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mage

从江南到闽南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2019级艺术生活延展实验课程汇报展 开幕时间  2020年11月23日 展览时间  2020年11月23日—12月3日 8:30—17:00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2楼展厅  指导老师 吴美纯   唐晓林 策展人 夏慧聪 课程时间|2020年10月19日-11月6日 指导老师|吴美纯/唐晓林 考察地点:杭州西湖/泉州古城/厦门鼓浪屿 考察时间:2020年19日-11月1日 跨媒体艺术学院 2019级本科生 李雨欢 周律吕 史可尔 金怡然 覃冬妮 龚奕诺 汤听雪 邱殿豪  蒋欣怡  倪子易 沈业蕾 谢相映 郑懿 马凌峰 谷秋波 吴绎晨 朱劲婷 张雅林 李荣寅 王紫贤 周思扬 柏心如 崔晓雯 教学目标 面对他者——无论是人、物、事件、疑难与惯性等等,我们所拥有的是一些路径和经验,它自我传达,自我阐述,自我纠正,并延续自己与他者的对话。在跨媒体艺术实践教学中,我们期待以艺术的视角采集生活的维度,集中地、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的观察、感知、思考与创作能力,提升学生在时空理解、主客理解、艺术与生活互渗层面的认知能力与表述能力。 教学内容 诸多地方具有各自的文化精神,然而,江南和闽南却是最能将对其的理解或一意孤行或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活中,以消化接纳和再生产的方式存在着。本次课程的考察地集中在杭州西湖、泉州古城以及厦门鼓浪屿范围。于西湖,感知江南人文的聚散力和隐秘通达的念念生活;于泉州古城,关注古城区的人文脉络传承与市井生活的日常叙事;于鼓浪屿,感受多元文化复合型岛屿的空间物质形态遗存和城邦型生活样态。我们期望通过从江南到闽南不同点的行走,体悟多种不同典型区域内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痕迹,以艺术的视角采集生活的维度,延展艺术、历史与生活的时空线。 教学方式 教学上采用“连线方式”:根据本期教学目标与实践方式,选择必选与自选的“点”,以对话讨论、实地考察、创作指导、展示教学为主要形式;“连线”成组,组与组可互相交叉、包含、融合等,自主链接,可逆、可重复、可多点联动等。 教学设置 第一阶段:《行前想象》:出行前的文本资料调研及拟定考察方向。 第二阶段:《在地感知》:在地生活体验及创作采集。 1.初步感知,自由行走观察,绘制行走地图,积累素材,培养观察力。 2.切近感知,深入调研与采集,培养对田野调查方法的应用能力。 3.艺术延展,创作素材采集,逐步形成创作构想,培养艺术构建与感知转化的表述能力。 第三阶段:《从江南到闽南》:梳理思路,凝化感知形状,完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及创作制作。 第四阶段:《艺术生活延展实验》: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与教学反思。 部分作品 《烟之下》摄影 周律吕 《神明时间》摄影王紫贤 《入微》摄影 朱劲婷 《0202》摄影周敏 《辉》摄影 金怡然 《日出》摄影 谢相映 《驻足》摄影崔晓雯 《电线》摄影李荣寅 《海边墓地》摄影邱殿豪 《三界·印象集》摄影 郑懿 《曾记得,曾迷失》影像截帧 马凌峰 《闽南监控时录》影像截帧 倪子易 《到了,到了》影像截帧蒋欣怡 《Where are...

