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W-A-S-D

展览|W-A-S-D

 关于展览 

W-A-S-D是四个位于键盘左侧的字母按键,在游戏中代表了四个方向。这是虚拟世界中的行走方式之一,也是网络时代语境下的我们为了更适应虚拟世界所做出的习惯改变之一。

W-A-S-D系一次于商场百货中进行的实验性社区艺术展览。17位艺术家带着自身行走经验以艺术的视角进入,在与生活、社会交织的人造符号中不断停留与思考,与现场形成一种相互的关联性。同时我们有意打破日常景观与观看现场所呈现的隔离,关注艺术与生活的延展,关注混合现实的身体感知。

展览现场

作品介绍

观看动线

《flower》

鲁奕戈

窗帘,支架,模特假人,影像装置

2022

通向“花”的世界,需要经历一系列破碎的旅程:原本的游戏与现实背景被打碎,基于某种程序生成的图层在行走中慢慢下沉到消失。此时花在一个一无所有的世界。它可以被理解为关于游戏和精神的演化。

这个虚拟空间的特殊状态要求它的进步与生长是向右行驶,时间的流动也是向右的;现实空间要求它在商场中与同层的成衣店遥相呼应。当一个人被置于屏幕前,他的时间会被收集,精神化作重压下扁平的碎片编织出一个线性故事——故事展览在当下,线被做成了织物。

作品《flower》旨在建立一个关于长久的隔离与孤独状态中人的精神连结的探讨,关于它是否可以被引用和出售。

《无穷无尽》

伍嘉怡

打印机,热敏纸,影像

2022

屏幕内外的交汇与衔接,重新规划了我们进入“虚拟”与“现实”的路径。我把电子屏幕比喻为虚拟网络的一种媒介,视觉上用视频流的方式呈现,置入现实空间的情境里。打印机在热敏纸上打印出的纸张不停往下运动,堆积越来越多。两种物理媒介所承载的事物,看上去朝着一个方向运动,它们在同时生长着。“虚拟”与“现实”以一种相似的状态对话,它们都没有呈现出实质性的内容,只是在虚拟空间的语境里,事物似乎有无尽的阐释空间,没有止境,没有限度。一直运行的机器似乎想要去模仿在“虚拟”之中无穷无尽生长的状态,然而,现实是,这种状态随时可以被中止。

《无题》

郑汝怡

纸,裱框

2022

我将寻常的图像截取、裱框,得到了一方渺小、稍微显陌生的风景图。

《标本》

周敏

模型

2022

生物谎言标本

《素材来源于网络》

谢相映

uv打印,920×50cm

2022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在网页上通过超链接,从杭州到南宋临安,从题临安邸到汴州,再从清明上河图跳转到杭州。

在线上,不同时间空间的事物能够共存在一处,在杭州的关键词下,放置在一起。

同时线上的图层关系与现实里的层叠关系也很有趣。在现场,意外之处是光线的强弱会影响图案背面的颜色透射多少过来,类似于调整饱和度的效果。

《删除西湖》

叶菲

pvc管、泥土、影像装置 

2022

虚拟的内存与现实的储存以西湖关联起来。在大数据与后疫情时代,人们用图片构筑心目中的景象。作为一个在西湖边生活了将近五年的人,我的生活已和西湖分不开,它承载着很多回忆。现在搬离了西湖,原住民的身份被剥离,再去西湖也只是作为游客的身份。当我在小小的电脑上完成“造湖”(下载)“疏浚”(删除),“再建造”(电子苏堤),可能这一行为不仅仅是想探讨“内存不足”与“删除”这两个行为的现实意义和虚拟意义,还有我对于西湖的个人情怀。也许还有对于数据大爆炸的担忧。西湖因为是著名景点,有人维护他不被淤泥塞满,定期清除。可是在越来越多的数据,越来越大的信息量的时代,电脑内存不足不只有硬件上的内存不足,也有我们大脑中无法处理的巨额信息,也需要主动删除。

《黏菌》

崔晓雯

纤维,帐篷,荧光涂料,紫外线灯,报纸

2022

用人造材料模拟的黏菌生活的洞窟环境,我在凤凰山一带采集到多头绒泡菌的活体培养了五个月。因为不能在高于35度的气温下存活,这些黏菌一直依赖杭州的水源度过夏季,汲取着水分的同时也净化水体。作为山林草木沟通的“电话线”联系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命,这种个体与集体界限模糊的生物关系如果比喻成人类社会的概念就是商业,黏菌的种群增缩也可以看作我们和这个地区其他生物共同的兴衰。

