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关于展览  W-A-S-D是四个位于键盘左侧的字母按键,在游戏中代表了四个方向。这是虚拟世界中的行走方式之一,也是网络时代语境下的我们为了更适应虚拟世界所做出的习惯改变之一。W-A-S-D系一次于商场百货中进行的实验性社区艺术展览。17位艺术家带着自身行走经验以艺术的视角进入,在与生活、社会交织的人造符号中不断停留与思考,与现场形成一种相互的关联性。同时我们有意打破日常景观与观看现场所呈现的隔离,关注艺术与生活的延展,关注混合现实的身体感知。 展览现场 作品介绍 观看动线 《flower》 鲁奕戈 窗帘,支架,模特假人,影像装置 2022 通向“花”的世界,需要经历一系列破碎的旅程:原本的游戏与现实背景被打碎,基于某种程序生成的图层在行走中慢慢下沉到消失。此时花在一个一无所有的世界。它可以被理解为关于游戏和精神的演化。 这个虚拟空间的特殊状态要求它的进步与生长是向右行驶,时间的流动也是向右的;现实空间要求它在商场中与同层的成衣店遥相呼应。当一个人被置于屏幕前,他的时间会被收集,精神化作重压下扁平的碎片编织出一个线性故事——故事展览在当下,线被做成了织物。 作品《flower》旨在建立一个关于长久的隔离与孤独状态中人的精神连结的探讨,关于它是否可以被引用和出售。 《无穷无尽》 伍嘉怡 打印机,热敏纸,影像 2022 屏幕内外的交汇与衔接,重新规划了我们进入“虚拟”与“现实”的路径。我把电子屏幕比喻为虚拟网络的一种媒介,视觉上用视频流的方式呈现,置入现实空间的情境里。打印机在热敏纸上打印出的纸张不停往下运动,堆积越来越多。两种物理媒介所承载的事物,看上去朝着一个方向运动,它们在同时生长着。“虚拟”与“现实”以一种相似的状态对话,它们都没有呈现出实质性的内容,只是在虚拟空间的语境里,事物似乎有无尽的阐释空间,没有止境,没有限度。一直运行的机器似乎想要去模仿在“虚拟”之中无穷无尽生长的状态,然而,现实是,这种状态随时可以被中止。 《无题》 郑汝怡 纸,裱框 2022 我将寻常的图像截取、裱框,得到了一方渺小、稍微显陌生的风景图。 《标本》 周敏 模型 2022 生物谎言标本 《素材来源于网络》 谢相映 uv打印,920×50cm 2022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在网页上通过超链接,从杭州到南宋临安,从题临安邸到汴州,再从清明上河图跳转到杭州。 在线上,不同时间空间的事物能够共存在一处,在杭州的关键词下,放置在一起。 同时线上的图层关系与现实里的层叠关系也很有趣。在现场,意外之处是光线的强弱会影响图案背面的颜色透射多少过来,类似于调整饱和度的效果。 《删除西湖》 叶菲 pvc管、泥土、影像装置  2022 虚拟的内存与现实的储存以西湖关联起来。在大数据与后疫情时代,人们用图片构筑心目中的景象。作为一个在西湖边生活了将近五年的人,我的生活已和西湖分不开,它承载着很多回忆。现在搬离了西湖,原住民的身份被剥离,再去西湖也只是作为游客的身份。当我在小小的电脑上完成“造湖”(下载)“疏浚”(删除),“再建造”(电子苏堤),可能这一行为不仅仅是想探讨“内存不足”与“删除”这两个行为的现实意义和虚拟意义,还有我对于西湖的个人情怀。也许还有对于数据大爆炸的担忧。西湖因为是著名景点,有人维护他不被淤泥塞满,定期清除。可是在越来越多的数据,越来越大的信息量的时代,电脑内存不足不只有硬件上的内存不足,也有我们大脑中无法处理的巨额信息,也需要主动删除。 《黏菌》 崔晓雯 纤维,帐篷,荧光涂料,紫外线灯,报纸 2022 用人造材料模拟的黏菌生活的洞窟环境,我在凤凰山一带采集到多头绒泡菌的活体培养了五个月。因为不能在高于35度的气温下存活,这些黏菌一直依赖杭州的水源度过夏季,汲取着水分的同时也净化水体。作为山林草木沟通的“电话线”联系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命,这种个体与集体界限模糊的生物关系如果比喻成人类社会的概念就是商业,黏菌的种群增缩也可以看作我们和这个地区其他生物共同的兴衰。 《诱捕器》 朱劲婷 布料,铁蒺藜,棉花 2022 通过使用不同材质的布料,堆砌一处柔软的人工造景。绿色的绒毛和屏幕播放的视频分别代表我对草坪与湖泊的想象,留下烧灼痕迹的枕头则代表造物本身被他人施予的痕迹。