濯诗·濯时 —— 关于钱塘江的文化研究与社会调查汇报展览 艺术家:跨媒体学院大二学生 大四学生 研究生 策展人:孔媛  齐冰冰  李天行  卢洁 地址: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3号楼2楼展厅 Venue:2nd floor .Building3.Nanshan Campus CAA 开幕时间:2020年11月23日 Opening: 2020 .11 .23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   图/李天行 图/杨静蕾 前言 钱塘之水荡兮,可以濯吾诗 《国语·周语》有注:濯者,谓之洗也。 唐诗的时代已经过去一千年。多少个世纪里,轮船取代了孤舟,公路覆盖了驿道,高楼消抹了茅舍,如今我们重游被诗意浸泡过的浙西唐诗之路,体察人间沧桑,岁月更迭,循访诗人行迹,山河变迁,每个人会不由地发出感慨,“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如此想来,历史仿佛层层堆叠的岩石,当下一旦过去,就只能沉寂于记忆之外。 然而果真是如此吗?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循着钱塘江水路,穿行于山河,应和于诗词,在古今诗人与普通人的沿江体验中感悟人生。忽有一刻,恍如梦醒:原来当下早已与历史交错,现实也早已与诗歌重叠。正如从新安江到富春江,从富春江到钱塘江,水波相容,何曾相离。 诗意涤荡了钱塘江岸,江两岸代代生活的人们也以自己的一生濯洗着诗意,濯洗着千百年的时光。此刻我们作为这文化语境之外的他者,以自身经历试图重新诠释唐诗与山河,其实也在以诗歌和我们不曾拥有过的时间濯洗自己。恰如先秦有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此后又为《楚辞·渔父》所引,“濯”,于是超越了物理意义上的洗涤,最终成为了一种涤荡精神的象征。正因此,我们借以“钱塘之水荡兮,可以濯吾诗”为命题,梳理此次诗歌考古与田野调查的身体经验,以“濯诗·濯时”的行动,开启了所有创作者更广泛深刻地思考和实践。  文/孔媛  图/曾琪云  图/曾琪云 濯诗·濯时 濯诗·濯时是发生于2020年的一场创作行动,意,沿水而游,以时为索,同诗而行。 我们从新安江、富春江直至钱塘江,与日月为伴,山河共舞,辨引力环绕潮汐江风,发掘层层文化,也进一步勾画着唐诗之路的西线——钱塘江唐诗之路。曾经,钱塘江唐诗之路,以之江、富春江、新安江、兰江、婺江、衢江为主线,约321位诗人,抒写了2200多首唐诗。浙西唐诗之路的形成,既因浙西山水的灵气,诗人游览的才情而得名,亦是旧时文人送别、避世,寻求净土的精神家园。我们一路吟诵着前人的诗歌,去游江北,往还江南,以绘画、摄影、写作、录音的形式记录着此时此刻的浙西唐诗之路,是重访,是追寻,是探究,亦是重构。 此行,我们发现诗歌中旧时的钱塘江水汹涌波涛,如今的新安江水平静而温柔。曾经江边的居民随江流迁徙,依江而生,逆水而亡,如今江两岸炊烟袅袅,航运亨通。当然,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深刻地影响着钱塘江,也使这条充满着灵与智的唐诗之路时刻处在一种冲突与重塑当中,而我们的介入,正是秉持着一种尊重历史的态度,将艺术想象力与古今诗意再次融入作品和钱塘江两岸的文化生态,并以此来体会今日之钱江,来濯洗今人之意兴。 文/齐冰冰 参展人员 跨媒体艺术学院2019级大二本科生 杨静蕾  邓佳斌  王思懿  李天行  卢洁  曾琪云 段苏芹  马向原  郑汝怡 方晨康  鲁奕戈 齐冰冰 陈楚儿  丁晓倩 王冰彬  赖婉馨  董泽华 李玖胜张家铭  杨璐卿  黄雨琪  杨雨晴  孔媛 跨媒体艺术学院2017级大四本科生 欧阳菁 梁若诗 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 朴多喜  董兆麟 高采奇 指导老师 宋振   汤南南 统筹 宋振   汤南南 统筹 杨静蕾 主视觉 方晨康  杨璐卿  李天行 ...

