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Mar 校友返校日|追溯与展望,共庆建校95周年
11月10日,追溯与展望——跨媒体艺术学院校友返校日活动于象山校区18号楼306会议室如期举行。
活动伊始,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师代表热烈欢迎各位校友到来,带领校友参观象山校区18号楼新教学空间,介绍近年来学校、学院发展情况,向长期关心、支持母校学院建设发展的各位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后,学院教师代表与三十余名校友展开交流,共同追忆昔日校园时光,畅谈毕业后个人经历,寄望国美百年华诞美好愿景。
情寄母校,共赴未来。校友在学院留下手印,并以写家书、录制视频的形式,为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跨媒体艺术学院建院13周年送上祝福。学院教师代表向校友赠送精心准备的返校礼包,祝愿校友未来发展越来越好,也欢迎各位校友常回家看看。
情系母校 见字如晤
校友书信节选
宋振熙
2022届博士毕业生,独立策展人
无论是在学途上求问索识,还是在时势里为艺术战,中国美术学院给予的是意念为艺者崇高的荣誉和自豪。天地浮沉,宇宙洪荒,母校仍然在无数次的蜕变中挑战时代里新的使命,而终究相信,爱汝者将不求名利,潜心治学,精益求艺,不往与母校超越生命的艺光,走向平凡的人类历史中。人伦教化,幸由母哺,山河变幻,情盖终身。
裘书雨
2022届本科毕业生,杭州市良渚杭行路小学美术教师
我一直觉得成长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的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已过去五年,然而在媒介展演系的每一次课程、每一次项目,都在我的身体里留下了力量和坚忍,带着这些,去见更广阔的天地。
在毕业聚餐上,森老师告诉我们,他说:“爱、不恨、勇敢、不怕、幸福是永远。”这几个词语,现在仍在我的备忘录上,我想,今后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应该分享更多的感恩,不再胆怯。
蔡惠怡
2015届硕士毕业生,现就职于深圳大疆创新有限公司
回忆自己作为老耿学子的那三年学习了什么?是专注力,是对自己的认识,是诚信。那时都是跟着学姐学长一起去老耿家里上课,又期待又紧张,期待那个围在一起喝茶吃小吃的时刻,和老耿家的各种新奇小玩意。也期待穿着朴素的老耿走出来,对自己方案提提建议,又担心当天要跟老耿分享的没准备到位……现在回过头,那时候他教给我们的从来不是艺术的条框,而是认识自己,去发现一些我们所忽略的;是艺术引领我们看到的新媒介,通过媒介去创作,获新知。
李朝林
2020届硕士毕业生,零视文化主理人
初入美院,有过迷茫与无措,甚至在大二选专业时成了造型分部最后一个提交志愿表的学生。最终在百般纠结下选择了跨媒体艺术学院,在这里经历了无数次通宵布展和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艰辛,也学到了跨媒介创作和多元思维方式。
大三进入系里,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理论,了解了更多前沿的资讯和创作方法,漫游在未来思维和科技艺术的跨界融合之中,感受着这个未知的世界,保持着永远在路上、永远有未知、永远不设限的心态。
在导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有机会和日本当红艺术团体同台展演,参加各种国内外展览;和小组成员参加文艺黑客松,最终获得最高奖项;和学妹们连续通宵不分昼夜创作深港双年展的作品;以及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奔赴大西北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为自己未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张成雪子
2017届硕士毕业生,杭州岸墨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我们仍然记得第一次见我的研究生导师耿建翌时,他坐在茶桌后边,给每个人泡茶,讲话慢慢的,但眼神犀利。熟悉之后,他会像个家长一样嘱咐我,做事情要多观察、少说话。想他。
中国美院的学习,带给我的,是一个人完整的重塑。重视文化学习、理论积累,不断地动手实践,永远敢于尝试新的事物,拥抱新技术、新观念,至今受益。
在此母校九十五周年校庆之际,感谢母校的培养,同时也希望每一位国美学子始终记得“行健、居敬、会通、履远”的使命。
吴子薇
2018届本科毕业生,香港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生
在这里,我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同窗,一起挑战着自己,探索着不同媒介之间的交融和碰撞,创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艺术作品。在这里,我也结识了众多优秀的教师。他们为了我打开了艺术世界的视野,引领我走上自己探索、实践的道路,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
愿所有校友在今后的道路上
不忘初心,携手同行
也不忘“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