《诱捕器》

朱劲婷

布料,铁蒺藜,棉花

2022

通过使用不同材质的布料,堆砌一处柔软的人工造景。绿色的绒毛和屏幕播放的视频分别代表我对草坪与湖泊的想象,留下烧灼痕迹的枕头则代表造物本身被他人施予的痕迹。西湖作为一处精致的人工造景,仿佛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诱捕器,引诱人们进入其中,投以目光。

《非自然生长》

沈业蕾

毛线,布料,植物,网

2022

用点线面构建的场景,是对自然之物的演绎和修改,是非自然生长的。有虚拟花园和现实花园两部分,区别于在现实中的直接观看,整体上是模糊着的:人、物和场景,这一切实体在记忆中都是不清晰的。作为花园的主人,我试着重新再现所拥有的记忆世界,像读者一样重新阅读自己的梦,重新返回记忆世界。这里的现场,不再是记录前所面对的场景;也不是记录中所描绘的景象;而是一个经过回忆修改得以再现的花园,似真非真,也是一种非自然的生长方式。

《老人的椅》

段苏芹

纸箱,相片,椅子

2022

视频拍摄的馒头山社区一带老人的日常生活。以椅子和视频为媒介,感受老人平时的视角。椅子是向社区老人买来的,想使观众的代入感更加强烈。视频的选取其实偏向于我个人主观所想到的,不同于年轻人对于现代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老人和现代社会之间似乎总有一道看不见的壁。当我坐在马路上那一排椅子上时,我的世界仿佛都安静了,我和老人们的世界似乎接近了许多。

《I’m  not a robot》

杨静蕾

电子屏幕

2022

机器与人类的界限到底在哪?在自以为证明的过程中,其实变成了辅助学习机器。人类会想去证明自己是人类吗?机器会想证明自己是人类吗?由于孤独感和社会的进展,我们需要有一个极度相似的物种出现,试图去培养一个可以与之对抗的器皿,在过程中边界逐渐暧昧,但只是一种单纯的灌输。AI是否能拥有人类意识取决于人类。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转向AI化,远离再远离,试图找到一些同伴。

《停滞不前》

赖婉馨

影像,布料

2022

凝视它,走进它……

《杂草集市》

诸诗荟

全息投影,电子相框,显示屏,接触式麦克风

2022

采集了附近区域不被人注意的植物,如栖居在日月侵蚀的佛像之上,在城市地板夹缝中生存,居民区被空调日益捶打等。以时间为食,见证区域演变却未曾被重视。放大六百倍进行观察,接触式麦克风使其自我发声。并以此为蓝本,制作成虚拟形象作为展品展示在蛋糕柜之间。

《消化》

夏慧聪

声音,摄影,影像

2022

食物经咀嚼后落入胃里,在胃囊的褶皱中逐渐混合,反应,吸收,消融。

而感官的攫取是另外意义上的进食。

菲林捕捉现实中类似食道的各种空间,以咖啡液作为配方,咖啡浸泡“食道”,在暗室中进行“消化”并显现图像;两个影像在食用与取出之间循环,同时图像在不停地分解;现场收集甜品制作工具使用时的声音与咖啡粉的声音,结合原有的工具构成有声的“消化”。

《无题》

马向原

面包,日常用品

2022

《我们寄生在服务器飞地中》

黄瀚哲

商场里的废弃面包柜和在商场中收集到的废弃电子元器件,钢架,防尘网,屏幕

2022

利用商场空间的废弃物品搭建了一个“服务器”,它是被废弃的,但我们寄生在此。

《未命名文档的故事》

黄瀚哲

网页

2022

利用网页链接了文本和实地采集的图像声音模型数据,描绘了馒头山飞地的一个亦真亦假的傍晚。

《隐约有意义》

圆菌

投影,硫酸纸,来自朋友们投稿制作的贴图

2022

隐隐约约隐隐约约有意义。

展览时间

2022/9/18 15:00 — 2022/9/25 15:00

 展览地点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泰安路9号星光百货一楼

 参展艺术家

黄瀚哲

夏慧聪

叶菲

诸诗荟

崔晓雯

段苏芹

赖婉馨

鲁奕戈

马向原

圆菌

沈业蕾

伍嘉怡

谢相映

杨静蕾

郑汝仪

周敏

朱劲婷

 学术主持

吴美纯  范厉  田进

 策展人

徐旻乐

 策展团队

黄瀚哲  夏慧聪  叶菲  诸诗荟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研究中心

跨媒体艺术学院自由艺术工作室

 合作单位

之美术馆

浙江星光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