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editor

1984生于杭州,生活工作于杭州。创作和研究方向涉足多种形态,装置,绘画,行为,观念,声音艺术,田野录音,以及 AudioVisual 现场等。曾参与并负责杭州江南布衣艺术中心想象力学实验室的多次项目策划和执行;现留校从事编程和声音基础理论教学。 Chinese Artist, born in 1984, lives and works in Hangzhou, China. Jiang's works takes on multiple forms such as installation, paint, sound art, field recording and AudioVisual live pieces. As curator and excutor, he was in charge of many projects in Imagokinetic Lab of...

一、实验室介绍 虚拟感官实验室的名称由“虚拟现实”和“生理感官”混血而成。虚拟感官实验室基于虚拟现实平台,在媒体艺术领域内对人造感官与艺术表现之间的潜在关联展开探索,突显其本身的“软科学”色彩,与其他众多基于虚拟现实的理工科研模式拉开距离。如今,各种“虚拟感官”(电子设备)正在不断拓展人类生理的极限,它们建构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感官接口。虚拟感官实验室正是以此为起点展开研究。内容主要有三大块构成:基于Virtools的虚拟现实软件系统;沉浸式虚拟交互硬件系统;3D视觉展示平台。 二、实验设施 实验室目前配置主要的实验设施包括:达索系统虚拟现实开发工具平台 Virtools Dev、虚拟现实环境配置工具库 VR Library 、57寸裸眼立体显示器、增强现实头盔显示器(单目式)、增强现实头盔显示器设备(双目,穿透式)、体感摄像头Kinect等。  ....

一、实验室介绍 跨媒体展示与表演实验室的设立与建设,是现代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亦是顺应当下艺术发展潮流的必要之举。作为专门的跨媒体展示装置方向的教研创作平台,跨媒体展示与表演实验室,将全面整合优化学院在多媒体装置领域的硬件配置水平与技术支撑力量,提高在该领域的教学、科研、创作水平,从而增强学院在跨媒体展示与表演方面的整体实力,并为该领域的艺术创作建构起实质性的支撑平台,对我院提升在跨媒体展示与表演的美誉度与影响力,保持全国艺术教育改革的领先地位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同时也对全国艺术院校实验室建设起到示范性作用。 二、实验室设施 跨媒体展示与表演实验室目前拥有的设施包括:ARRI Alexa Camera 套组、MB-19轻型遮光斗、FF-4跟焦器、ALEXA 专业变焦镜头等。  ....

