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mage With Sidebar

学术讲座: National Icon and their Representation 主讲人:Partha Chatterjee 学术主持:王晓明教授(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所)、高士明 时间: 2010年11月01日 周一 18:30-20:00 地点: 杭州 上城区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

张培力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他1957年出生于中国杭州一个医生家庭,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中国美术学院),目前为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的主任与副教授,在录像领域里从事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1988年,中国第一件录像艺术作品《30×30》在他手中诞生,从此张培力为中国艺术写下了一个新的坐标。1991年上海衡山路的某地下车库举办的一场 小型当代艺术展览上,张培力带来了他第二部录像作品《卫字3号》,这也是录像艺术在中国首次进行公开展示。从此,张培力将在西方产生仅几十年,仍在发展中 的新媒体影像艺术引入中国——这件事迟早要有人去做,张培力站在了先锋的位置,并坚持到今天。作为’85新艺术运动的一名干将,他的绘画作品在80年代中 期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之后的影像则将他送进了中国最前卫艺术家的行列,之后一直到现在,大多中国影像作品里面都脱不了“张氏语言”的影子。现在中国的新 艺术能够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正因为张培力等人的尝试和努力。 近二十年来,张培力的作品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汉堡火车站国家美术馆、第45届 和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第3届亚大当代艺术三年展,第11届悉尼双年展、第4届里昂双年展、第4届光州双年展等多处展出,用影像这种直观的手段表达中国 艺术家的观念、现状,扭转其它国家人们对中国的误解和滞后的认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这些不需要语言翻译的艺术作品,才能够让人们直观地从中感受到真 正的中国。他的早期作品《游泳者》,《今晚没有爵士乐》则是他最负盛名的架上绘画作品。仅1999年一年,张培力赴展的足迹就遍布威尼斯、柏林、纽约、耶 路撒冷、日本福冈、澳大利亚昆士兰、伦敦、温哥华等地,几乎成了历时一年的长途国际旅行。目前,他的录像拷贝价格已达数万美金。 个人资料 1957年11月生于杭州 1980-1984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 2002- 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 主要展览 2008年 “张培力”,Jack Tilton画廊,纽约 “静音":张培力个展,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2006年 “短语”,“Currents”艺术空间,北京 2000年 “不断增大”,马德里当代艺术博览会(Arco),“艺术家空间”(瑞士“艺术与公众”画廊) 1999年 “空气”,“不确切的快感”(3),杰克.丢顿(Jack Tilton) 画廊,纽约 1997年 “不确切的快感”(1),维也那 Krinzinger 画廊 “不确切的快感”(1),曼谷 Chulalongkom 大学美术馆 “不确切的快感”(1),巴塞尔第27届当代艺术博览会“录像论坛”(瑞士“艺术与公众”画廊). 1993年 “(卫)字3号”,“作业一号”,“连续翻拍25次”,“非卖品”,世界文化宫,Rond Point 画廊,巴黎 “儿童乐园”,“30X30”(录像),“艺术计划2号”(文字),“防水设施”(蜡),Crousel-Robelen 画廊,巴黎....

亚太艺术三年展与艺术收藏 时间: 2010年10月24日 周日 18:30-20:0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 讲座:亚太艺术三年展与艺术收藏 主讲人:Aaron Kreisler,Hanna Scott,Stephen Cleland, 补充信息:新西兰亚洲基金会-策展人团队一行三人赴学院做交流活动:Aaron Kreisler, curator, Dunedin Public Art Gallery;Hanna Scott, independent curator working with major New Zealand institutions;Stephen Cleland, curator, Te Tuhi Centre for the Arts....

具体媒介工作室(Studio of Embodied Media) 主持人: 张培力 教 师: 吴珏辉、张辽源 一、学术目标:从技术和观念角度,深入探索媒介的表现方法和感觉机制,强调新媒体手段与身体、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代表课程包括:身体媒介、空间反应、数字的物理感知等。 三、工作室方向:学生自主寻找个人创作方向,建立一种审美态度。 1、强调感性。通过对媒介的最直接接触来触发和体验创作当中的灵感。 2、强调过程。在一种媒介化的感性实验过程中来发现和把握偶然性的美。 3、强调开放性。以学生的能动性为出发点,而非用预设好的程式来限定方向。 4、强调媒体语言自身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5、强调宏观视野与个人视角。  ....

杨劲松,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职称,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杨劲松教授曾获中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曾于1991年赴法国艺术考察,加入巴黎艺术家协会,且为德国BBK成员,并曾应德国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主任邀请列席中国前卫艺术展担当评论工作,出版著作包括《十八案·中国美术学院实验艺术教案》、《五谷杂粮·学院的力量》、《总体艺术造型基础教程》等,并主要承担了《光荣与梦想》上海世博会江南广场地景艺术项目、《无边界:文化经济与艺术社会》、《五谷杂粮·实验艺术·当代艺术国际论坛》等科研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 个人主要展览经历 个展 1、1986年,中国广东美术馆。 2、1992年 ,澳大利亚悉尼美术馆。 3、1994年,德国柏林KUNSTLER美术馆,德国柏林URANIA世界文化中心。 4、1995年,德国柏林cheepomt charlin 博物馆。 5、1999年,中国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美术馆。 群展 1、1988年,新学院派艺术艺术展,浙江美术学院美术馆。 2、1993年,德国柏林自由艺术大展,柏林会展中心。 3、2002年,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 ,广州美术馆。 4、2006年,“显微镜-观”当代艺术展,澳门艺术博物馆。 5、2008年,超以象外——中国抽象艺术展,澳门艺术博物馆。 6、2009年,“刀锋”重建雷峰塔,北京圣之空间。 7、2009年,两湖潮流1985-2009,广东美术馆。 8、同行-德中当代艺术展,湖北武汉美术馆。 9、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 ,白俄罗斯、塞尔维亚美术馆。 9、左·右当代艺术展,南京尚东当代艺术中心。 10、2010年,归去来兮当代绘画艺术展,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11、书非书——2010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中国美院美术馆重构——中国抽象艺术TOP10 ,浙江美术馆、今日美术馆。 出版: 1999年,《黑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年,《重叠的肌理》,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中国当代版画名家实录》,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年,《杨劲松艺术作品集》,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7年,《总体艺术造型基础教程》,湖北美术出版社。 研究领域: 总体艺术·图像社会学批评与创作 非学院课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江南广场雕塑项目....

管怀宾,教授,硕士生导师。他的作品总是扬溢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另类气质,他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感知方式,解构并溶入到自身的语言系统和作品构架之中;将中国古典造园美学融入其空间装置形态 ;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广泛的延伸与拓展。 主要经历 主要个展 2008年 [过/园——管怀宾作品展],苏州本色美术馆,中国,苏州 2007年 [低空],井ART画廊 , 中国,上海 2004年 [诗人的回廊],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 ,日本,东京 2000年 [逍遥游],横浜美术馆,日本,横浜 1997年 [边缘航线],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 ,日本,琦玉 主要群展 2009年,[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2009],越后妻有,日本,新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