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Jul 未来可期|跨媒体艺术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
6月16日,跨媒体艺术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北苑报告厅如期举行,108名本硕博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升起征帆、启动梦想。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教授;跨媒体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元老师;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李凯生教授;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副书记闵罕副教授;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系主任高世强教授;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系主任牟森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管怀宾以及学院各专业、工作室、研究所、实验室及办公室老师们出席了毕业典礼。 2023毕业致辞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教授寄语毕业生(节选) 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的毕业典礼让我想起跨媒体艺术学院创建时的一些思考。2010年,我们提出跨媒体艺术学院应该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院”,一个“没有学院派的学院”;我们希望她成为一个艺术知识的实验室,一个社会创新的发动机。 跨媒体学院的三个研究所——卢杰老师主持的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黄孙权老师主持的网络社会研究所、高初老师主持的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是跨媒体和其他艺术教育机构不一样的地方。它们指向一种对艺术更加博大、更加深邃的理解。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指向的是人间思想和社会感知,网络社会研究所通向媒体研究、技术哲学以及网络行动,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给我们带来的是中国革命史和社会图像志的视角,是对于影像的另一种知识。 我曾经不止一次讲过两个“影像时刻”。第一个“影像时刻”,是在“日据”时代的台湾,日本殖民者播放日语影片推行“皇民化”教育,而本地人大多不通日语,现场需要安排译员进行实时翻译,这些译员当时被称为“辨士”。许多辨士本身是抗日分子,翻译字幕的时刻往往就是他们面对观众们进行反日宣传的时刻。于是,观众现场接受到的影像就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影音综合体——“皇民化”的图像,配上抗日的声音。这个时刻,观众脑海中发生的,是一种辩证的、悖反的、斗争的影像。 在中国现代史上,还有另一个动人的时刻,发生在解放战争早期的晋冀鲁豫边区。那时,摄影在战争动员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整个战区的视觉消息通过在街角、营房举办的临时影展、战壕中传递着的照片册页播撒到每一个战士和群众。拍照更是部队生活中的大事。每次发起冲锋之前,连队中的摄影战士会给每位敢死队的战士拍照。这是生命中的庄严时刻,也许是最后时刻。战士们隐约知道,由于物资匮乏,相机里很可能并没有胶片。但他们依然穿戴整齐,面对相机,摆好姿势,拍完生命中最后或许是唯一的照片后,冲向九死一生的战场。 这两个“影像时刻”的分量、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思考。要做真正有分量、有深度的艺术影像和实验影像,这才是我们的基础。 因为时间的关系,其他几个所就不做介绍了,我们的每一个研究所,都在探索对于“艺术”的不同理解,对于跨媒体艺术学院的教学都具有独特的价值。 2010年,跨媒体艺术学院被美国《亚太艺术》杂志称作“中国第一个官方体制内的当代艺术的学院”“亚洲最值得期待的当代艺术教育机构”。