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会议时间 2019年 11月22日 | 11月24日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报告厅 (拉姆咖啡旁) 参与会议请点击报名  (报名者方可领取同传设备) (长按二维码报名) 会议总召 黄孙权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文化创新与视觉传播研究院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承办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网络社会研究所 年会学术委员 高士明教授 管怀宾教授 姚大钧教授  陆兴华教授 黄孙权教授 在参与式文化与web 2.0之后,个体出于不同原因而组成的集合形式(assemblage form)又重来一遍,是reddit和4chan,是微信朋友和脸友。我们乐意提供所有生命历程,图像还有GPS的位置,人们的孤单被设计好了(solitary by design)以致于无论何种形式的在一起(togetherness)都变得重要。与现在仍躺在英国伦敦大学玻璃罩的木制棺材中的边沁接收崇拜者和观光客的注意力一样,我们都学会了集体的自我塑像(autoicon)。也许我们更不幸,网络就是我们的生活,今生来世都透明了。人类被颠倒为媒体的延伸,全球近51亿人”自愿地”把生命资料放在被算法加密的、权力者才能看见全貌的资料库中。 在过往前三届的年会,“网络化的力量”,“与列斐伏尔前行:算法时代的都市论与日常生活批判” 和“智慧都市网络(IUF)”,我们连结了各国的专家学者与行动者,开展了当前网络社会的理论批判与行动网络。2019年第四届网络社会年会的主题为“网民21:超越个人帐户”,“21”既指中国网民的21年,又指21世纪全球网络使用者。我们企图从上世纪一个并未认真思考的用语“网民”开始,历史化与社会化当代的符号资本主义,特别是媒体的作用。 90年代中期,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网络巨头刚刚起步;随著第一波网际网络泡沫高潮,netizen变成流行语,英国剑桥字典解释很简单:使用网际网络的人(a person who use internet)。如同我们欢悦在新技术工具带来的允诺一样,那时还没人在意一种权力身分的字眼”市民”被接到网络后面是具有深刻的政治意涵与责任的。在1998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提出正式的中文翻译:网民(Netizen,在台湾与香港,则多翻译成不具政治责任而是朋友关系的网友)。2000年前后中国的QQ、博客、论坛让网络功能从搜索逐渐转变为社交,也开启了用户生产内容时代;后十年的重要变化是移动互联网超过pc互联网,所有网络行为的节律和强度都大大提高。信息接收从文本阅读变为观看实时直播,直至见缝插针的短视频(抖音、快手),早年网络社群的公共性逐渐为个体自我展示取代。网络曾赋予虚拟社会公民的一切主动、激昂的希望(独立媒体、网络行动主义),如今都可以被变成帮独角兽赚钱的自动上传资料员;信息越发及时、时空越发压缩,我们的生活时间越发萎缩;永久在线的社交媒体上却没有社会。在加速的社会中,网民变成了分心而倦怠的帐号(personal account)。 2008年起,中国网民数量超过美国,网络社会的研究、批判无法跳过中国现象,甚至可以说中国已成世界上网络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最剧烈的地方。我们需要多重理论视角来透视中国,进而学会以本地的语言讲述全球的故事。 面对这21年的历史,年会分成四个主题: 齐美尔捕捉了19世纪大城市生活的面貌:繁忙而孤单的人在流行中找寻认同与独立,现在我们需要捕捉“信息资本主义社会”的症状,包含了知产阶级(cognitariat)那些失去灵魂的情感知识工作阶层,以及生存在零工经济与网上的流众(precariat)。我们都深陷于社会加速的”当下时态萎缩”中,该如何思考自身、所属文化及其再现与世界的关系? 报告人: Franco “Bifo” Berardi (意大利媒体、信息技术理论家) Mark B.N. Hansen (杜克大学艺术、艺术史与视觉研究系教授) 汪凯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 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情感交流,都被掌握技术工具的中介者(mediators)所占有了。平台就是媒体、市场与公司,并作为统治者,观看着透明笼子中人类现在与未来的生活。平台接管了社群制造,埋葬了独立媒体,安利化博客、工具化了网民。在全面的社会加速中,我们必须越跑越快才能停在原处。漂泊狂想曲(precarious rhapsody)可以成为共鸣嘛?线上社群能够成为像合作社一样的存在吗?社会运动可以超越魔兽的公会力量?社交媒体的深渊无法跨越? 