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Mar 程序员与小提琴——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开放媒体系板块


“程序员与小提琴:2023跨媒体艺术节开放媒体单元”于10月28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1月13日,并于11月11日晚呈现“声纳”20周年活动,敬请关注!
“程序员与小提琴” (A Coder and Violin) 是达芬奇名字中所含字母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概念,这是以极其达芬奇式的风格向他献上提案。以达芬奇为象征代表的“新文艺复兴人”一直是中国美院OpenMedia Lab 2010年成立以来的育人目标,也是我们坚信的当下及未来艺术创作者的新身份。而与常见科艺融合项目中惯性采用的撞后逃逸式的艺术与科技两门学科的短暂随兴的邂逅不同的是:我们眼中的程序员和小提琴家,他们之间绝非临时合作关系;他们已内化作一人,必须是一体:coder 程序员本人就是 violin 小提琴家。这是 Open Media Lab 提出“新文艺复兴人”的真正意涵。
本展囊括来自8个国家的艺术家40人,全是这样程序员与艺术家合为一体的代表,包括意大利的保罗.齐利欧(林兹电子艺术大奖金奖)、古巴的伊凡.阿博瑞(今年流明金奖)、韩国的 Protoroom 等等,无一人例外。我们早已是一类新的创作者。而作为人类技术的最前沿代表,AI 人工智能其实握有通往艺术创作本源之钥,这是这次展览的核心关注,也就是我们对达芬奇的提案。
展览场刊


展览现场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张江集团
承办:跨媒体艺术学院 开放媒体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媒介混合现实实验室、张江科学会堂
总策划:姚大钧
制作:Open Media Lab
技术研发: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媒介混合现实实验室
制作统筹:胡亦杨
平面设计:林庄祥
光场全息屏技术支持:臻像科技
公众开放时间:2023年10月29日-11月13日 9:00-17:30
活动地点:张江科学会堂 (上海市浦东新区海科路1393号)
所有活动免费入场
参展作品
人工艺能
Artificial Crafts


AI所展现的视觉、听觉都是它通过模拟异化现实与虚拟世界中人类的精神所留下的痕迹,从而创造出的躯壳。虚拟歌手曾是虚拟世界中人类的精神寄托,所有的创造都属于人本身。AIGC正在将虚拟空间中歌者的生命解构,曾经由人的精神所构筑的饱含情绪的能量被瓦解,消化,最终将只剩下一个外表,单薄,无机的灰色残骸。


作品尝试用人工智能生成图像构成一座通往“惚恍”的桥梁。在不断高速切换的图像里,观者的视觉无法在任何一点形成聚焦,被迫进入一种类迷幻状态。这样的状态正是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戛然态”:戛然而无止,无处可住,无枝可依,唯有接受,或者闭眼。
注:此作品推荐观看方式为:快速眨眼观看,可以用视觉暂留捕捉部分图像。


AI图像生成工具 Stable Diffusion 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图像生产能力,使用户能轻易地将情感和欲望投射到图像中。Lora、ControlNet等功能被认为能让任何用户快速大量生产高度自定义的图像,结果理应呈现图像的多样性。然而,用户却更倾向于使用高度自由的工具生产自己的情感慰藉(倾向)图像,如civitai.com中充满了动漫美女的图样和模型,这已被AIGC文化圈视为生成的自然现象。本作以AI影像的形式提出,在AI图像生产中,存在一种用户与图像、多样性和单一性的角力,他将其总结为“用户操作/驱动模型(User Operational/Driven Model)”机制。


本作品探讨了AI识别的局限性。通过调整赛车游戏录像的速度,在被调变出的新声音环境中,AI展示了其在非典型输入下的“识别倾向”,导致了一系列与实际录像不符的描述,如“火车”或“老虎低吼”。视频中,“猪笼草”成为了核心视觉元素,而赛车的踪影被AI识别的偏差关键词所取代。作品名称结合了“猪”“笼子”“草”“松子”和“苹果”等独立的词汇组合成新的概念,旨在展现AI识别过程中的偏见与人类的创意联想。


Drag(锚)受够了被Mouse(滑鼠)操控、指指点点,它们积怨已久,矛盾终于大爆发,这一集Drag势必要抓到Mouse。


在AI演算法加持下,人工智能通过分析用户喜好、观点、立场,为他们提供无限产出的定制推送信息流,这使用户愈发减少对真实世界的关注。AI给人类营造的一个个梦境,不断增殖。它作为一种人机共体的产物,会怎样理解和塑造人类的乐园?