但是2013年我们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感觉——我们要以学院来超越所谓的“当代艺术的建制”。这是因为,今天我们谈的“当代艺术”,跟三十年前谈的不是一回事。今天的当代艺术跟市场、资本如此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我们清楚地看到它的运作轨迹,它通过画廊、博览会、拍卖行、美术馆……形成的一种导致审美/社会不平等的新的体制。更重要的是,它越来越自我体制化的同时,视野也越来越狭隘。人类文明史上有众多的璀璨成果,在其中我们看不到;现实有众多矛盾、丰富、深邃的矿藏,在当代艺术的实践中我们看不到。我们要超越这种日益狭隘、逐渐自闭的实践,东西方古典艺术、最新的科学猜想和技术创新,包括中国历史上那些非常有深度的诗意心灵所创造出来的文明的花朵,这些都应该成为跨媒体艺术学院的知识基础,建立起更为宽阔的知识基础,才能开辟出艺术更为丰富多彩的光谱。 跨媒体艺术学院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对最新的科学技术有最强的敏感性,同时要建立起思想的辩证、社会的意识、历史的感知。对这个学院来说,先锋性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的Avant-garde,它的初始阶段是在19世纪,第一个Avant-garde运动是1848年革命,到巴黎公社,再到20世纪早期先锋派,都是左翼运动,都是“革命的艺术”。相比照,我们的“八五新潮”则是一场不完全的先锋运动,因为它缺乏真正的社会意识。真正的Avant-garde是有历史意识、有社会担当的,是对人的进步有真正的理解和愿景的。 今年的毕业展,我们看到跨媒体艺术学院依然有非常强大的现场,有非常多好作品。在这里,我真心地希望,同学们能够跳出一切小圈子,因为我们是“跨媒体”,一切媒体、形式和艺术的所有圈子都应该是我们的媒介。我们要用这些媒介去做什么呢?就是我一再强调的——世界的发现与人的发现。同学们,艺术要承载人道,这是我越来越坚定的信念。所以我希望同学们毕业以后不要懈怠,任何的新技术、新风格、新花样都是暂时的。“当代”是一片流沙,也即是con-temporary,建构暂时性。关键是,你们身上要有一种再也掉不掉、谁都夺不走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现实的感受力、审美判断力,是你的思想、你的想象力。这些东西足以让你应付一切技术的迭代、世事的变迁。我希望这是这所学院真正交付给你的。 道阻且长,祝同学们前程似锦!祝跨媒体艺术学院越办越好!谢谢! ■ 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李凯生教授致辞 成为伟大的一代 跨媒体艺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院,由衷地感谢并祝贺2023届毕业年级的所有同学们!你们用精彩纷呈的毕业展览,回报了你们在跨媒体艺术学院所受到的教育,回报了和你们一道共同谋划和奋战的教学团队,同时,也回报了翘首期盼你们顺利毕业的家长们! 我相信,这一段时间,一定是你们青春生命之中少有的高光时刻!你们将用一辈子的时光和经历,来回应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意义。它让我们突然明了,为什么会有一个所谓“时刻”的传统概念。时刻,这就是一个在时间长河中一个特定的位置、一个关键的节点、一个纪念性的指称、一个对当下时空中在场经验的历史性关注和停顿。它代表对生命过去的尊重,对未来的期待,代表在此时此刻,我们对世界周遭和时代格局的观望。在生命中这些特定的时刻,我们强烈地意识到我们和世界的共在,也意识到与众多命运的选择的共在。 它,既是一种节日般充实和幸福的感知,又有个体面对整个世界的空旷和孤寂。 道路的选择,正在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 我希望,对于你们来讲,这应该是一条永不间断的艺术之路,它可能起始于惊奇和神秘,也可能肇始于一种启示和偶遇,还可能发生于简单的好奇和朦胧的诱惑,但是,它一定会持续在未知、迷茫、探索和跋涉的艰辛途中。今天这一时刻,让我们蓦然意识到,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必将不断面临时时刻刻的选择——这是个人命运发生的唯一方式。我们必在一次次个体选择和社会选择中,强化我们对艺术的信念和理想,艺术将从一种稚嫩想象的慰藉,蜕变为成熟而坚定的意志,让艺术最终从众多可能的选择中,成长为我们的本能、习惯和天命! 作为跨媒体艺术学院新任的院长,我非常遗憾地错过了你们在学院成长的经历,也错过了毕业阶段陪伴大家艰苦创作的共同时光,我可能到现在为止,还不能从面貌上分辨你们的绝大多数。但是,我有幸阅读了你们的毕业展,有幸从作品层面认识了你们——我相信,这应该是你们的另一种真实的面貌。