报告人: 吕新雨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 濱野智史 (日本社会学家、批评家) Cleve V. Arguelles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罗贝尔亚太事务学院政治与社会变革系) Nishant Shah (阿尔特兹艺术学院研究院副主席) 就当代媒体研究而言,新媒体老旧不堪,对社交媒体的批评多来自民间作者(好的新闻记者,或与珪谷甚密却还带点批判风味的老嬉皮,少数的黑庞克们)。学术生产与理论已经被抛得远远,软体研究还没真正浮出台面,从麦克卢汉宣言式与表演式的告白,到Fuller等人倡议的研究取向——邪恶媒体(evil meida),一种无关观者想法而可以自我启动的媒体——我们找到了突破的可能嘛?媒体考古学是方向之一?从天涯、榕树下到今日的社交媒体,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微信朋友圈、知乎、快手兴起的原因?抑或相反,对当下之分析才能知晓过去的意义,如马克思说的:“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在高等动物本身巳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那互连网一开始,我们错失与误解了什么? 报告人: Michael Goddard (西敏大学电影电视与动态影像学系高级讲师) 单小曦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櫻田和也 (大阪市立大学城市研究中心特约讲师) “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Terry Eagleton, Why Marx Was Right)听起来像老派的辩驳?马克思一直都在,而鲜少人当真。我们每日辛勤地在键盘上分享美食猫咪与感情,自愿无筹的工作,所以应该对脸书与发起求偿诉求吗?还是要努力学习中国的网红跟快手的直播主,成为这世代文化创意工作者的楷模?实现了点对点的交易,文化生产者与无偿劳动者的生存与认同焦虑就解决了吗?人们为何愿意付网路费用却不喜欢为内容付钱?我们为何轻易接受内容给所有人看但盈余被少数人全拿?或更直接地问:脸书跟微信如何赚钱?劳动价值在其中如何计算? 报告人: Nathan Schneider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媒体研究助理教授) Olivia Solis (SHARE Labs 信息设计师) 除了4个panel的主题演讲,我们向全球华人年轻学者与行动者征求对“网民21”四个主题最新观察、研究与实践报告,以“青年学者论坛”的形式呈现中国研究,希望能和与会的国内外学者充分交流。投稿者众,组委会选出了三十篇具研究潜力的论文,邀请青年学者共聚一堂。  年会议程 Program  The Fourth Annual Conference of Network Society: Netizen 21: Beyond Personal Account Conference Time 2019/11/22—11/24 Conference Location Nanyuan Conference...

会议时间 2019年 11月22日 | 11月24日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南苑报告厅 (拉姆咖啡旁) 参与会议请点击报名  报名者方可领取同传设备 (部分邮箱有挡信情形,若提交报名一周内未收到回复邮件,请来信 inetworksociety@gmail.com) (长按二维码报名) 弗兰克·比弗·布拉迪Franco "Bifo" Berardi 弗兰克·比弗·布拉迪,1948年生于意大利波隆那,是一位作家、媒体理论家与行动者,目前任教于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开设媒体社会史课程。比弗是义大利1970年代自主运动的核心参与者,1975年他创刊一本名为《A/traverso》的实验性刊物,隔年,他在意大利波隆那创立地下电台"Radio Alice",直至1970年代末流亡巴黎。他在巴黎跟随瓜塔里近身工作,投入"精神分裂分析"(schizoanalysis)领域研究,同时为《Semiotexte》、《Chimerees》、《Metropoli》以及《Musica 80》等多家杂志供稿。他自1990年代起的理论书写关注心理学、信息科技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近期著作则包括《The Second Coming》(Polity, 2019)、《Breathing: Chaos and Poetry》(The MIT Press, 2019)、《Futurability: The Age of Impotence and the Horizon of Possibility》(Verso, 2017)、《And: Phenomenology of the End》(Autonomedia, 2015)以及《Heroes: Mass Murder and Suicide》(Verso, 2015,有中译本)。 Franco "Bifo" Berardi, born 1948 in Bologna, is...

