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Jan 跨媒体艺术学院新辟自由艺术工作室
基于进一步推进跨媒体艺术专业学科建设以及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需求,跨媒体艺术学院在目前三个系(实验艺术系、开放媒体系、媒介展演系)的基础上,正式新辟自由艺术专业方向,增设自由艺术工作室,自2020年起,全面展开本科教学。工作室教师由活跃于当下艺术生态中的艺术家、策展人、学者共同组成。 自由艺术工作室 简介 自由艺术工作室,关注行进中的艺术现象和行业前沿规则,积极参与社会性的艺术对话。我们以自由艺术为前提,激发感受力与创造力,在无限表达方式与技术媒介成为可能的今天,珍视自由给予个体的有限选择和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强调,以个体在艺术实践中的切身局限为中介,开放艺术观点,尊重个体差异,引导自由选择,以真实的艺术态度和自由的感知出入艺术与媒体的边界。 育人目标 自由艺术工作室强调想象力的先行,培养个体独立的判断与态度以及语言系统的建立;鼓励个体或团体及时走入当下艺术现场,把握艺术在质疑与答案之间,现实与想象之间,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呈现,成为在当下艺术领域获得持续发声的自主个体。 专业特色 鉴于艺术日趋专业化,教育过于成果化的导向,自由艺术工作室的课程设计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建构,问题意识和试错精神的培养;我们的教学以创作为核心,以有限为前提,以媒介为发端,以问题为导向,以展览为呈现等“游戏”规则的建构,贯穿始终,并期待融超艺术规则的意外和创造。 教研团队 主任:张辽源 副主任:蒋竹韵 教师:吴美纯、吴珏辉 张辽源 1980年出生, 工作生活于杭州。 张辽源2009开始将工作方向集中于视觉现象本身,开始了关于光线、成像、观看方式等与此相关媒介的“反向式”研究和创作,让媒介的结构成为观看的对象,探讨视觉经验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 2016开始了新的影像项目,关注影像数字媒介的技术逻辑,利用这个系统的自身结构进行创作,展开想象。近几年,张辽源开始以“观看”为切入点,察考当下艺术系统内的语言现象和媒介机制 ,重新看待形式对观念世界的输入作用,以及由它所引发的我们在现实和精神世界中的种种状态,在创作上更直接的通过对形式拆解式的再使用来浮现它与我们观念活动的密切关系。 主要个展:2018 《放映》 博而励画廊 北京、《取景》 箭厂空间 北京2017 《半发酵》茶部×张辽源 想象力学实验室 杭州2016 文化馆项目42期:《升级》 2008 《一个展览》 比翼艺术中心,上海 主要群展:2019 深港建筑双年展2019 盐田分展 深圳 、北京当代艺术展2019 全国农业展览馆 博而励画廊、《可善的陌生》UNArt艺术中心 上海、《释放全景》深圳坪山新媒体艺术节 深圳2018 《在场》 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中国美术学院 杭州、《花鸟集》 想象力学实验室 杭州2017 《复相 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掩体-对白》 掩体空间 北京2016 《南方-引力》深圳新媒体艺术节 深圳、《事件的地貌》 深圳OCAT艺术中心、《 运动花园》东京惠比寿国际影像艺术祭 东京写真美术馆2015 《大概》上海仁庐空间 上海2013 《ON | 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 尤伦斯艺术中心 北京2012 《明室》泰康空间 北京 2011 《 超有机/一个独特研究视角和实验》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 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