本作使用Outpainting(人工智能扩展图片)技术,让一张山水画以1024*1024的方形生成框的形态,在空间内的任意方向上无限延伸,生成错综复杂的结构,从同一张图片上扩写,探索非二维、非线性的人工智能图像实验。
人工智慧
Artificial Wisdom


当代媒介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拉成网状,又将“现实”通过“媒介”将人与人隔离开。人们通过媒介了解现实,通过自身的感知又创造了“新的现实”。网络上对于核污水排海事件的争论,由于没有前车之鉴而引起争议。我作为该事件中的个人,从自身视野出发,通过影像方式去传递个人在该事件来临前的真实感受。


语言学家苏珊‧贺琳在(Susan Herring)曾在 2002年进行了一个女性主义论坛上如何管理“trolling”行为以保护用户的安全的研究,“ trolling”指的是旨在挑衅或破坏在线交流的行为。Trolls本意指代纳维亚传说中的山精、巨怪、友善顽皮的侏儒,此处延申指代经常使用谜因和其他形式的幽默来破坏严肃的讨论或传播虚假信息的论坛用户与访客。而哥布林(Goblin)是一种西方传说中常见的类人生物,它们以群体生活,有着独特的社会秩序与结构,尤其喜欢金币、矿石等宝物,作品将trolls概念具象为哥布林矿工的形象。“哥布林矿工”建构一个虚拟的哥布林矿业公司,通过不断异化重构现实元素构建叙事,并以一系列的装置与影像等跨媒材呈现。


这是一个生产历史的工厂与一个展览历史的展馆之间的交互。作为客观实在的历史被特殊的工人生产,然后被爆发的消耗者湮灭,被消费了的历史堕入回收站。历史是静止的循环吗?不。工厂里的工人不是人类,而是人类的概念,它们在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导致了各种方向上与人对立。


这是一个围绕“阈限”概念来进行思维发散的一次实验,让游玩者通过使用阈限的游戏方式来自由地编造自己独有的阈限理论。现代科学技术构造了诸多的阈限的环境,并充斥到了我们的日常周遭中。它们是用来过渡事件的空间,不属于事件应当发生的区域。


在以前的学生时代,老师只让我们去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学含义。但当时我眼中的古诗词不仅有文学含义,还有其背后的形式逻辑。我将记忆中仅存的碎片化的段落使用程序风格的解释性语言从易到难进行了重排。

“当三维世界的物体延伸到四维之后,两者将互相转化。三维世界的物理知识将变得不存在。”作品《我的世界:高维幻觉》开启了一个将自我通过游戏里的 “avatar”投射至高维空间的视角,以自身为锚定,反推更高维度。游戏引擎消除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让玩家能够坐在三维空间,从高维空间投向我们这个低维的投影中反向穿越。

这是一个非avatar本位的3D“棋盘”游戏,通过鼠标点击和拨动滚轮改变游戏实体抽象变量之间的任意关系。前一秒的黑棋与后续崩坏的留白,暗喻了玩家与对象之间关系的丢失,这是一个的难以预测的游戏,却建立在一个不可见但活跃的坐标中,游戏灵感来源于与ChatGPT一次失败的对谈,目的是鼓励玩家通过试错把奖励机制建立在自己手中,从规则中夺取成就是解决问题的出口。

作品讲述了一个乡下人来到城中,用全景仪偶然记录下四起同时发生的事故,即刻对城市产生了错误认知的故事。作品使用拍照式三维扫描技术,通过扫描三维软件中的虚拟模型实现。作者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由于传播媒介的转换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导致的无法分辨信息真伪之问题。
人工文化
Artificial Culture