科 艺 先 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艺术创作实践展 展览时间 2019年10月28日—11月04日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3号楼2楼展厅/4号楼306展厅 总策划 文涛 学术主持 高士明、管怀宾、姚大钧、高初 策展人 张佳乐、张顺仁 策展组 黄利红、林雨之、冯均桥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 承办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学生党支部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学生党支部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共同开创了一场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成就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诗。 初心映照岁月峥嵘,奋斗激励使命征程。如何让师生真切地感受和体悟70年的光辉历程,守初心接续奋斗?如何引导当代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担使命砥砺前行?我们心怀着礼赞和崇敬,把目光投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延安,我们抱持着怀念和感恩,带着艺术的眼睛重返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延安! 今夏,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组织一批师生党员追随国美艺术先贤“到延安去”的脚步,远赴陕北,一掬延河水,贴近黄土地,踏访杨家岭、南泥湾、宝塔山、桥儿沟等红色革命旧址,重返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精神现场,倾听感悟七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实践初心的澎湃脉动。 延安实践合影 由跨媒体艺术学院和视觉中国协创中心的党员师生联合组成的实践团队聚焦“延安十三年”的文艺发展历程,运用现代视觉艺术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细致考察以延安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艺现象,截取延安文艺家群体中的个案,以他们融入时代的个人艺术生命史为样本,发掘延安文艺的创作故事,深切体会在革命语境下生发喷涌并传承至今的民族精神之魂。 回望来路,蕴含着无尽的思想资源和创作源泉。师生党员运用艺术思维,从学术视角去调和处理创作中的历史和当代、技术和艺术、精神和器物、虚拟和现场等对立统一的关系。跨媒体艺术学院第二期“科艺先锋”党建品牌建设展如约与大家见面。师生党员通过基于延安精神的艺术再创作和研究,研创形式丰富,除影像、装置、VR、国画、书法与篆刻、版画等实践作品外,理论研究亦成果丰硕,七个研究方向的学术报告精彩纷呈,向全校师生汇报延安之行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创造,成就了这批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献礼的致敬之作。 重访延安以及本次“延安精神”主题创作,既是一堂有风景、有深度的思政课,也是一堂有筋骨、有学术的专业课,是党建思政工作与跨媒体专业结合的一次成功实践。我们着力在媒体实验、艺术创作、社会思想、策展实践“四维互动”专业优势的支撑下,深度开掘红色资源经由跨媒体艺术语言的诠释转换和当代表达,切实提高师生党员的代入感、参与感和共鸣感,力图用最崇敬的创作态度呈现最理想的艺术效果,立体地诠释中国美院“立德树人”和“实践育人”的丰富内涵。 红色圣地的踏访和行走,蕴含着思政工作的创新之源。本次展览是跨媒体艺术学院“科艺先锋”党建品牌项目建设的第二期成果,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在总结吸收承办学校第三届“先锋号角”主题展和主办学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创作实践展经验基础之上的一次全新尝试。三年来的接力实践更加清晰地启示我们,跨媒体艺术学院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就是要淬炼一个具有跨媒体特色的课程思政“精装样本”。 初心不改,使命常新。在全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之际,跨媒体艺术学院第二期“科艺先锋”党建品牌建设展如约与大家见面,我们期待延安精神带给师生党员创作上的想象和激情,借由艺术的表达和艺术的感受,让我们能够再次走进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初心的伟大奋斗现场,共同感受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和精神上的还乡! 2019年10月28日下午13点,“科艺先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艺术创作实践展”在中国美术学院3号楼2楼展厅开幕。 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文涛开幕式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中午好!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科艺先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艺术创作实践展开幕式现在开始。