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mage

浮城浮世 ——“无墙的学院”艺术教学实践项目   项目简介 2011年4月,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鼓浪屿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作为组织方,将以社会实践教学为契机,针对鼓浪屿这一具备微型城邦特质的城区,实施集调研、讨论、实践、展示于一体的田野调查与创作活动。 项目人员 艺术总监:曹晓阳、佟飚 项目策划:曹澍 执行策划:杜震 项目调度:张顺仁 活动主体人员:中国美术学院09级版画系同学  ....

高士明 策展人,批评家,现居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其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当代美术馆(PSA)理事与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等。近年来,他先后参与创建了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以及亚洲思想界组织“亚际书院”,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社会思想以及策展实践。2002年以来,他策划了许多大型展览和学术计划,包括“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显微学:中国当代艺术展”(2005)、“黄盒子: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与建筑”学术邀请展(2006)、“重建乡土:第六届圣保罗建筑双年展中国特展”(2007)、“地轴转移:艺术家对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回想”(2007)、“影子的炼金术: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7)、“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0-2011)、“变动中的世界,变动中的想象: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2012)、“进程:首届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13)、“首届亚际双年展论坛”(台北-上海-科钦,2014)、“亚洲社会思想运动报告:首届人间思想论坛”(2014)、“第三世界六十年:纪念万隆会议系列论坛”(杭州-科钦-北京-东京-香港-那霸)等。 高士明出版的学术书籍包括:《视觉的思想》(2002)、《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与地缘政治视觉报告》(2003)、《与后殖民说再见》(2009)、《巡回排演》(2010)、《胡志明小道》(2010)、《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难以言说》(2011)、《行动的书:关于策展写作》(2012)、《后殖民知识状况:亚洲现代思想读本》(2012)、《进程》(2013)、《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4)、《三个艺术世界:中国现代史中的一百件艺术物》(2015)以及“人间思想”辑刊和丛书等。   GAO Shiming Dr. Gao Shiming is a curator and critic based in Hangzhou, China. He is currently the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He is the founding chair of CAA's Curatorial Studies Department (which is the first curatorial program in China), and the founding director of...

曲阳石雕产业现状及图像观念调查项目展 展览时间2010年12月13日 15:30至2010年12月27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学院4号楼1楼(文献馆)4号楼408教室(作品展) 参展艺术家:安娜 白雪松 曹凡 陈思 程涛 郭厚同 郭亚雷 贺冰 黄丹阳 黄淞浩 寇路阳 李盈琪 刘秀 刘毅 罗金华 马海蛟 缪文君 曲倩雯 沈碧君 石印 宋新新 田胜林 田震坤 王超 王雯 王裕言 王子月 吴憾 夏木 谢阔 徐卓君 杨丽敏 杨雨瑶 袁可如 章浩飞 张晶 张健伶 赵宁....

实验影像工作室(Studio of Experimental Image) 主持人: 杨福东 教 师: 矫健、高芙雁 一、学术目标:全面探索传统摄影与数字图像在当代艺术中的可能性,通过对摄影、声音和运动影像的综合性开发,推进当代影像艺术的感性实验。 二、代表课程包括:古典摄影——技法与美学、影像叙事与诗学、数码影像的媒体拓展等。   新浪微博  ....

学术讲座: National Icon and their Representation 主讲人:Partha Chatterjee 学术主持:王晓明教授(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所)、高士明 时间: 2010年11月01日 周一 18:30-20:00 地点: 杭州 上城区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

张培力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他1957年出生于中国杭州一个医生家庭,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中国美术学院),目前为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的主任与副教授,在录像领域里从事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1988年,中国第一件录像艺术作品《30×30》在他手中诞生,从此张培力为中国艺术写下了一个新的坐标。1991年上海衡山路的某地下车库举办的一场 小型当代艺术展览上,张培力带来了他第二部录像作品《卫字3号》,这也是录像艺术在中国首次进行公开展示。从此,张培力将在西方产生仅几十年,仍在发展中 的新媒体影像艺术引入中国——这件事迟早要有人去做,张培力站在了先锋的位置,并坚持到今天。作为’85新艺术运动的一名干将,他的绘画作品在80年代中 期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之后的影像则将他送进了中国最前卫艺术家的行列,之后一直到现在,大多中国影像作品里面都脱不了“张氏语言”的影子。现在中国的新 艺术能够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正因为张培力等人的尝试和努力。 近二十年来,张培力的作品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汉堡火车站国家美术馆、第45届 和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第3届亚大当代艺术三年展,第11届悉尼双年展、第4届里昂双年展、第4届光州双年展等多处展出,用影像这种直观的手段表达中国 艺术家的观念、现状,扭转其它国家人们对中国的误解和滞后的认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这些不需要语言翻译的艺术作品,才能够让人们直观地从中感受到真 正的中国。他的早期作品《游泳者》,《今晚没有爵士乐》则是他最负盛名的架上绘画作品。仅1999年一年,张培力赴展的足迹就遍布威尼斯、柏林、纽约、耶 路撒冷、日本福冈、澳大利亚昆士兰、伦敦、温哥华等地,几乎成了历时一年的长途国际旅行。目前,他的录像拷贝价格已达数万美金。 个人资料 1957年11月生于杭州 1980-1984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 2002- 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 主要展览 2008年 “张培力”,Jack Tilton画廊,纽约 “静音":张培力个展,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2006年 “短语”,“Currents”艺术空间,北京 2000年 “不断增大”,马德里当代艺术博览会(Arco),“艺术家空间”(瑞士“艺术与公众”画廊) 1999年 “空气”,“不确切的快感”(3),杰克.丢顿(Jack Tilton) 画廊,纽约 1997年 “不确切的快感”(1),维也那 Krinzinger 画廊 “不确切的快感”(1),曼谷 Chulalongkom 大学美术馆 “不确切的快感”(1),巴塞尔第27届当代艺术博览会“录像论坛”(瑞士“艺术与公众”画廊). 1993年 “(卫)字3号”,“作业一号”,“连续翻拍25次”,“非卖品”,世界文化宫,Rond Point 画廊,巴黎 “儿童乐园”,“30X30”(录像),“艺术计划2号”(文字),“防水设施”(蜡),Crousel-Robelen 画廊,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