本作是舞者的即兴动作与自训练数据库模型(神明造像)展开双向创作的实验,舞者与AI在媒介创作之间的对照、吞噬、谐振间形成一种可以存在于人机传统理解框架之外的认知,即“人之灵性状态的电子寻回”。在科技飞速发展下,“Aura”是乎成为一个上古能量场遗存,与现实无关。“Inpaint”为计算机图形术语中的图像修复技术,意指将缺失、损坏的部分推测补全。

本作品名“兰芳”一词意指17-18世纪在南洋婆罗洲岛上的华人建立的海外家园,一种乌托邦冲动营造的理想现实。历史通过口述、传说、仪式的方式不断重新排演,“现实不是我们栖息其中的容器, 而是我们依之而生的支撑,甚至是因我们而实现的东西”。人工智能以一种“大他者”的形态,将人 类文明建构的历史成为整体的素材,本作试图以艺术实践的姿态,呈现文化中被隐藏在主流历史之外 的他者,在南洋华裔次族群文化的潜在空间中,发现一个可以被经验到的中华历史科幻。


本作品名“兰芳“一词,意指 17-18 世纪在南洋婆罗洲岛上的华人建立的海外家园, 一种乌托邦冲动营造的理想现实。人类对生态的改造离不开文化深层记忆的投射与 反思。“真实感”的 营造,某种意义上是“那个世界”的装饰性的表征,而人工智 能正以一种大他者的“薄膜”覆盖或接管了“真实世界”。本作以全景视听装置作为载体,爬取南洋华裔历史空间中的全景图像数据作为 AI 训练模型,以科幻历史想像为界,使用历史上的失落与无法实现作潜能,拥有了书写历史的“特权“,并激活为一个可以被经验到的考古现场。


作品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可被认知的图像。其中,山形起伏结构来源于苏州市各层面的数据:经济、天气和行政数据。通过自定义算法将这三类属于“苏州”的数据相互运算,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审美取向的“数字山水”。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在历史中逐渐抽象化。其语义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阅读、说话、书写使其抽象化。作品通过汉字AI图像实验,展现出AI对汉字的联想梦境,揭示了汉字被”他者”逆向解读的可能性。作品利用Stable Diffusion、Unity 2020、VCV Rack 2等软件平台创作,通过AI技术使人类跳出黑箱,重新审视汉字的字形与脑中字义的关联。同时构建一种失去人类主体性的假想环境,探索象形汉字在非人类或无人类世界中的发展变化。这些作品展现了汉字的生命力及其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无限可能性。


《乌水有多深?》是一件交互式实验游戏,它虚构了一段关于逃离与遗忘的故事,玩家跟随一位正在逃逸的男人的指引缓慢地游走,发现潜藏在各个场景中的文本,在由记忆情境和个体经验所构建的回忆和幻象中游历。本作品获得2023年英国流明奖(the Lumen Prize)的“华艺数奖”及美国独立游戏节(IGF)的最终提名。



现今图像的生产与获取比任意以往一个时代都要便捷,图像可被完全地操弄,随意地拼接融合、现实增强,一种超可见性正在被酝酿,原本图像所包含的信息、意涵等等在被迅速瓦解。AI 对于生产工具的迭代试图将一切纷杂缠绵的关系扁平化为一种均质的判断和仿效,透明物是该语境的一种终极形态。所有的东西都向外翻开,揭去遮蔽,夺走掩护,被曝光,被公开,在透明物的压制下,仅仅展示就是一次高潮。

“形与神俱,终尽天年”生命这一概念在中国有其独特性,此形象是参考《黄帝内经》中对于生命的理解,进行的经脉生命赛博格系统的创作。在技术高度发展的未来中国社会中,科技控制介入人体生命系统,经脉这一独特的生命系统被实体化,形成这既以个体生命独立存在,又以集体生命聚合的生命系统。它通过两臂的接入输出口实现信息的传递;腰间的蔽旗既代表着个人等级身份,又上传个人脉息于集体统领控制,以维护集体秩序;背脊的岁疤则一岁一痕,记载着生命的变化以预兆个人亦或是集体的命理。