感谢院领导以及机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领导、各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出席今天的开幕式,感谢大家对展览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给祖国70周年华诞献礼,跨媒体艺术学院依托科艺先锋党建品牌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特意举办这次艺术创作实践展览。 今年夏天,由跨媒体艺术学院和视觉中国协创中心的党员师生联合组成的实践团队追随国美艺术先贤“到延安去”的脚步,远赴陕北,踏访杨家岭、南泥湾、宝塔山、桥儿沟等红色革命旧址,聚焦“延安十三年”的文艺发展历程,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细致考察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艺现象。 回校后,师生党员通过基于延安精神的艺术再创作和理论研究,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呈现了今天的展览。在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过程中,师生党员特别从学术视角去调和处理创作中的历史与当代、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器物、虚拟与现场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策展实践中,从海报设计、展览策划、作品创作、理论研究、展览陈列设计等一系列过程均由师生党员完成,根据所学专业各自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把展览作为跨媒体艺术专业的一次专业实践课。在媒体实验、艺术创作、社会思想、策展实践等“四维互动”专业优势的支撑下,深度开掘红色资源经由跨媒体艺术语言的诠释转换和当代表达,切实提高师生党员的代入感、参与感和共鸣感,力图用最崇敬的创作态度呈现最理想的艺术效果。 这次展览感谢张佳乐和张顺仁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和艺术创作、统筹谋划,感谢管怀宾院长和姚大钧副院长指导学生创作。也特别感谢高初老师的学术指导,多次召集师生党员开会研讨,指导展览主题和展览结构,感谢学生党员团队的倾力付出。 本次展览是跨媒体艺术学院“科艺先锋”党建品牌项目建设的第二期成果,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在总结吸收承办学校第三届“先锋号角”主题展和主办学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创作实践展经验基础之上的持续性尝试。我们希望这样的尝试持续进行下去,按照我们党建品牌建设一年一主题的初衷,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专业与党建工作的深度结合,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持续探索一条符合跨媒体艺术专业特点的基层党建工作特色之路。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参观实践理论展板 参观360度全景影像展厅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张佳乐老师为嘉宾做导览 部分作品欣赏 书法作品 篆刻 《守望者》装置 《誓言》装置作品 字体海报设计 《赛博延安》360度影像作品 《传承·向星辰和大海》、《红色宝塔山》版画 《延安·延安》中国画、《星星之火出延安》油画 《飓》装置作品 ...

后现代及其后?—— 暨《后现代状况》出版四十周年 学术研讨会 时间: 2019年 11月9日-10日(周六、日)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苑会议室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文化创新与视觉传播研究院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器道哲学与技术研究网络 学术支持: 高士明教授,余旭红教授,管怀宾教授 会议召集: 许煜 会议统筹: 周净 会务组: 方紫昕,蒋斐然,冯均桥,黄利红,焕尼克 参与会议请点击下方报名 (报名者方可领取同传设备,请预先准备好身份证件) (长按二维码报名) 本次研讨会以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的著作《后现代状况:一份关于知识的报告》出版四十周年为契机,重新审视后现代的概念及其留给今天的遗产。1979年至今,《后现代状况》和利奥塔的其他作品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预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技术奇点统辖了这个时代的主导话语,面对如此局面,利奥塔对知识生产和社会组织所作的新技术转换的判断不仅依然有效,而且承担越发重要的关键性评估作用。 利奥塔著作《后现代状况:一份关于知识的报告》 从历史上看,如果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与欧洲现代性的一次决裂,是对我们批判性理解社会转型的一次邀约,那么这种话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基于一种欧洲的立场的。