主题四 11.22  Panel 4 加密主义 Cryipo-ist 时间:11/22 18:00 - 21:10 线下: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会议室(拉姆咖啡旁) 线上:Zoom会议房间号:916 3118 3400 密码:caains4 线上会议备有中英文同传 - 主题介绍 - 网络隐私与安全是基本人权,现在,这一人权正被那些云端计算能力大幅提升的垄断性社交媒体剥夺。对网民来说,拿回丧失的权利将是一场社会和经济的双料革命。在过去十年里,为这一革命做准备的技术已有大幅进展。它们包括公钥加密、点对点加密传输,零知识证明以及各种用于互动、认证和验证的软件协议等。无论如何,我们将都是加密主义者,差别在于人们选择主宰自己权利还是还是被主宰。 Although to ensure one’s privacy and security on the internet are basic human rights, the monopoly and the algorithmic improvement of social media are now preventing the netizens from seizing back...

列岛·影像志 诗篇 | 嵊泗2020 IMAGE:A GRAIN OF THE ISLANDS VERSES-SHENGSI 2020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社会实践课程纪实摄影汇报展 展览时间 2020年11月16日—12月4日 8:30—18:00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南苑展厅 南山校区拉姆咖啡旁 2020年11月16日,列岛·影像志 诗篇:嵊泗—跨媒体艺术学院社会实践课程汇报展顺利开幕。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曹晓阳教授在展览开幕前莅临展览现场,面对零零后出生的新生,回忆起自己三十年前作为新生在海岛下乡的经历。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教授致开幕辞。本次下乡地嵊泗海洋文化研究会会长金瑛女士也专程赶来参加开幕式,认为我们用“另一种形式”呈现了嵊泗列岛的人文群像。带队老师牟森在前言中说: “去年,我们选择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为第一次下乡社会实践课程的‘对象世界’,作为系列项目列岛·影像志的‘初章’。今年,我们选择舟山市嵊泗县嵊泗列岛为第二次下乡社会实践课程的“对象世界”,作为列岛·影像志的‘诗篇’。列岛·影像志继续特邀朱朝晖老师为媒介导师,以纪实摄影为媒介途径,通过调研、拍摄、编辑和制作,使同学获得全流程的媒介经验。通过‘生活志、劳动志、诗歌志、存在志’的展览结构,使同学的媒介感知经验和社会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去年提到,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象世界。媒介经验。社会认知。同时希望下乡社会实践课程项目化、系列化、长期化。今年,关于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自我觉醒。对象世界、媒介经验和社会认知,都是手段。目的是自我的觉醒、成长和建立。‘毫无畏惧的成为自己’,这是一种终生进程。 媒介展演系的核心课程是叙事工程。叙事工程的对象是空间和时间,对应着展开和演化,课程分别为存在志和编年史。作为存在志的长期项目,列岛·影像志的企图心是,通过逐年的捕捉和抓取,记录即时的国土东南线,列岛上的地貌和人脸。通过‘生活或生存、工作或劳动、家庭或种族’的结构,展开列岛图景,演化社会进程。” 展览现场 开幕现场 高丹阳 吴筱灵|村落肖像45X13.5cm 艺术微喷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曹晓阳教授 “上世纪九零年代,我读大一,去舟山虾寺岛下乡社会实践。住在一个海湾的山坡上,靠近外海,再往外就是公海了。那时的老师谈教学不会像今天这样有方法。讲的更多的是观察,而不是谈学生如何去面对。虽然讲的是绘画,但是在绘画的背后,需要你执着的面对才能达到。不知道画什么了,就找一个点去扎根。我第一个扎根的地方是理发店,后来深入到理发员的家庭中,了解到他们这辈子都不会结婚,因为他们父母是亲戚,害怕生出的孩子有基因问题。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岛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只不过今天打开了。一九九零年代,社会末端地方的人还没那么大的决心(闯荡),所以流动性很小,除非婚姻的原因,一般很少有人出去。我们一直在岛上都没出去,就会慢慢进入到它的肌理里。 