蟒仙是居住于长白山脉的五常仙之一,在不断汲取人类的心愿数据之后修成人形,保佑人们健康长寿。从动物有灵到数据赋形,它随着数据量的增进与人类一同进化。

脑机技术可否创造“完美的人类”?当一项新技术有可能改变集体行为、破坏社会规范或破坏既定价值观时,“可以”和“应该”之间的界限将产生广泛的技术伦理问题。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或许就是复杂的思维,如果思维可以被抽离并设计,一只猴子拥有人类的思维,是人类还是机器?
新维特鲁威人
The New Vitruvian



“我经历那片公海枯成沙漠,在他的指引下到了应许的耶路撒冷,爬上雪山后目睹他幻化成了鹰。我曾天真以为山下森林中的是战争之景,直到那天他说这是真正的繁华。”作品以艺术家本人为原型打造多个数字孪生角色,设定他们的使命——在全球互联网实践中塑造神化对象。在本篇章中,这些神化对象以戏谑的手法分别针对Web3.0的模式元素,人工智能技术环境,虚拟货币生态等当代数字技术场景设想存在危机。本作将尝试对话、反思并揭露可能潜藏在此环境背后的精神信仰困境,模拟一出互联网与新技术之下的传说。


对人类视觉影响最大的是屏幕。引导我们进入屏幕的隧道是无尽的,屏幕的内容每秒都在闪烁着新的光芒。但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感知缺乏认识,这条无尽的隧道很快就会变成一条死路。这一隧道是治愈我们的媒体消费的唯一方法。对视觉感知的意识是通往心灵的大门。在这种情况下,VR 头显代表着治愈。VR头显是逃逸设备,然而它是被骇入(hacked)的:它能让接收者看到代表现实的媒体的本质并感受它们的差异:它们自身的视觉创造了此件作品。


东北有五常,胡黄白柳灰。
保家解难惑,顺遂得众仰。
如今,我们已然置身于无常的人工智能革命当中,面对爆炸式增长的智识,渺小苍白如草芥。千年前的人们,在繁琐的求仙仪式中建立一种关乎“香火”的共识联结,千年后的社会,AI在源源不断的数据喂养下与人类一同进化。点燃新世代的“符纸”,输入陌生而熟悉的“咒语”,我们所祈求的面具背后究竟是谁?仪式后所获得答案是否可信?一切尽在唔常中。


《开“卷”有益》展现了新时代的一系列平价内卷人力资源形象。内卷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的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竞争的加剧,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日益凸显。在本作品中我尝试以产品的形式用一些趣味性的形象设计去表现出一些内卷的社会现象。


“Four last things”,意为人生终极的四件事,作品以互联网中关于人工智能的要素为基底,通过四幕的场景,还原人工智能的后四末,将其置入教堂穹顶浮雕中,在充斥诙谐的流行元素与现实的蒙太奇中,构建人工智能新历史,探索人工智能与人类命运的交织。

作者基于至上主义的非客观性,使用马列维奇的抽象绘画图像为蓝本通过抽象化表现本人以去中心化数字身份,与多种分布式结构的加密生态交互所形成的时空,并且推翻以房屋、街道、桥梁等空间链接的方式,对传统虚拟空间形态和时间的关系进行质疑,重新定义离散流变的加密新形态。作者重新定义了一种新的时空结构,并利用Stable Diffusion算法重塑至上主义的视觉语法,形成Lora模型。这过程中的时空观念被打破,变得流动和可重复。


作者意图使用达芬奇所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传统素描技法,来虚构达芬奇在世时明朝弘治年间民间的科学家和工匠对于未来科技的推理,以此形成东西方跨越时空的某种呼应。虚构角度分别来源于明代军事科技异想、明代建筑异想、明代生物与科技最初的结合异想,从而以回溯者的角度致敬并延展达芬奇追求更始的特质。

图像生成的自由使得人们看到图像的第一眼行为从观看变成了质疑,当鉴别成为了欣赏一个画作的必要流程时,虚拟不再单指人物和时空的虚构,又多出了到底是“爱”还是“AI”这个问题。御宅文化中的男性凝视在使用AI生成图像后变得明目张胆,“ai”此时是御宅文化中集体意识的爱情,还是满足个人的趣味?AI生成图像时是如何理解人类的逻辑和规则的,人在其中的引导占据了多少?


