域:数字媒介的虚拟与交互(包含:互动艺术实验室、数字图形实验室、虚拟感官实验室)、综合材料的应用与拓展(包含:动力装置实验室、木工手作实验室)、影音现场的互动与展演(包含:声音艺术实验室、多媒体展演实验室)、实验影像的拍摄与制作(包含:数字暗房实验室、胶片摄影实验室)。 中心主任:管怀宾 中心副主任:田进   SIMA Artist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SIMA Artist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SIMA Artist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is a facility facing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edia art, emphasizing on the experimentalism and theoretical forefront in creation practices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exploration. It aims to merge...

page, 实验中心 / 24.09.2019

跨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跨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集虚拟现实、仿真实验、在线教学、媒体传播于一体的跨领域教学与媒体艺术实验平台。中心绕 " 内外互通 "、" 跨界整合 "、" 无界无限 " 的建设理念,以课程资源的社会共享,教学过程的开源互动,专业知识的双向传播为目标,建立以网络化教学、交互式学习为目标的门户网站。 中心主要包括四项功能:在线课程教学、虚拟学习社区与" 教—学 " 即时互动系统、双向传播的专业知识库、动态更新的前沿课题库。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以信息化、全媒体的教学方式革新实验教学手段,以 " 虚拟仿真 " 的实验教学形态推进教学改革,建设线上线下、互补互动的" 混合式 " 教学机制;并且,着力推动艺术教育资源的社会传播,涵盖艺术学科门类下的众多专业领域,打造开放共享、终身学习的艺术教育 / 传播 / 交流平台。 中心主任:管怀宾 中心副主任:田进 SIMA VR Artist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National-level virtual reality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SIMA VR Artist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platform as well as...

page / 24.09.2019

媒体艺术学院,成立于 2010 年 9 月,其宗旨在于:促进媒体技术开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从媒体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显人文;以媒体实验、艺术创作、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教育格局,在国际平台上推动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 学院直面当代媒介技术变革与文化语境变迁,应对世界视觉文化的发展势态和创意文化的发展需求,涵盖实验影像、虚拟现实、互动装置、多媒体展演、图像与视觉文化研究、复合造型与观念研究、空间多媒体与社会学研究等多个专业领域,曾被美国《亚太艺术杂志》评为 " 亚洲最值得期待的当代艺术教育机构 "。 2015 年,学院以新媒体艺术、综合艺术与艺术策划三个专业领域为基础,创立跨媒体艺术专业(专业代码:130408TK),努力培养掌握新媒体技术、具有实验精神以及跨界整合能力和媒体创意能力的复合型艺术实践人才。一方面,强调媒体实验与创作实践的共生互动,提供最前沿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与媒体技术训练;另一方面,强调社会思想与艺术策划的智识培养,注重媒体手段与思想方法的综合训练。 自成立以来,跨媒体艺术学院以 " 内外打通、多层联动、国际协作 " 为基本思路,着力打造一个线上线下、教学实践即时互动的 " 超链接 " 的教学模式,一个课程更新与专业拓展、媒体实验和创意实践一体化的教育系统,以及一个学院内外、国内国际双向打通的 " 超学院 " 结构。 学院持续推动艺术与科学的跨界研究,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基础上,突破固有的美术学学科格局,改造当代艺术的表现形态与教育模式;并以 " 充分国际化、深度社会化 " 为导向,建设多领域渗透、跨专业互动的学术体系,持续探索新兴媒体艺术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学院曾组织、策划了"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 重新发电:第九届上海双年展 "、" 西岸·2013 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 "、" 偏好:中国现代艺术史中的 100 件艺术物 "、" 太平广记 "、" 林泉:书画与造园 " 等国际性艺术大展,创建了 "CAA 国际跨媒体艺术节 "、" 杭州声纳多媒体艺术现场 " 系列、" 杭州文艺骇客松...

新闻 / 24.09.2019

主题 AI and NI - 近未来数字幻觉时代的艺术 主讲人 Pro.Dr.Ursula Panhans-Buhler 学术主持 高世强 翻译 刘恪 主办 跨媒体艺术学院 空间影像研究所 讲座时间 9.25 - 27,14:00-17:00(包含一小时讨论)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4号楼406 Prof. Dr. Ursula Panhans-Bühler 主讲人简介 Prof. Dr. Ursula Panhans-Bühler Biography 主要教授艺术史,研究方向为现代及当代艺术史,同时也是德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史学家及策展人, 对于现代及当代艺术有着深入透彻的论著和独树一帜的理解,同时对于动画,设计,影像,新媒体以及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涉猎及研究。 毕业于联邦德国弗莱堡大学及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主修现代及当代艺术史,考古学,社会学,哲学及心理学,辅修设计学及建筑学,获博士学位。  德国著名艺术团体“影子促进会”创始成员之一。   德国汉堡大学,特里尔大学以及柏林艺术大学客座教授。  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现代及当代艺术史。 1978年在维也纳出版第一本现当代艺术里程碑式专著《Petrus Christus作品中的折中主义与独创性》。   1999年起任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对外交流部总负责人并在2004-2012年任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从2001年至今,已多次成功组织了同国内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为首的多个大学及艺术院校的交流合作活动及项目,交流合作领域包括西方古代及近现代艺术史、平面设计、动画以及新媒体等各个专业方向。 2009年在汉堡出版其艺术评论生涯的总结性专著《现成品:天赋 - 杜尚晾瓶器的第四个维度》。  2012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  2013年作为欧洲区总策展人成功策划“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  作为德国著名现当代艺术评论家,曾为多位国内外著名艺术家撰写评论并常年应邀为国际主流艺术期刊杂志撰写专栏文章,目前在德国艺术评论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