欧洲以外的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如果像一些欧洲知识分子所声称的那样,非欧洲国家,比如中国,只有现代化而没有现代性,那么在利奥塔的话语中,后现代对于那些没有现代性的文化意味着什么?后现代主义在非欧洲文化中的广泛接受,难道是他们自身知识反思的盲点?从时间轴上来看,这一广泛接受表明的是从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这一过程的进步,还是一种必须被质疑的虚构?鉴于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技术性融合,世界历史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重新进行表述呢?除了技术发展的同步之外,还有可能对技术的未来有不同的阐述吗? 在这个重新开放的过程中,无论是后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之后,艺术的贡献是什么?这也是利奥塔不断在提出的问题。他在1985年于蓬皮杜艺术中心所做题为“非物质”的展览中,以及他在1988年出版的书籍《非人》中,都试图揭露数字技术的潜在变革力量及其局限性,与此同时他还反复诘问艺术的作用。如今“非物质”仍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同时令人吃惊的是,他竟想从13世纪日本和尚道元希玄禅师那里寻找启发。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利奥塔自1979年以来的这些反思和努力?这次研讨会希望聚集一直致力于利奥塔研究的学者们一起对这些问题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而且超越利奥塔和他所处的时代。 利奥塔 由利奥塔策展,1985年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非物质”展览 《”非物质“展览后的三十年:艺术、科学和理论》由许煜、安德里亚·布罗克曼主编 会议议程 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后现代及其后”研讨会学术支持 许煜“后现代及其后”研讨会召集人 贝尔纳•斯蒂格勒 萨拉•威尔森 菲利普•帕雷诺 李洋 艾什利•伍德沃德 东浩纪 Postmoderns and After?— 40 years after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Date: November 9th and 10th, 2019 Venue: Nanyuan Conference Room,  China Academy of Art (Nanshan Campus) (No. 218 Nanshan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310002) Organizers: China Academy of Art The Institute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Chinese Visual Studies, CAA 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Innovation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 CAA School of Intermedia...

 跨媒体前沿系列讲座   实时声音系统:从电子游戏到餐厅   Real-Time Sound Systems from    Video Games to Restaurants  主讲人 Ben Houge (作曲家,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教授) 主持人 姚大钧 时间 2019年10月28日 下午2: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309教室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讲座详情 曾经是中国先锋实验音乐圈重要成员的美国音乐家 Ben Houge 此次应姚大钧教授的邀请来中国美术学院参观 virREAL 虚拟现实实验室并在跨媒体艺术学院举办讲座,详细解说他在实时互动声音装置、电脑音乐、及游戏音乐方面的实际创作心得和技法。   Ben Houge 曾经长年在上海担任 Ubisoft 游戏公司的音乐制作,作品包括《奥秘:蒸汽与魔法》 、《半条命》系列等知名游戏,同时积极深度参与中国当时正红火的先锋实验音乐圈的演出及策展等各类活动,也曾经是姚大钧创设的 "Chinese New Ear 中国新耳朵"中国先锋音乐网站上的特邀乐评人。   目前 Ben Houge 任教于美国的知名音乐学府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此次讲座中 Ben 将以他流利的中文演讲,并展示他的最新手机互动作品。 Ben Houge 近照 Ben Houge Ben Houge作品:电子游戏《奥秘:蒸汽与魔法》声音创作 Ben Houge作品:电子游戏《Tom Clancy’s EndWar》声音创作 Ben Houge的作曲工作源于对实时数字系统的长期关注。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的作品将电子游戏的组织概念应用于更广阔的文化舞台,包括声音装置,用观众手机的现场表演,以及生成视频作品。最近,他一直在与厨师合作,使用分布式扬声器阵列、传感器和响应音乐系统开发多感官的用餐体验,以实现前所未有的音乐与用餐搭配。在本次讲座中,Ben Houge将为听众介绍他的创作经验和最新作品。 Ben Houge作品:美食歌剧《Le Dîner des Amazones》,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 餐厅实时声音装置作品 Introduction  Composer...