你们的作品本身,可能比你们的具体长相更加归属于你的内在和历史,更加明晰地标注了你们的知识、天性、人格和理想,我非常荣幸地以你们的作品来表征对你们的认知。我想,在不远的将来,你们中的一些人必将以你们的作品(也包括你们的业绩)走上历史预留给你们的位置,以超越你们身体的限定,而立于艺术殿堂,人们将不再以你们的长相来识别你们,而是以你们的作品来品评你们。 我和你们所有的老师都抱着热切的希望,和你们一道在等待那样一天的到来! 从毕业展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你们所受到的高水平的教育,印证了我在其他学院就一直保有的,对跨媒体师生的群体印象。你们是思路开阔、意识先锋,有着敏锐的社会感知和时代创新精神的一代年轻人,你们在跨媒体艺术学院受到多元而前卫的知识训练,同时保有着艺术学子天性中丰富和感性的知觉,新兴技术和历史经典在你们的手上得到了某种青春的回应——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暂且不能称之为成熟的睿智和历史的豁达。 但有什么关系!难道一种开端的力量,是可以被忽视的吗? 中国美术学院有着中国艺术史上最为辉煌的历史,没有之一! 我校从蔡元培一代建校伊始,从来就是人才辈出,每隔十年即有杰出的人物、作品和思想涌现,这已经成为一种隐含的校训和现实的督促。我们背负着国美沉甸甸的历史和整个教师团队的期望,我们有义务面对这种光荣的积淀,将之转换为个人的潜能,成为国美艺术之路的今日之光。我们有责任成为国美再次伟大的一代,来回报艺术的历史,回报你们所受到的精心教育,回报社会和家庭的嘱托。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院和你们,向这些年以来一直陪伴你们辛苦学业,给予你们如此优质和耐心教学的教师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果没有这样一批杰出的教师,没有这批以管爷、闵姐、强哥、钧哥、森老、杰老、权老、辽源兄为代表的整个教师团队的辛勤付出,你们不会像今天这么优秀,你们是成长在他们开放的视野和深邃的思想庇护之下的一代,也许只有在更遥远的将来,在你们艺术生涯的开创和挫折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批优秀的艺术先行者对于你们的人生意义。 艺术史告诉我们,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是异常艰辛和漫长的。这里,我想说明的是,真正的艺术家,未必一定以艺术作为他/她的职业,而是终生以艺术为一种心路,一种思想的开展的必然方式。你们将在社会的洗礼中学会在孤独中超越现实,在大众的怀疑目光中锤炼你们的意志,在众多日常的琐事中争取你们的自由。 最后,我代表学院、你们的老师和我个人,给予大家一些寄语: 你们是注定要面对现实虚拟的一代,建议你们要拨开技术现实中不断虚拟着的种种“假象”,努力去发现承载于各种表象后面的“确定之物”;你们要避免,简单地在媒介的跨越中,为形式变化的新奇直观所诱惑,痴迷于事情的开端而不是思想的纵深;你们要突破学院派固有的、一种局促的知识圈和象牙塔,避免知识可能的空转和学术话语的不着边际,真正接触到社会历史和世界工程的基底;悉心地感知周遭的事与物,意识到艺术本体和日常生活的本质联系;不断地结交艺术同仁、保持终生不断的学习,学会用谦逊的态度面对一切;在不断涌来的挫折中,保护好那个孤独的、内在的艺术生命,相信自身的历史独一性和艺术机缘永恒的开放性。坚信自身内在的话语,走出一种“乡愿”式的困扰,抵御社会世俗对思想和语言的控制。 在已经到来的技术社会中,在感性和认知的现实从林中,去寻找和发现独属自身的一片林中空地! 同学们,这个以技术为标志的时代,正在走出前一个批判和折中的阶段,跨入崭新的开创和建设的艺术领域,我们知道这是IT、AI和万物互联的时代,这是文化和知觉发生量子纠缠的时代。百年乃至千年不遇的伟大变革,使你们将来的艺术生涯,注定将在开拓和创新、信息与感知的交互中,去努力编织出一份划时代的蓝图。今天的中国,也正在回到世界历史的顶端,希望这一历史时刻的伟大,通过你们鉴证其光芒。 同学们,你们正当其时! ■ 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闵罕副教授发言 首先,祝贺2023届的本、硕、博毕业生们,同时也向跨媒体艺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对学生的辛勤培育和对学院的贡献致以深深的感谢! 今年跨媒体艺术学院的毕业展《世界巨灵》在社会各界和专业学界受到了广泛的称誉与好评,这样的成果是凝聚了众多老师的心血的,是深刻地蕴涵了这个学院心灵的自由和弘阔的志向的。我们毕业展的主题的“世界巨灵” (Cosmocolosse)的cosmo,事实上是宇宙的意思。这里的宇宙指的不是外层空间,而是地域性。