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ge Image With Sidebar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开始介入当代艺术活动,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副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居住在杭州和北京。曾出版《影像与后现代》、《给我一个面具》、《自由的有限性》、《重要的是现场》、《摄影之后的摄影》等艺术理论著作。2002年,由文化部选送参加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2009年,作为中国馆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2010年,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院特聘艺术家。 主要经历 个展(选): 2009年,偶像的黄昏,南京长江大桥划之四,世界文化宫,柏林 2009年,破冰:南京长江大桥之三,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08年,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一:庄子的镇静剂,证大现代艺术馆,上海 2007年,时间的形状,前波画廊,纽约 2004年,社会肖像,四合院画廊,北京 1997年,逻辑:五个录像装置,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北京 群展(选): 2009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威尼斯,意大利 2008年,证据的质疑,TBA艺术中心,维也纳 2007年,确有其事:中国当代艺术,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利物浦 2006年,热风变奏曲-第6届光州双年展,光州,韩国 2005 年,艺术马戏团:2005横滨三年展,横滨,日本 2004年,影像生存:第5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2年, 第25届圣保罗双年展,圣保罗 巴西 2001年,转译的行动:东亚的身体艺术世界文化宫,柏林 1993 年,后八九中国新艺术,香港汉雅轩,香港 研究领域 作为艺术家,研究领域涉及摄影的本体论研究、新媒体艺术的边缘化杂交倾向、大型现 场艺术的制作,关注当代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及其社会介入能量。2002年由文化 部选送参加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艺术家。2010 年,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院特聘艺术家。 作为策展人,重点研究试验性策展和中国传统艺术家交流方式与现代展示文化的融合。 早期参加和组织了中国最早的几次录像艺术展览,1996年编译《录像艺术文献》, 近年来更涉足互动多媒体艺术,是新媒体艺术在中国重要的艺术家和组织者。几年来集 中关注实验摄影和新媒体艺术的边缘化现象,特别是互动多媒体艺术中的戏剧化倾向。 2006曾参加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世界摄影论坛》。 曾参与策划《后感性》系列展览、《家:当代艺术提案》、《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 艺术三年展》等。曾短期执教于加州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学院策展专业、英国达丁顿艺术 学院艺术策划与管理专业。并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纽约大学艺术系、普利茅斯大学 艺术系、台北当代艺术馆等多处举办将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策划的讲座。参与中国美 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的策展专业课程设计和策展专业的筹建及研究生教学工作。 2003年开始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之后,积极推进中国当代艺术教育模式的研 究,2005年3月在福冈亚洲艺术教育年会上作主题发言。2006年在延安当代艺术教 育研讨会上发表《实验艺术教育框架》论文,并发表于温哥华《Yishu》杂志。 理论研究方面,长期致力于当代艺术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在九十年代中期发起了影响重大的“意义问题”讨论。目前致力于总体艺术基础理论的挖掘和论证,试图用中国传统哲学解释当代艺术,探讨当代艺术的本土化道路。特别是如何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应用于当代艺术的创作和教学实践。 《总体艺术概论》的写作已经完成,进入修订阶段。 出版物 《影像与后现代》、《给我一个面具》、《自由的有限性》、《重要的是现场》、《摄影之后的摄影》 学科背景 1969年生于福建。 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 个人网站: http://www.qiuzhijie.com/....

耿建翌,1962年在河南郑州出生。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即今中国美术学院)。如今定居在杭州。1989年以来他的作品广泛展出,曾于纽约、温哥华、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外多个城市举办个展,并曾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光州双年展(韩国)、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国内外重要展事。多年来,耿建翌广泛使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进行创作(包括激进的前卫艺术,油画,装置以及水墨),其作品涵盖了绘画、装置、声音等多个领域,作品中尤为关注个人身份问题,即个人在集体中里所处的位置。 个人主要展览经历 个展 2008 过度, 耿建翌个展, 香格纳北京 北京朝阳区草场地261号 2006 开心池 - 耿建翌个展, 龙华路2577号36号楼,徐汇区,上海 2006 脱离文字进行阅读, 耿建翌纽约个展, 前波画廊, 纽约, 美国 2004 没用了, 耿建翌个展, 比翼艺术中心, 上海 2004 十年作品展, 香格纳画廊主空间,上海 2001 水印, 香格纳画廊主空间,上海 群展 2010 改造历史:2000-2009的中国新艺术, 特别文献展, 国家会议中心, 北京 2010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 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 2008...

开放媒体工作室(Studio of Open Media) 主持人: 教 师: 崔鲁海、李振鹏 一、学术目标:以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为基础的视觉-展示形式的创作与教学,以互联网为现场的虚拟世界和社会媒体探索,强调个人化媒体终端的艺术开发。 二、代表课程包括:虚拟世界:在线实时三维拟境的现实应用、从虚拟乐器出发的声音与影像介入、媒体素描——数字图像技术等。 ....

  2010年9月12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于学院正门二楼中庭处举行了成立典礼,正式挂牌成立。跨媒体艺术学院,作为中国第一所实验艺术学院,由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亲自挂帅,著名策展人高士明教授担任常务副院长。 典礼仪式于9月12日上午10:00正式开始,由王赞副院长主持典礼,许江院长及著名策展人、中国当代艺术杂志主编郑胜天先生,亲临典礼现场为新学院的成立致辞,并由钱晓芳书记为新学院授牌。

空间多媒体工作室(Studio of Installation & Narrative Environment) 主持人: 管怀宾 教 师: 高世强 郑波 一、学术目标:从当代媒体-技术空间中构造空间美学,以装置与影像等多种方式开发媒体空间的叙事潜能,同时,注重公共领域中的媒体与艺术实践。 二、代表课程包括:造景与造境、装置语言——材料与现成品、录像作为社会媒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