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ST Report|石青——内部动荡,以及孔洞的发育:我们所要面临的另一种状况

ICAST Report|石青——内部动荡,以及孔洞的发育:我们所要面临的另一种状况

ICAST Report|艺术家工作报告

内部动荡,以及孔洞的发育:我们所要面临的另一种状况

主办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主讲人

石青

主持人

刘畑

时间

2023年10月20日(周五)

18:30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跨媒体艺术学院18号楼309

# 讲座简介 #

“内部动荡”来自当代艺术的“多重时间”视角,它成为了我们认知二十世纪中国及其在世界结构中的位置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的艺术一方面在自我东方化中去除其时间/空间的具体性;另一方面则来自“内部视角”所引发的多重时间冲突。而这种主体建构企图的尴尬就在于,最终还是要借助外部的时间和工具。

“孔洞”是经历空间膨胀-收冷缩后被抽空了的空间,类似面包或海绵式的地质,“孔洞”本来就是时间斗争中遗留下的空间。空有空的好,反而无所不能。这也是宇宙空间的基本结构,而不再是连续性的古典地表地貌和单一时间。把“孔洞”和“多重时间”引入我们的观察视野之中,意图就是看看能否生产出什么新的知识。

# 主讲人 #

石青,艺术家,生活和工作于上海。创作涉及装置、影像和表演等多种媒介及综合使用,强调在田野工作基础下,进行主体实践和媒介写作的跳跃式推进,工作涉及到身体与现场、游牧地理、空间生产、媒介考古及社会主义技术史等领域。“重庆工作研究所(CWI)”和“江南基栈(Jiangnan Stack)”等机构的联合创办人之一。

# 地点指引#

★ 18.5号楼对面入口进入,楼梯通道上三层,到达后直走再左转即可看到309教室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 Social Thoughts (ICAST)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隶属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位于中国杭州,是一个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策展教学机构。ICAST致力于建构社会思想、媒体实验、当代艺术与策展实践的互动知识体系,探讨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形式对于当代智性和感性知识生产的意义。

ICAST联合国内外著名策展人、艺术家与学者,以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媒体实验、艺术创作等四维互动的教育框架,培养具有现实感受力与独立实践能力的策展人和批评家。

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 Social Thoughts (ICAST) is part of the School of Intermedia Art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located in Hangzhou, China. ICAST is an institute of curatorial studies for doctoral and master’s degree candidates. The Institute is devoted to building an integrated knowledge system that brings together social thought, media experimentation, and diverse art and curatorial practices. Here, art is positioned as a form of social thought that contributes to the production of intellectual and perceptual knowledge.

The teaching staff of ICAST consists of established curators, artists, and schola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ICAST’s educational framework is based on a four-way 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al studies, curatorial practice, media experiments, and artistic creation. The degree programme is designed to cultivate critics and curators with both intellectual vigour and the capacity to realize independent projects.

🔗 往期ICAST Report

姚清妹|当语言被皮肤包裹的时候…就只能靠力比多了!

陈侗|无边的艺术,有限的可能

魏珊|始盲初觉,以终为始——两项与“无明”有关的研究
何锐安|如何看(不)见“经济”?
李维伊|实践的内部
刘雨佳、赵要|折叠风景:安放自然之力于时空

彭可|心再次变得私密

童文敏|行动中的境遇
陈界仁|作品放映会

🔗 往期ICAST Reflects

李娜|《人间》:作为一种知识工作方式的“人文”——重读“汤英伸案”报道

鲁明军|《十月》及其“遗产”:新前卫之后的艺术评论

郑慧华|艺术实践的未来,与「未来」的艺术实践

贺照田|四民社会论和阶级论的辩证
沈林|极端年代的家庭相簿——康铎的造型戏剧

由宓|Institutions?!

何浩|革命的后街与现代中国的今天、未来——重读丁玲的《在医院中》

申舶良|“后殖民星群”视野与今日策展实践——从第15届沙迦双年展谈起

Ag|再论作者性——总体或可变的“写作”

余旸|从传统—现代视角看贺照田有关民族传统现代重构的思考黄淞浩|需要怎样的机构实践?

田立年|《悲剧的诞生》中的自我与世界

陈嘉莹|自陈自陈:无效创作与永恒回返

贾勤 陈润华 | 研究·编辑·翻译·写作 ——学术门径浅探

富源|在物质感知的网络中

赵梦莎|为什么是艺术书展?以art book in China为例

陈恒|借古喻今的诱惑——鲁迅的历史观照与书写

钟刚|松软的幻觉:“打边炉”的媒体实践
柳贞娥|萤火虫之光:2014首尔媒体城市双年展分析
董冰峰|我们,集体:东亚影像中的艺术与集体

聂小依|“策展教育”和今天的工作

跨媒体艺术学院是中国美术学院最新锐的学科集群,也是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艺术学院,聚集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与学者,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国际化教学团队,2010年被美国《亚太艺术》杂志评为“亚洲最值得期待的当代艺术教育机构”。

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学术宗旨在于:促进媒体技术开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从媒体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显人文;以媒体实验、艺术创作、社会思想、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格局,在国际平合上推动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学院专业一方面提供最前沿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与媒体设计的训练,另一方面,强调社会思想与艺术策划的智识培养;注重媒体手段与思想方法的综合训练,致力于培养掌握新媒体技术、具有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当代艺术与媒体创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