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时间:2011年4月16日-21日 2011年6月1日-5日   参与者:陈界仁、陈传兴、姚大钧、杨福东、林其蔚、高世强、郑慧华、黄建宏、姜节鸿、郑波、董冰峰、张颂仁、郭晓彦、王家浩、孙善春、周诗岩、陆兴华、高士明等
前言 作为隐喻,光通常扮演着正面意象,诸如上帝之光、理性之光、科技之光等等。可以说光从来都不是中性的,它可以是审讯室和照明弹里的暴力;可以是光环中对神迹的崇拜;可以是恢弘焰火对繁荣的彰示;可以是聚光灯下的荣耀和显赫;可以是摩天大楼镜面反射而成的污染;可以是胶片上被编排的轨迹······
认知领域内的艺术 (Dhm  论离散艺术:关于意义流放的思考On diasporic art: thoughts on the displacement of meaning)从六七十年代孟买本土的“艺术-文化”讲起,说明活跃的“本土世界主义”(vernacular cosmopolitanism)在许多后殖民社会中和现代主义文化运动同时存在的。同时讨论层积的艺术语言及它体现的翻译价值。

浮城浮世 ——“无墙的学院”艺术教学实践项目   项目简介 2011年4月,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鼓浪屿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作为组织方,将以社会实践教学为契机,针对鼓浪屿这一具备微型城邦特质的城区,实施集调研、讨论、实践、展示于一体的田野调查与创作活动。 项目人员 艺术总监:曹晓阳、佟飚 项目策划:曹澍 执行策划:杜震 项目调度:张顺仁 活动主体人员:中国美术学院09级版画系同学  ....

高士明 策展人,批评家,现居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其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当代美术馆(PSA)理事与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等。近年来,他先后参与创建了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以及亚洲思想界组织“亚际书院”,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社会思想以及策展实践。2002年以来,他策划了许多大型展览和学术计划,包括“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显微学:中国当代艺术展”(2005)、“黄盒子: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与建筑”学术邀请展(2006)、“重建乡土:第六届圣保罗建筑双年展中国特展”(2007)、“地轴转移:艺术家对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回想”(2007)、“影子的炼金术: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7)、“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0-2011)、“变动中的世界,变动中的想象: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2012)、“进程:首届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13)、“首届亚际双年展论坛”(台北-上海-科钦,2014)、“亚洲社会思想运动报告:首届人间思想论坛”(2014)、“第三世界六十年:纪念万隆会议系列论坛”(杭州-科钦-北京-东京-香港-那霸)等。 高士明出版的学术书籍包括:《视觉的思想》(2002)、《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与地缘政治视觉报告》(2003)、《与后殖民说再见》(2009)、《巡回排演》(2010)、《胡志明小道》(2010)、《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难以言说》(2011)、《行动的书:关于策展写作》(2012)、《后殖民知识状况:亚洲现代思想读本》(2012)、《进程》(2013)、《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4)、《三个艺术世界:中国现代史中的一百件艺术物》(2015)以及“人间思想”辑刊和丛书等。   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