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与宇宙论,这是文化的地理及人民的想象的产物。康定斯基说过:“艺术作品的诞生具有宇宙性特征。”艺术作品根植于日常生活,根植于我们自己与其他人类、非人类,其他自然资源以及作为宇宙整体的环境的关系当中。每个人都有可能与非人类乃至整个宇宙世界产生共振,从而发展出洞察(penetrate)事物秩序的能力。这种洞察是我们为了思考的可能性本身必须时常践行的一个练习。行动与洞察,请大家做这两件事,甚至这里的洞察也包含了行动本身。 我们学院的教育是一种感知性的教育。艺术创作使得不可见、不可感的东西变得可见、可感,这在增强我们的感官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感知世界与感知宇宙的能力。 我们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学生必须认识到自己是地球之子;同时也是宇宙之子;是万星之星;也是新文艺复兴人。我们是宇宙群星中的一颗星球上的造物,我们要参与到与未知共同创造未来的进程当中去! ■ 本科毕业生代表李怡弦发言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跨媒体艺术学院的李怡弦,作为本科生代表,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代表全体本科毕业生发言。首先,我要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使我们能够顺利完成了四年的学业,在今天我们迎来了毕业典礼这一特殊而又庄重的时刻。 在过去的四年里,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遇和创作空间,我们通过实践与创作,将不同媒介与艺术形式相得益彰。在牟森老师教学团队的引领下,我们接触到“媒介观”和“工程意识”,深挖艺术表达的无限潜力。让我们从媒介之中发掘创意,从艺术之中彰显人文的力量,以当代艺术手法与时代同频。 亲爱的同学们,作为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学子,我们将肩负起推动艺术创新的重担。让我们勇于突破传统的界限与束缚,积极探索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社会的结合之道。用艺术之力探寻现实的意义,传递情感与思想,唤起观众的共鸣与思考。让我们以独特的创造力和崭新的艺术触角,为艺术的前沿开拓一片新天地。 值此我们即将踏入社会的重要时刻,我想借此机会向全体老师深表衷心的感激。感谢教学组给予我们的悉心指导和教育,使我们逐渐在艺术之路上找到自己的定位。感谢办公室的各位老师,在我们迷茫时给予无私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实验室的教师们,在我们需要时候给予专业的技术支持。你们不仅在知识上传道授业,更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导师和引路人。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19级媒介展演班的同学们。在大学时光里,我们共同经历了百感交集的时刻,从家庭编年史到红高粱家族再到毕业展“过河如林”,我们班级在共同的追求下形成了一种心有灵犀的默契和紧密团结的氛围。虽然大家都很少表达爱意,但身为班长的我知道大家的爱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无论未来我们各自追寻何方,我深信我们将继续保持联系和支持,共同为各自的人生航程添砖加瓦。 我们即将迎来新的征程,面对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机遇。让我们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勇敢地面对挑战,坚定地追寻梦想。相信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发挥跨媒体艺术学院培养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展现我们的独特魅力和个性。 最后,我要再次向学校的领导、老师们表达深深的谢意。我们将永远怀念大学的时光,怀念您对我们的支持和付出。 最后,祝大家前程似锦,毕业快乐! ■ 研究生毕业生代表温辰旻发言 亲爱的导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年毕业的博士生温辰旻,同时在开放媒体系任外聘老师,博士学习这几年一直在开放媒体系学习并参与到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今天,我很荣幸能够代表研究生们发言。