西湖作为一处精致的人工造景,仿佛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诱捕器,引诱人们进入其中,投以目光。 《非自然生长》 沈业蕾 毛线,布料,植物,网 2022 用点线面构建的场景,是对自然之物的演绎和修改,是非自然生长的。有虚拟花园和现实花园两部分,区别于在现实中的直接观看,整体上是模糊着的:人、物和场景,这一切实体在记忆中都是不清晰的。作为花园的主人,我试着重新再现所拥有的记忆世界,像读者一样重新阅读自己的梦,重新返回记忆世界。这里的现场,不再是记录前所面对的场景;也不是记录中所描绘的景象;而是一个经过回忆修改得以再现的花园,似真非真,也是一种非自然的生长方式。 《老人的椅》 段苏芹 纸箱,相片,椅子 2022 视频拍摄的馒头山社区一带老人的日常生活。以椅子和视频为媒介,感受老人平时的视角。椅子是向社区老人买来的,想使观众的代入感更加强烈。视频的选取其实偏向于我个人主观所想到的,不同于年轻人对于现代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老人和现代社会之间似乎总有一道看不见的壁。当我坐在马路上那一排椅子上时,我的世界仿佛都安静了,我和老人们的世界似乎接近了许多。 《I’m ...

图片来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er-to-peer#/media/File:Torrentcomp_small.gif 时间:2022年11月25、26、27日(周五、六、日)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线上线下待定)主办方:中国美术学院...

开幕时间 2021年12月30日上午10:30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3号楼2楼展厅 策展人 牟森 参展艺术家 2019级媒介展演系本科生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党委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 项目介绍 科艺先锋——2021家庭编年史课程艺术创作实践展由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创作和制作。展览聚焦叙事工程——家庭编年史课程,将专业课程与党建和思政建设课程结合在一起。叙事工程是媒介展演系的核心课程,有空间和时间两个面向。家庭编年史为时间面向课程系统,以“场/瞬间”为基本教学元素,由场次安排、场景设定和场面调度三方面的课段构成。同学们围绕着“家庭、家族、家乡”进行探索,并梳理出了不同地域状态下,不同环境视角下的家乡志。十九位同学、十九个档案、跨越三代人,以自我家庭为视角的思考,截取家庭群体个案,深挖“中国家庭”故事,通过家族相册薄、家庭大事记、家庭编年史剧集大纲、家庭场景微缩模型、家乡图景渲染图及家乡城市地图等多种方式,呈现出充满生活感情和奋斗生气的历史记忆。 前言 关于生命的本质时刻的探索 文/闵罕 叙事演练 叙事工程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的核心课程,有空间和时间两个面向。家庭编年史为时间面向课程系统,以“场/瞬间”为基本教学元素,由场次安排、场景设定和场面调度三方面的课段构成。由跨媒体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和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师生联合组成的实践团队聚焦“家庭编年史”课程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 青年创作者们围绕“家庭、家族、家乡”,梳理出不同地域状态与环境视角下的家乡志。透过叙事的方式,演示每一个特殊个体在家族群体中的社会关系。思考个体在族群以及社会历史图景当中所处的位置。在叙事的“重复而带出的差异”当中,在再现的过程当中,采用叙事演练的方式,用独特的发声位置演示了具有独特性的时间中的生命世界和社群历史,打通了历史话语的叙事维度与意识形态维度勾连互渗的渠道。“自我”以叙事的活动,以再组织的日常空间,对自己的过去作回顾、作透视。 