当时,老师对学生的画没有要求,但是他要求回来每个人要画一套连环画,脚本要自己编。叙事就变得很关键。我印象特别深的地方叫河篱漕,我那时的作品题目叫《河篱漕的天是蓝的》,因为那个地方全是阴天。当你渗透到了里面,你就把很多东西都看明白了。其实这个明白不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明白’,就那一个时刻你觉得你明白了,开朗是这种感觉,但是在今天来看,可能未必是真的。” —————— 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 管怀宾教授 “现在的中国,摄影是人人都在从事的一个行当,大家随时都在微信朋友圈里刷自己的社会存在感。作为一位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学生,你手上拿的无论是专业的摄像机,还是普通的手机,它都应该成为你可以随时拿起来与社会碰撞的武器。作为一个专业的从业者,无论你将来成为独立艺术家、媒体开发者还是策划者,在你使用这个武器时,必须有独特的立场和眼光,这些日常的眼光和日常的磨炼,长久之后会成为你的素质,与作品的气质相通。 二年级学生之前修过摄影相关的课程,这次下乡又是用另外一种眼光。牟森老师在课程中一直强调“回到源头”,前一阵子在宁波的跨媒介巨构展览—DISEGNO也是个源头,是艺术史的源头。这次则是关于生活的源头,很多事情要通过溯源才能找到可能性。 你们在拍摄的同时,也要重视摄影本身的历史进程。摄影发明以来,其技术不断拓展,每个时代都在不断浮现好的艺术家。中国未来的摄影家很有可能就在你们当中浮现。” ———— 嵊泗海洋文化研究会 金瑛会长  “我看完这次展览后,真的非常震撼。这几年嵊泗旅游行业兴起,大家推的都是嵊泗的美图,我却在这里看到你们用另一种形式来展示嵊泗。甚至连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会忽略的东西,你们把它再次呈现,这些生活的点滴,都非常真实。” ———— 媒介展演系主任 牟森 “今天的主题其实大家都说到了:自我认知。分流、选系、读研,这一切都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媒介展演系在2015年成立的时候提出两个原则,一个是试错,试专业、能力、情感和生活经验错,要尽可能放轻松点试错。其实就是累积经验。贝克特21岁在三一学院读文学时,给自己立下来的人生信条:成为自己(Becoming)。这个概念来自哲学,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宗教神学所有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它的核心就是自我。我是谁,我从哪来,到哪去。 原来强调下乡叫社会认知,大家的社会认知媒介,通过摄影得到一个完整的步骤:我应该怎么开始,然后怎么样,最后出来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需要大家转换成别的东西。纪实摄影并不是唯一的,成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包括发现自己很多没被发现的事。需要把开关打开,雷达应该是全方位。趁年轻的时候,多试错,使你认识自己的潜能。” ———— 特邀导师 朱朝晖 “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下乡活动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哪怕只是非常局部的一个小片段。但是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比学到一点摄影技巧要更加重要。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在之后学习的路上去寻找突破自己的一个方向,这也是特别重要的。 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难的其实就是认识自己和突破自己。要把自己原来的东西要放弃掉,才能谈突破。所谓的放弃,不是说把自己原有的东西全都不要了,而是说把自己原有的东西打碎,然后把自己原有的这些东西作为一个新的元素进行重新的组合和评点,做出一个新的东西出来。而这个东西是基于你原来打碎的元素的。所以这个新的东西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你自己。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也就可以去突破了。” ———— 学生感悟 李怡弦|在幼儿园门口等待孙子放学的爷爷2020年10月23日,嵊泗菜园中心幼儿园30X45cm 艺术微喷 2019级大二本科生 李怡弦 “在上一门摄影课中,我的课题是“距离”。这次下乡,让我对“距离”这个词的了解又更加深入了一点。