维特鲁威人被视为理想的人类,在中国式教育的语境下,他化身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学神。学神提分操是一项风靡全国的高中的激励运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此广播操获得学神之力,达到精神的升华和成绩的提高。
11・11
声纳20周年
2023年11月11日19:00-22:00
张江科学会堂2F-张江厅
(上海市浦东新区海科路1393号)
Iván Abreu(古巴)
Malitzin Cortéz (墨西哥)
PROTOROOM(韩国)
Kuno Seltmann(德国)
Yuri Kuzmin(俄罗斯)
徐程
林庄祥
胡海洋
温辰旻,严欣怡
赵小锋,王梦荻
杨思韬,申一涵
邝智轶
2003年11月1日,中国最早的媒体艺术、科技艺术、声音艺术现场,“声纳”系列在北京藏酷空间推出。由旅美华人艺术家姚大钧策划主办的这场活动开启了国内科技艺术现场的浪潮。当年首夜的观众甚至包括法国电子音乐大师雅尔;英国 The Wire 杂志也做了全版的报导。在那次“北京声纳”之后的20年中,这系列现场扩展到台北、香港、纽约等各地,参与艺术家包括秋田昌美、Alva Noto、黑川良一、Edwin van der Heide 等国际先锋,同时提携了国内数个世代的新生艺术家,“声纳”所建立的高度实验性及多样呈现的模式也成为了国内类似活动追求的标规。
今年11月11(即双十一)晚的这次“声纳” 20 周年活动中,除了跨媒体艺术节开放媒体系展览中的影像、装置、VR、游戏之外,更加入了打破艺类分界的现场,包括国内首次亮相的 Live Coding Cinema(实时编程电影,古巴 Ivan Abreu,墨西哥 Malitzin Cortés)、AI 生态声响演出(俄罗斯 Yuri Kuzmin)、硬件合成肢体控制(韩国 Protoroom)、视觉肢体行为(德国 Kuno Seltmann)、AI 神明舞蹈(严欣怡,温辰旻)、无视觉声景(徐程)、声音行为(赵小锋)等等前沿思考创作,由七国艺术家联袂呈现。










Wan Senman, Yan Xinyi

Zhao Xiaofeng





向达·芬奇提案
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
Proposal to Leonardo da Vinci
Shanghai Science and Art Exhibition & The 7th International Intermedia Art Festival
公众开放时间:2023年10月29日-11月13日 9:00-17:30
活动地点:张江科学会堂二层 张江厅 (上海市浦东新区海科路1393号)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张江科学会堂
总顾问:许江
总策划:高世名
展览总监:李凯生 管怀宾
策展人:闵罕
联合策展:高世强 姚大钧 牟森 武子杨
展览统筹:孙晓宇
展览执行:孙晓宇 蔡宇潇 信阁 梅悦子 林灿文 倪华夏 刘呗宁 袁孟如 张诺馨 陈思帆 胡亦杨
行政统筹:许颖 张佳乐 张晨 韩媛 朱沈珏 杜润凡
宣传推广:邹萍 刘杨
视觉设计:周浙慧 韩润泽 黎俊洋 邓文进 梁景尧
空间设计:罗晓楠
展览支持:陆晓炜 杨辉
👇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各板块
(点击图片跳转)

跨媒体艺术学院是中国美术学院最新锐的学科集群,也是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艺术学院,聚集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与学者,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国际化教学团队,2010年被美国《亚太艺术》杂志评为“亚洲最值得期待的当代艺术教育机构”。
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学术宗旨在于:促进媒体技术开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从媒体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显人文;以媒体实验、艺术创作、社会思想、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格局,在国际平合上推动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学院专业一方面提供最前沿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与媒体设计的训练,另一方面,强调社会思想与艺术策划的智识培养;注重媒体手段与思想方法的综合训练,致力于培养掌握新媒体技术、具有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当代艺术与媒体创意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