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信息 | 蓬皮杜艺术文化发展总监、法国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来华,首站中国美术学院!

讲座信息 | 蓬皮杜艺术文化发展总监、法国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来华,首站中国美术学院!

受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的邀请,法国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将于2月26日至3月4日期间访问中国美术学院,作一系列关于“新技术、新媒体和新艺术”的学术演讲,讲座定于3月1日至4日每天下午2点至4点,地点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届时,我们将邀请来自台、港、澳地区,及大陆的哲学家与艺术家进行对话,欢迎艺术界与学术界的同仁前来参与。

贝尔纳·斯蒂格勒是当今法国文化、艺术界领域最活跃的人物之一。他的研究跨越经济学、哲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被誉为“德里达的接班人”,但他自己却并不认可这样的说法。他的代表作《技术与时间》三卷本,“重新确立了技术在哲学领域的地位”。同时,他还担任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文化发展总监,致力于从“技术”中发展出当代文化艺术和政治的新机遇。

斯蒂格勒是一个极具个人调性的哲学家,其工作区域远远跨出传统的欧陆哲学范围,在技术、媒体和艺术研究方面独辟蹊径。他提出了“技术就是人”这一纲领性准则,这一立场展示出了他与海德格尔等哲学前辈的巨大分野。近年来,他重新反思弗洛伊德、胡塞尔、海德格尔、西蒙栋、德里达、马尔库塞和利奥塔的思想,对新技术、新媒体、新农业、新工业和新艺术提出了一整套激进理论。

斯蒂格勒对教育、金融、消费、互联网、转基因、新农业、审美苦难、新媒体毒性等问题的研究,使其成了目前媒体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的作者。相信斯蒂格勒的到访,会给我们对艺术教育、媒体研究、利比多经济以及未来政治等领域的思考,带来重要的启示。

 

讲座主题:新技术、新媒体和新艺术

主讲人:Bernard Stiegler (贝尔纳·斯蒂格勒)

时间:3月1日至4日14:00 – 16:0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305

主办方: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

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

 

讲座安排:

3月1日14:00 – 16:00

第一场:我对杜尚的解释为什么是一路改变的呢

3月2日14:00 – 16:00

第二场:康德的判断力在今天的新审美中遭遇了什么挑战

3月3日14:00 – 16:00

第三场:到底什么叫“业余”

3月4日14:00 – 16:00

第四场:我的电影理论:以Abbas Kiarostami的电影Close Up为例

 

关于贝尔纳·斯蒂格勒

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解构理论大师德里达的得意门生,曾任巴黎国际哲学学院研究导师。继法国著名哲学家利奥塔后,现任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创新发展总监与研究与创新学院院长。1993年,他曾在贡比涅技术大学创办“知识、组织、技术系统”研究小组,同时也担任法国国家视听研究所副所长,法国现代音乐研究所所长。他也是欧洲ArsIndustrialis(“新工业性艺术”)机构的联合创始人。其著作有《技术与时间》(三卷本)、《回声学》(与德里达合著)、《象征苦难》、《怀疑和诋毁》等。其中,代表作《技术与时间》探讨了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地位和功用,被认为“重新确立了技术在哲学领域的地位”。近著《象征苦难》和《新政治经济学批判》普遍被认为是消费批判、新社交媒体研究和新工业式艺术方面最近十年里的最重要的贡献。

著作中译

《技术与时间卷一: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2001),译者:裴程

《技术与时间卷二:迷失方向》

(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2010),译者:赵和平,印螺

《技术与时间卷三: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

(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2012),译者:方尔平

《手和脚:关于人类及其长大的欲望》

(新星出版社,2013),译者: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