因为之前我拍摄“距离”那组照片时,就是在别人后面偷偷拍,但这一次我都是主动跟别人去交流,在人家里坐上半天,跟别人进行一个深入的沟通后,再拍照。这让我感觉跟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觉得这是这次下乡对我最大的帮助。” 周逸伦|码头工人2020年10月21日,嵊泗小菜园码头30X45cm 艺术微喷 2019级大二本科生 周逸伦 “作为这一波大二下乡唯二的两个男生。摄影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事,一点基础都没有。一开始尝试着拍了一下照片,就感觉摄影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自己拍照的过程,而是去欣赏、去看别人照片的过程。那样能获得的东西也许比你自己去拍,比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要能得到的多得多。” 张书燕2020年10月23日,嵊泗县中心农贸市场30X45cm 艺术微喷 2019级大二本科生 张书燕 “我很感谢朝晖老师,也很感谢大家。摄影给我的就是视角转化,能够看到我以前看不到的东西。这是对我影响最深的。在上一个摄影课的问题在这得到了解决,很感谢大家。” 曾雯洁2020年10月25日,嵊泗基湖沙滩45X30cm 艺术微喷 2017级大四本科生 曾雯洁 “特别感谢朝晖老师,每个人不同的风格也都会给予鼓励而不是打压学生的独特风格,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我大二下乡拍摄期间,我并不是为了找到自己的风格而拍,更多的是去迎合老师的喜好,那时候大家照片放在一起没办法分辨谁是谁的。摄影的语言比绘画语言更难寻找。这一次我觉得我的进步还蛮大的。当时我连着几天都是拍风景照,不太想拍人。是朝晖老师一直鼓励我说你可以更张扬一点,保持你的个性。所以还是感谢朝晖老师的肯定。” 展厅摄影|欧阳浩铭开幕摄影|徐弋洲 王若兰 人青 参展成员 跨媒体艺术学院 2019级大二本科生 陈梦霏 陈水滴 陈心尧 陈心雨 邓佳隽...

 主题二 <11.20> Panel 2  网际网络档案馆 Internet Archive - 概要 - 那些经由历史过滤而被呈现出的真相总是事实的注脚,受限于当下社会现实。从1996年网际网络档案馆成立至全球美术馆博物馆开始为艺术品建制数字档案的今天,互联网产生的资料已远超过人类有历史以来的总量。发展当代人类历史文明被记录和归档的技术,是人类历史技术化/体外化最艰难的挑战。 The truths filted by the narratives of history could always be footnotes to the facts. They are quarantined by the reality of the time.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ternet Archive in 1996,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the Internet has far...

本学期起,由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自组织的“ICAST周会”于每周四上午9:00—12:00举行,意在以友谊学习模式组织身边的学习共同体。ICAST周会由本研究所在读博士生主持,两位硕博士生分别针对一个艺术个案与一份文本作研究报告,跨媒体艺术学院各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院与视觉中国研究院部分硕博士生也会参与。周会向全校师生开放,欢迎旁听和参与讨论。 —— ICAST周会分享第三期 时间:2020.11.19 9:00AM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4-405 主持人:刘呗宁(ICAST博士在读) 个案研究「再解跨媒体:迪克·希金斯1965」 报告人:林灿文(ICAST博士在读) 再解跨媒体:迪克·希金斯1965 1965年,激浪派艺术家迪克·希金斯(Dick Higgins)发表的文章《Intermedia》,首次提出“跨媒体”这一概念,在“跨媒体”被提出的几十年中,其对于媒介之间模糊工作的倡导,为此后出现的艺术中各媒介的整合运用提供了“话语支持”。2010年至今,一场以“跨媒体”命名的艺术教育在我们身处的西子湖畔进行了十年。 当无纺布中的雾气模糊我们言语的形状,墙面化为一块渲染光滑的立方体,参与变成屏幕右下角快速溢出的爱心。不曾有一个时刻,像今天,我们能够感知到一股彻底将艺术非物质化、线上化、技术化的浪潮正在向我们无差别的袭来。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多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