[vc_row css_animation="" row_type="row" use_row_as_full_screen_section="no" type="full_width" angled_section="no" text_align="left" background_image_as_pattern="without_pattern"][vc_column][vc_column_text] 2019科艺先锋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艺术创作实践展 展览时间 2019年10月28日—11月04日 开幕时间 2019年10月28日 下午13:00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3号楼2楼展厅/4号楼306展厅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学生党支部 前言 初心铸就千秋伟业,奋斗创造人间奇迹。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共同开创了一场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成就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诗。   初心映照岁月峥嵘,奋斗激励使命征程。如何让师生真切地感受和体悟70年的光辉历程,守初心接续奋斗?如何引导当代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担使命砥砺前行?我们心怀着礼赞和崇敬,把目光投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延安,我们抱持着怀念和感恩,带着艺术的眼睛重返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延安!   今夏,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组织一批师生党员追随国美艺术先贤“到延安去”的脚步,远赴陕北,一掬延河水,贴近黄土地,踏访杨家岭、南泥湾、宝塔山、桥儿沟等红色革命旧址,重返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精神现场,倾听感悟七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实践初心的澎湃脉动。   由跨媒体艺术学院和视觉中国协创中心的党员师生联合组成的实践团队聚焦“延安十三年”的文艺发展历程,运用现代视觉艺术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细致考察以延安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艺现象,截取延安文艺家群体中的个案,以他们融入时代的个人艺术生命史为样本,发掘延安文艺的创作故事,深切体会在革命语境下生发喷涌并传承至今的民族精神之魂。   回望来路,蕴含着无尽的思想资源和创作源泉。师生党员运用艺术思维,从学术视角去调和处理创作中的历史和当代、技术和艺术、精神和器物、虚拟和现场等对立统一的关系。师生党员通过基于延安精神的艺术再创作和研究,研创形式丰富,除影像、装置、VR、国画、书法与篆刻、版画等实践作品外,理论研究亦成果丰硕,七个研究方向的学术报告精彩纷呈,向全校师生汇报延安之行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创造,成就了这批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献礼的致敬之作。   重访延安以及本次“延安精神”主题创作,既是一堂有风景、有深度的思政课,也是一堂有筋骨、有学术的专业课,是党建思政工作与跨媒体专业结合的一次成功实践。我们着力在媒体实验、艺术创作、社会思想、策展实践等“四维互动”专业优势的支撑下,深度开掘红色资源经由跨媒体艺术语言的诠释转换和当代表达,切实提高师生党员的代入感、参与感和共鸣感,力图用最崇敬的创作态度呈现最理想的艺术效果,立体地诠释中国美院“立德树人”和“实践育人”的丰富内涵。   红色圣地的踏访和行走,蕴含着思政工作的创新之源。本次展览是跨媒体艺术学院“科艺先锋”党建品牌项目建设的第二期成果,是跨媒体党总支在总结吸收承办学校第三届“先锋号角”主题展和主办学院“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创作实践展经验基础之上的一次全新尝试。三年来的接力实践更加清晰地启示我们,跨媒体艺术学院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就是要淬炼一个具有跨媒体特色的课程思政“精装样本”。   初心不改,使命常新。在全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之际,跨媒体艺术学院第二期“科艺先锋”党建品牌建设展如约与大家见面,我们期待延安精神带给师生党员创作上的想象和激情,借由艺术的表达和艺术的感受,让我们能够再次走进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初心的伟大奋斗现场,共同感受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和精神上的还乡! 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 [/vc_column_text][/vc_column][/vc_row] 布展小伙伴合影 展版展示 作品布展中 紧张布展中 展板布展 影像作品布展 作品布展中 延安字体海报设计 60cm*90cm 版画 影像作品 ...

