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S

新闻 / 02.07.2011

眼力劲儿 这是一个由基本视觉研究所与德国KHM媒体艺术学院合作的视觉行为拓展计划。计划分为两部分,其一:由基本视觉研究所和KHM为主对人类的观看行为与视觉图像进行研究,通过可能的艺术行为转化,产生出突破人们以往观看经验的实体或事件。其二,我们将收集的有关人类观看经验思考的艺术作品、发明创造,通过整理和挑选,中国和德国两地的作品通过网络同时展出。希望以艺术的方式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即:人类的观看经验能被超越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观看的经验差异如何?如何通过改变我们的观看习惯来获得新的视觉经验……
新闻 / 11.06.2011

2011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毕业创作展 时间: 2011年06月01日 周三 10:30 ~ 2011年06月07日 开幕地点:南山校区体育馆二楼 展场:体育馆+4号楼 作为跨媒体艺术学院成立以来的首次学生毕业展,“自由发言”只是一个事后追加的名字。这个名字是为了牵引出学院围墙之内的一种日益多元、开放的创作状态。 “自由发言”,其实并不容易。个体的独立,并不意味着“自由”,在今天高度体制化、媒介化的现实中,每个个体都同时是观念、风尚与关系的隐形的代理人。我们独立了却依然不自由,放任“自由”只会是在符码世界中随波逐流。而今天的艺术,作为一种纠结着视觉、观念、媒介、话语、体制的复杂的实践,其使命也绝不仅仅是“发言”,艺术所承担的还有许多——体验与发现、创造与批判、主体与客体的启蒙……,而作为自我的启蒙者,艺术家一次次尝试着去抵达那“一切形式所未尝触及的、脆弱而骚动的中心”,也就是残酷戏剧的创始人阿尔托所谓的百感交集的“生活”。
新闻 / 26.05.2011

影像的腹语术——实践者的影像世界 活动时间:2011年5月27日至2011年6月1日 活动地点:空间多媒体工作室 三号楼301室 参与人员:顾文甲 郭奕麟 洪薇 蒋辰 刘畑 卢意 刘勇 凌颖杰 缪晓辉 易连 周铭 张奕珅....

新闻 / 17.05.2011

题目 “电影目录与存在方式”--Filmographie et existence 主讲人:让-马克思·科拉尔 Jean-Max Colard 法国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里尔三大文学讲师。 民生美术馆“时空之间”- 艺术家作为叙事者参展艺术家 Julien Discrit ,Ariane Michel ,Melik Ohanian及艺术批评家、策展人Jean-Max Colard与美院师生交流工作坊,主要讨论影像创作的艺术观念与艺术实践。 时间:2011年5月17日-5月19日下午和晚上 地点:4号楼305....

新闻 / 11.05.2011

夜间阅读 I 120.2°E, 30.3°N 开幕酒会:2011年5月12日20:00 展期:2011年5月12日—2011年5月22日 展厅:共同体艺术空间 杭州市凤山门12号 策展人:刘潇 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共同体艺术空间(杭州)、The DrawBridge(伦敦)及英国领事馆文化连线支持....

新闻 / 07.05.2011

中法艺术家交流 影像创作的艺术观念与艺术实践 艺术家: 民生美术馆《“时空之间”- 艺术家作为叙事者》参展艺术家 于连·迪斯科里(Julien Discrit) 阿丽亚娜·米歇尔(Ariane Michel) 麦里克· 欧尼昂(Melik Ohanian)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让-马克思·克拉尔(Jean-Max Colard) 时间:2011-5月17日—5月19日下午2:00,晚上6:30 地点:跨媒体艺术学院4号楼305教室 主办:跨媒体艺术学院 协办:法国驻上海领事馆  ....

新闻 / 07.04.2011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时间:2011年4月16日-21日 2011年6月1日-5日   参与者:陈界仁、陈传兴、姚大钧、杨福东、林其蔚、高世强、郑慧华、黄建宏、姜节鸿、郑波、董冰峰、张颂仁、郭晓彦、王家浩、孙善春、周诗岩、陆兴华、高士明等
新闻 / 01.03.2011

前言 作为隐喻,光通常扮演着正面意象,诸如上帝之光、理性之光、科技之光等等。可以说光从来都不是中性的,它可以是审讯室和照明弹里的暴力;可以是光环中对神迹的崇拜;可以是恢弘焰火对繁荣的彰示;可以是聚光灯下的荣耀和显赫;可以是摩天大楼镜面反射而成的污染;可以是胶片上被编排的轨迹······
工作室 / 22.12.2010

总体艺术工作室(Studio of  Total Art) 主持人: 邱志杰 教 师: 吴俊勇、杨劲松 一、学术目标:以文化研究为知识基础的当代艺术教学体系;以社会现场为平台的跨媒体艺术实践,以事件与现场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创作。 二、代表课程包括:现场艺术、如生活的艺术、田野调查方法等    ....

新闻 / 20.12.2010

认知领域内的艺术 (Dhm  论离散艺术:关于意义流放的思考On diasporic art: thoughts on the displacement of meaning)从六七十年代孟买本土的“艺术-文化”讲起,说明活跃的“本土世界主义”(vernacular cosmopolitanism)在许多后殖民社会中和现代主义文化运动同时存在的。同时讨论层积的艺术语言及它体现的翻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