模型空间 在每一个模型叙述空间当中,亲身与个人的经历,都与社会、政治和生活息息相关。主体的经历在时间与社会的不停变化中,形成了身份和认同。主体也得以在从个人到家庭的连续空间中形构文化认同,以适当的回应社会的变迁。从个人的经验、个体所经历的空间和历史,来做主动的介入和交锋,模型所展现的私密空间与外在社会空间形成一种建构的关系来展现社会政治。相较于与历史、进步、文明、科学、政治与理性相关的时间,空间则时常与静态、复制、怀旧、感情、美学、身体形成另一种隐喻关系。大卫·哈维说:“社会关系总是空间的,并存在于特定生产出的空间框架之内……从这一点出发,接下来是空间关系生产……是社会关系生产,即改变一个就是改变另一个。”媒介展演系的《家庭编年史》作为集体时间性的空间组织,展现了过去和未来一并在场的时间与历史现实。 生命的本质时刻 在迅速的社会变迁中,青年的想法观念、价值态度与有时无法和成年人形成一体的整合。然而家庭编年史这个课程,让青年创作者基于个人家庭为出发原点作历史梳理,重新观察与反思自己所在的历史位置与生命时刻。作品中展开的家庭、家族、家乡之间,人与人的关系,让我们看到那些重要时刻、生命的本质时刻、存在通过其获得意义的时刻是怎么样的。看到爱与乐,苦与痛,希望与荣耀这些生命的本质时刻。希腊人用bios来精确的指示这些生活艺术所包含的东西。它意味着:具有生命的特性,生命存在的特质。然后有bioun这个词,它意味着:经历生命(vie)。Bios是某个既可以好又可以坏的东西,而我们生活的生命是因为我们是有生命的存在,生命就是自然界赐予我们的。这个能够被定性的生命,带有生命中事件的生命,带有其必然性,但也可以是我们自己规划的生命,自己决定的生命。十九位创作者,十九个档案,家庭编年史的每一件作品都感动人心,承载了青年创作者的生命经验和情感力量。 Remembrance...

当代艺术创作上的差异更多取决于创作者⾃身对当代文化艺术语境的独特体验和感受的表述。区域性是文化艺术多样性的根基。学习打破已有的对区域构造的固化认知,了解可感区域在实存、认知和想象空间层面更为丰富的构造性是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发觉区域⽂化生活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对限制的延续与突破问题。其次关注⽹络时代语境之下,虚拟世界与实存空间的感知体验与交互渗⼊,理解跨媒体艺术在感知系统中的能量和地方发展中的文化格局意识,力求建构一种开放的艺术体系与本⼟表达系统。 此次教学现场行走在杭州南宋古城和西湖之间,流动在真实的历史与当下生活之中。当我们把杭州南宋古城与西湖这两个区域视为整体,其时空上的多元叠秩,在个体的经验与感知中,在艺术创作与区域性生活之间寻绎出一些重要的关联。古城生活的自然面貌、文化生存的原生性、微观现实的物质想象,以多情绪、多节奏的独立集合方式,发生在此刻艺术创作现场。我们强调以“生长性”为核心的艺术链接与融合,无论是哪个层面都不是简单的合并和利用,而是化学反应。二则在于自我修正所需的生化性土壤的自我更新。 ——吴美纯 2021年11月20日,在杭州云居山、馒头山和凤凰山,进行了一场“流动”的当代艺术展览。这次展览汇集了13件艺术家作品。艺术家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找寻自己内心的东西,与现实产生关联。展览的现场也是创作的现场。区域的差异和时空的叠置,让艺术变的自由。13件作品因艺术家的感知看似自由的散落在13个地点,但限定的范围和城市的节奏也同样约束着这份自由。 参展艺术家合影 策展人、艺术家、嘉宾与观众合影 —— 展览现场 展览手册 云居山为展览的起点,位于吴山景区内。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许多摩崖题记,有自然的遗存也有古迹的消逝。艺术家们穿梭其中,跟着现实中的历史线索,寻找消逝的人文。在策展人定制的观展路线上,观众除了感受艺术家的内心,也能在途中与曾经的时空对话。 《指向“它”》杨静蕾“指向不可见的‘它’,用现实存在的不可控指向来构建虚拟路径和现实路径之间的关系。把飘忽在脑海中的路实体化,指向的‘它’是存在/虚拟/湮灭/过去。重新建立通往已消逝的路径。” 《潮》伍嘉怡 “任意飘荡,随着潮水来往。” 《井拼》谷秋波 “据诗文所言,云居庵边有一泉,庵始泉溢,且得一古井。因此在云居山顶放置一口井拼,古井已逝,复得一泉。