SciFipedia工作坊/创作营针对“策展-研究”的工作机制展开集体的长效工作。成员不定,根据每次项目和参与情况自由组成。目前参与工作的成员:彭婉昕(展研)、徐子羿(展研),龙奕瑭(展研)、杨子敏(开放媒体)… SciFipedia工作坊邀请不同领域的人参与,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侧重不同的现实和场景,注重差异性工作方法的协作,对科幻或词条进行现实维度和客观实在的反复捶打。我们将通过连续的活动,对“科幻”的不同面向,展开持续几轮的或重叠或错位的创造性工作。其目的是希望对科幻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现有理解的范围,而是从各种侧面入手重新打开新的界面。同时充分对话,期望在此基础上,形成导向未来长远合作的工作网络。 SciFipedia的第一个阶段是对“青艺周”科幻论坛相关视频、录音、演讲稿的整理,摘取讲者演讲过程中重点提出的关键词,编辑“科幻开源词典”。第二个阶段是对文本档案进行“场景化注释”和标记情境,持续半年以上,计划进行7次联合工作坊和持续的读书活动。 列车/火车的一种隐喻很好解释了“科幻开源词典”中句中词的构成(这也是一个由词将词典串联起来从而形成科幻初世界观的过程),像一节节列车一样将句子串起。不局限于一列车厢与其他车厢发生联系,而是在于这个可移动的动态,也可和外部的车厢发生碰撞。 首场联合工作坊与泼先生合作,邀请泼先生奖作者及其文本参与进来,推出“列车系列之写作列车”项目,同时开启第一回的写作创作营。 目前暂定为7次联合工作坊和持续的读书活动。7次联合工作坊的方向和顺序是:写作、编剧/戏剧、档案编辑创作、编程艺术创作、声音/编曲、空间、表演。每次都将对上一次工作结果进行迭代和演习。 7次工作坊后,这一科幻的“策展-研究”将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不仅仅是谈论游戏艺术或者是科幻艺术,而是讨论其中的共同工作的机制。 写作列车时刻表 ES1026次列车,下午14点至18点 1号车厢,14:00—14:30 SciFipedia「列车说明」 2号车厢,14:30—15:30 李沐杰「数字车厢:穿越(写,作)地带」 2号车厢是ES1026次列车的“数字性写作车厢”,这里展开关于“数字性写作”的科技物质过程。如同计算机基于(0,1)处理数据、生成多元化的数据组构,(写,作)是这节数字车厢的操作单元,它将经由发生在这里的写作程序(关键词提取应用、自动化书写、数据反馈、迭代写作等),驰骋在创造的疆域,展现写作在物质情境中的速度、张力、情状。[0]从乘务长/主讲人收集编写的词汇集出发,[1]乘客将对列车经过的当下风景和情境进行体验、[01]并经由自动化书写创作表达为文本。[011]参与乘客所创作的文本将作为此趟列车的精神食粮,被放在列车餐车的手推车上以供取用。[0111]这些文本作为数据还将通过软件进行关键词提取。[01110]提取后的关键词结合该节车厢的乘务长/主讲人本人所提取的词汇,激发新的文本和写作,[011101]将工作坊的时空体验延展到新的写作实践之中。 3号车厢,15:30—16:30 赵玉「列车更衣室:写作与剧本;写作的平行展览」 3号⻋厢为ES1026次列车特别设置的列⻋更衣室,试图分享一种不纯粹的工作方式。艺术家作为策展人,艺术家作为写作者,策展人作为艺术家。“写作向来是策展时间的重要面向之一”,文字写作作为艺术创作的剧本,影像视频压缩为短篇小说...

10月16日晚,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荣誉之夜”典礼在“小城之春”影厅隆重举行,本届电影展各项荣誉得主最终揭晓。来自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AME影视计划创始人曹雨、赵鸣昊则受邀作为颁奖嘉宾出席了“荣誉之夜”。 ▲王怀宇、马可·穆勒、赵鸣昊、曹雨、赵涛、贾樟柯亮相开幕典礼(左起) 此次AME影视计划作为专注于扶持青年新锐电影人的服务平台,与平遥国际电影展深度合作,专门设置了独家冠名奖项“平遥创投·AME类型创新奖”,旨在鼓励青年创作者。 ▲“荣誉之夜”平遥创投荣誉单元·AME类型创新奖颁奖现场 当晚,陌陌·平遥创投荣誉单元的颁奖仪式上,导演王一通凭借《灾星下的恋人们》斩获了平遥创投·AME类型创新奖,AME创始人曹雨作为代表上台为其颁发奖项,该奖项的奖金将用于获奖项目后期发展及制作,由AME影视计划独家冠名赞助支持。 AME类型创新奖的设立备受行业内各大选片人、导演以及投资人的肯定与赞许。AME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扶持青年新锐电影人的初衷。 自2016年创立至今,AME已创办了三届AME影像创作工作坊,该工作坊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主办,通过艺术家和电影人的“融合”创作孵化了数百部优质作品,以不同的"碰撞"激发青年创作者的潜能,获得了学员们的一致认可。 