在这里,我想对我博士生涯中给予我指导和鼓励的导师姚大钧老师表达最真挚的谢意。同时,还要感谢所有帮助与指导我们的老师以及负责学生工作的教辅老师们,感谢你们,辛苦了。 前几天,融媒体中心的老师邀请我接受採访,他问我在国美这么多年来,国美给我带来了什么。当时我没有准备稿子,在脑海中想起,从我追寻理想来到国美,到研究生阶段,为将香港与母校连结而推动一个项目的落地。现在,为人师长,与各系的同学们一起研学交流。这十年来的角色转变,于我个人在国美这段时间的体悟来说,我想到了一个词,那就是使命感。 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从学生的毕业展到社会上的一些展览,创作者对技术媒介的重视显而易见。同时面向未来的科幻,以及像技术迭代后的人文反思,其实是在追问一个更加本质的问题。技术的便捷并不意味着是更好的创作环境或是好的创作条件,因为实际上我们需要更为细腻深刻的经验来感受生活,才有可能创作出更动人的作品。 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在面对当下的生活、社会发展、技术的迭代,web3.0以及AI技术背后所引发的美学革命,我们作为青年一代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这是作为一个身处时代发展迅速当下一个青年应该正视的一种切身性的、肉身的一些共同议题。就如高院长所说,“我们不应该只是艺术界的艺术家,而应该成为世界的艺术家。”我们不仅要把握机遇,同时要创造机遇,在投身社会工作中,在各领域发起我们国美人的声音。 在此,我希望再次向在艺术道路中奋斗的大家,我们学院里可爱的学弟、学妹们,以及已经活跃在高校以及社会中的青年教师、青年艺术创作者们,还有我们敬爱的老师和教辅老师们表达最衷心的祝福与感谢。是你们的勇力和担当让我们看到国美大家庭里始终拥有的情感温度和人文关怀。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支持与陪伴。我相信,无论我们将来去向何方,都会时刻怀念这段宝贵的学院时光。在这里祝大家以后的生活里身体健康、万事随意,一帆风顺!谢谢大家!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教授为校友联络人胡海烽、李怡弦、高丹阳、李天行、杨静蕾颁发聘书 学位授予仪式 ▲ 开放媒体系蔡宇潇老师颁发学位证书 ▲ 媒介展演系系主任牟森教授颁发学位证书 ▲ 实验艺术系系主任高世强教授颁发学位证书 ▲ 自由艺术工作室蒋竹韵老师颁发学位证书 ▲ 管怀宾教授、闵罕副教授、卢杰教授颁发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 ▲ 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李凯生教授颁发博士研究生学位证书 表彰环节 ◎ 跨媒体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元老师宣读省优毕、校优毕、崇丽、林风眠创作奖、优秀毕业论文、毕业创作辅导奖名单 ◎ 跨媒体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元老师颁发浙江省优秀毕业生证书,得奖者为林灿文(右二)、蒋奔(左二)、杨静蕾(左一) ◎ 毕业班班主任蔡宇潇、马原驰、吴穹、吴珏辉、张晨老师颁发学校优秀毕业生证书,得奖者为林灿文、蒋奔、胡海烽、李琰、李怡弦、高丹阳、杨静蕾、倪子易、金怡然、陈心尧 ◎ 管怀宾、黄孙权教授为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温辰旻(左二)、蒋斐然(右二)颁奖 ◎ 李凯生教授为毕业创作金奖颁奖,温辰旻(左二)作品《蘭芳實現、蘭芳吟造》(AI科幻、全景影像、数码喷绘、虚拟现实);张家铭(右一)作品《霾与雪》(影像装置) ◎ 高世强、牟森、卢杰教授为毕业创作银奖获得者周逸伦、邝智轶、蒋奔、段馨、谷秋波、宋戈文颁奖 ◎ 蔡宇潇、吴珏辉老师为毕业创作铜奖获得者奚天豪、林灿文、周律吕、倪子易、张立国、鲁奕戈、PRADHAN LOKANATH、陈楚儿、李天行、郑懿颁奖 ◎ 李凯生教授为毕业创作辅导奖获得教师吴穹颁奖 2023年跨媒体艺术学院 🎓全体毕业生及老师合影🎓 2023届春季 跨媒体艺术学院毕业生名单 博士毕业生 宋戈文 林灿文 温辰旻 张雯 TROSHYNA HALINA 蒋斐然 硕士毕业生 李琰 闻悦圆 王珏 许懿 蔡蕤羽 袁一帆 崔冰洋 蒋雨航 胡海烽 赵锦 刘语桐 邝智轶 陈晓瑜 张诚林 叶仪威 方紫昕 汤睿沄 林祚雄 林逸宁 董兆麟 鞠京栩 戴依欣 谢雯 徐子羿 蒋奔 张立国 段馨 陈雨晴 常远 本科毕业生 李云欣 高丹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