时迁泉竭,复如今样矣。” 《窗口》朱劲婷 “建立想象与现实的联系。” 《洞》周敏|《东方的曼西斯学派》马向原 《时空对话》沈业蕾 “万物正在萌发,物和物正在转化,是真实的场景,也是虚幻的想象。” 馒头山位于凤凰山脚下,是一个时空的交汇点。在社区的东侧下,埋藏着古宋皇城的遗迹。在社区靠近高架的一侧有一片三不管的群居楼,里面是杭州城市中的城中村。在这个历史与社会现实的交叠的场域中,或多或少的能让人发现点什么。相较于别的区域,馒头山社区的碰撞性更吸引我们的艺术家在这里进行创作。 《角落》段苏芹 “凤山新村这块老地,在这一条杭州的大动脉之下。” 《好消息墙》赖婉馨 “参与者将参观一个被捏造的景点。” 《我想有个家》郑汝怡 “我对于明天的想象力很贫瘠。” 凤凰山北近西湖,南接江滨,形若飞凤,是此次展览的最后一站。相比云居山,凤凰山又显得更幽静一些。爬上凤凰山之后,天色已渐黑,户外展览的时间性在这时被彰显出来。 《玩具屋》崔晓雯 “以拼插玩具的形式制作的一组便携式家具,希望还原旅行者虽然共居一处但完全没有融入当地人之中的疏离感,异乡的我们看他们就如他们看着好像生活在玩具屋里的小人,好奇,新鲜,但不会把彼此视为同类。” 《放大镜》谢相映 “用现在在存在的材料来制作曾经存在的事物,同时植物也是时间的载体。透过透明的亚克力来放大曾经存在的痕迹,以一种主动的形式去观看混合的现实。” 《严从历险记》鲁奕戈“在这个小说里,男主人公幼帝赵昺已受大臣保护逃出临安城前往崖山,女主人公严从因护送幼帝而被困于临安城中。宋蒙两军追杀严从,但严从完成了任务,她无所事事。” 展览现场 —— 展览前期 在此之前13位艺术家已经对这片区域做了为期三周的走访与调研。这三周中,艺术家们分散在不同的区域,由于区域的特殊性,大家在沟通作品地点时变得极为不易,策展人与艺术家们说的最多的便是“你在哪儿?”“我在那儿。” 云居山行走 馒头山行走 策展组在现实的基础上,与艺术家一起深入调研,在各个区域行走,感知历史和生活。经过数十次的实地考察之后,在尊重艺术家初衷的前提下,制定出现有的展览动线。策展的过程更像是准备导演一出实时剧目,云居山的作品是从“寻找”开始,寻找消失的路,寻找曾经的声音,寻找消逝的历史;馒头山的作品更多的是“回望”,回望曾经的生活,回望时空的交错;而凤凰山的作品则回到了“混合”,与当下生活的混合,与过去遗迹的混合,与艺术家的内心混合…… 策展组踩点行走 与艺术家沟通作品 部分作品前期方案 户外作品在第二天移到室内进行展览,意在讨论艺术作品在现场和在展厅展出的区别与联系,艺术家需要思考作品移到展厅里,它的展呈形式需要有什么样的转变。 学术主持 吴美纯   范厉 策展人 黄瀚哲   徐旻乐   叶菲   诸诗荟 纪录片制作 徐健   赵翔风   诸诗荟    参展艺术家 杨静蕾  伍嘉怡  谷秋波  朱劲婷  马向原  周敏   沈业蕾  段苏芹  赖婉馨  郑汝怡   崔晓雯  谢相映  鲁奕戈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研究中心 跨媒体艺术学院自由艺术工作室 ...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携手香奈儿,于2021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共同呈现“影像策展人奖入围方案展”,并揭晓首位“影像策展人奖”得主。经评委会三轮的深入研讨和投票评选,蒋斐然凭策展项目“未名河”夺得2021年度集美·阿尔勒“影像策展人奖”。在本项目支持下,展览“未名河”将进入实施阶段,并受邀于2022年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和誌屋(上海)进行展览;同时蒋斐然将获得“影像策展人奖”培育计划的支持,包括学术研究、交流活动及十万元人民币现金奖励。 首届“影像策展人奖”共收到53份有效投稿,“往昔乃是异乡”(策展团队:彭嫣菡+Tracing...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原定于2021年11月27日-28日举办的第六届网络社会年会将延期2-3周,具体开幕时间和参与方式另行通知。 2021年11月27日晚8:00,Archverse发布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