第一期工作坊海报 第二期工作坊海报 第三期工作坊海报 凭借《恋曲1980》获得平遥国际电影展WIP发展中项目最佳影片奖的梅峰导演也是AME第一届工作坊的评委;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创始人、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同样也是AME第一届工作坊的评委,他们都给予了学员们不同的建议,并支持着AME影像计划。 ▲第三期工作坊合影 2018年,我们开启了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主办的AME影像行动巡展季,通过征片、巡展、线上线下运营,到全国各大高校和地方观影组织进行放映。让更多创作者的好作品能被大家看见,也让更多的人看到真正好的作品。 ▲高校巡展线下放映盛况 AME作为一个专注于艺术、电影、人才的新电影服务平台,一直在提供人才交流、内容创作的资源、实践与环境,推动产业与学院、艺术与大众的对接,努力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促成一条涵盖人才、创作、宣发、放映的产业链,实现中国影视的多元生态。 ▲AME创始人赵鸣昊、曹雨(左起) 此次AME平遥之旅圆满结束,不虚此行,倍感荣幸!感谢平遥国际电影展对AME影视计划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创作者对AME的信任! ▲AME创始人赵鸣昊、曹雨(左起) —End— /素材图片来自©平遥国际电影展/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主题 越境的界线——坂口宽敏的表现原理 主讲人 坂口宽敏 学术支持 管怀宾 主办 跨媒体艺术学院 讲座时间 2019年10月15日 14:00-16: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3-204 主讲人简介坂口宽敏 1949  出生于日本福冈 1975  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美术研究科油画专业研究生毕业 1976-1984  旅居德国慕尼黑,慕尼黑美术学院绘画专业毕业  1992—2017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油画讲师-教授 2017  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 参与展览 2019  「开化寺国际現代艺术展」 山西省高平市 中国  2018 「玄园之光」 坂口宽敏・管怀宾2人展 22画廊 上海  2017 「Pascal 庭・海・光」 坂口宽敏退任記念展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 日本 2016 2013 2010 2006 「坂口宽敏个展」 表参道画廊 東京 日本  2015 2010 2005「書・非書—中国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节」 中国美術学院美术馆 杭州 中国 2014  「防風林艺术」 带广 日本  2007 「プライマリー・フィールド」 神奈川县立近代美术馆 葉山館 2007 个展「Pascal的庭」 渋川市美術館・桑原巨守雕塑美术馆 群馬 日本 2003 2000 「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 新潟 日本 1999 「第18届日本现代雕塑展」 山口(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奖) 日本 1997 「INSIDE Exhibition」 卡塞尔德国 1996  「移項−汉堡現代日本美术展」 汉堡市立艺术馆・K3 德国 1989 「白州・夏・Festival ’89」 山梨 日本 1988 1983 「个展 Cordon Haus」 Charm市立画廊德国 坂口宽敏的艺术思想基于将地球喻为一个巨大的“器”,他对自然界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无限循环,尤其是万物生发之前的临界状态有着极大的兴趣,他全部的灵感也由此而来。螺旋形是他平面绘画和装置中不断出现的基本形状,他认为螺旋形线条象征万物的生长乃至地球的自转,天地在旋转中成为一体,因此螺旋形是一个强有力的且富于想像的形状。 1980年代回国后的首次个展-東京德国文化会館 1980年代旅居德国時代的个展 1989-2017「时间的循环・水・器」 白州 1990「温暖的器形」 卡塞尔 2015「帕斯卡的庭院」 杭州 2017 坂口宽敏 个展现场 2019 「炎帝的庭」...

跨媒体艺术学院阅览室正式开放。 地点:4号楼-201 阅览室规则:不能吃食物;书不可借出阅览室(教职工可借);不可高声交谈,嬉戏。 阅览室书目:下载表格查询 https://pan.baidu.com/share/init?surl=cYeOawOsBh4xOu9ut9zTIw 提取码:rcm0 部分书单 跨媒体阅览室开放时间实时更新表 (每周一至周六下午:具体开放时间将实时更新) https://shimo.im/sheets/dTvYHJTppPtDPdG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