基本视觉研究所(Institute of Radical Visuality) 主持人:耿建翌 研究员:范厉 一、研究所概述 基层观看研究所针对观看行为开展工作。目前处于准备阶段。人员构成两位老师。研究生30%的时间涉及研究所的工作。 二、近期项目 《眼力劲儿》是近期研究生自己组织的展览活动,其中部分作品跟观看有关。2011年7月3日开幕。是上海桃浦“未来的节日”的邀请项目。 左起:耿建翌老师,张如愚,王艺璇(具体媒介),徐仁芳,邓吉贇,徐冉,蔡惠怡,邓悦君,吴萌熙,潘颖   2014基本视觉研究所毕业生毕业创作 动画截帧 装置正面 徐仁芳——我看不见你美丽的脸  机械装置/动画 尺寸:110 *80*35cm    动画时长:4分30半1280*960p 材料:齿轮/弹簧/钢筋 创作时间:2014年 眼睛总是在寻找美丽的事物,在这个异化的几何空间里眼泪是方型的,里面有你,可我看不见。作品动画部分运用手绘与processing生成图形结合,表达从代码里的随机性所感受到的不确定与紧张的情绪,采用叙事的手法试图赋予它们一定的身份。金属废料呈现寻找过后的残骸,零件的形态和运动方式与动画相互影响,变幻的光影营造一种朦胧的不确定感。   潘颖——O   张如愚——幻设的巧合 增强现实互动动画 尺寸:2m*2m*2m 动画时长:∞ iPad里装了自己写的增强现实APP,以此做为望远镜,用它的摄像头去查看窗外的楼群。碎片式的物件被随机拼凑在一起,组成的无意义动画却能无止境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 作品用16个不同的细节局部和一张窗外风景呈现了一间偷窥者的房间。在观看过程中,观众也成了偷窥者,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那些未完成的故事。想象那些陌生人,和那些错过的瞬间。     2013基本视觉研究所毕业生毕业创作 邓吉贇——巴洛克的房间 此项目来自于对中国式的暴发户美学的趣味关注。˙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为了炫耀富有与权利,有钱人的审美趣味往往落在对欧洲式的繁复奢华风格的物品上。为了迎合“暴发户”的趣味,大量的被冠名为巴洛克风格的家具与装饰物品被生产出来。这些物品往往据有几个特点:富有过渡粉饰的外表,金色的厚重的涂漆,被“改良”“中国本土化”的装饰造型。事实上,这正显示了过度膨胀的个体欲望与自信心。有钱人认为财富等同于权利,金钱可以买下任何东西。 另一方面,在欧洲巴洛克风格盛行的17~18世纪,同样为了满足贵族王室对奢华的追求,“艺术家”制作了大量的小型机械玩具。比如大名鼎鼎的雅克·德· 沃康松制作的机械鸭。这样的现象在今天的中国也已经有了新的版本。据说当下高端的装饰公司除了为富人设计华丽奢华的装修风格以外,还开始提供新的媒体技术支持的独一无二的玩物。这些都正式这个项目的出发点。 此项目包括多件机械装置与若干影像片段。每件装置都可以作为独立的作品存在。当与影像组合在一起时,作者通过程序语言用影像精确控制机械装置运动,又形成整体的媒体剧场。但每一次整体展出时装置与影像都会演绎不同的版本。通过剧场般的整体调度与协作,营造一间当代版本的“巴洛克房间”。 作为一个长期的项目,目前的《巴洛克房间》还没有全部完成。此次展出的是装置《神之怒风水池》,《举轻若重举重若轻》,《鬼推磨》。 邓吉贇——旗帜 影片拍摄3面白色旗帜。上面映衬着各种时代与伟人的名人名言。3面旗帜分别在3个液晶屏幕中播放。时间点被严格控制。3面旗帜形成对话的关系。一开始名言的语次完全按照旗帜升降的先后次序出现,符合宣言式的语词逻辑关系。并且每一段名言都正式严谨,旗帜清晰分明地呈现名言。但随着时间推移,旗帜的升降交替速度逐渐加快,每一面旗帜都不停升降,以至于发展成没有逻辑毫无意义的语词。甚至前后语句的重新组合造成了新的语词关系。最后终于在风力逐渐减小到无风的状态时,旗帜停止飘动。   邓悦君——呓语 影子作为一个不可分隔的伴侣,时刻充满着丰富的艺术语言与情绪魅力。它如梦一般渗透在生活的角落,似是而非。本作品是一个可供携带的影子转化装置,用设计好的灯光线路搭建带表演性质的影子舞台。影子的色彩与大小则通过脚本程序进行实时变化。光线在改变,人与自身影子的互动关系也在改变。   吴萌熹——流 关于人工、关于自然、关于对自然规律的模仿是整个作品的关键词。精致的纹样——这是有关重复、有关叠加运算的三个图形,是数学的图像化呈现,具有人工机械化的意象。液体像素流这个性质柔美、视觉上又具有张力的主元素配合这人工图形,使其拥有了一股自然的力量。形成一种仿自然界的、令人难以描述的美感,我们很难定义这究竟是人工的美还是自然的美。   徐冉——一平方记忆 这是由100个10cm*10cm的银色反光纸片组合而成的一平方米矩阵,每张纸片的四个角处都安装有可以牵动纸片运动的记忆金属丝,通过事先制作好的程序控制电流变化,从而控制每个个体运动的时间、角度,页片随着电流的变化而舞动,形成一个冷峻的生命体。 这是有关生命记忆的一平方。纸某种意义上是众多植物纤维的尸体,在这里她们似乎得到了重生,寻找到生命的记忆,每一个生命个体如呼吸般的起伏变化,创造着大自然的语句。反光材质营造了空间光影的灵动,划动着生命的轨迹。光影是作品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使作品本身的空间延伸到公共空间,营造出一个“场”,观众可以走进这个场中,切身地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建立起一种作者与观者相互交流的可能。   ....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Social Thoughts) 主持人:高士明; 研究员:张颂仁、卢 杰、陆兴华、Ashes Nandy、Sarat Maharaji、WHW、郑 波、姚大钧等。....

跨媒体艺术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Trans-media Arts) 主持人:吴美纯 一、中心概述: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非赢利性的艺术研究和创作实践中心,致力于为跨文化艺术提供创作、展示,以及研讨交流的学术机构。 中心旨在进一步推动我院广大师生的艺术研究与创作,增进各专业之间的跨学科交流,把我院建设成当代中国的、富有代表性的教学研究型艺术学院;同时亦是为增进我院与社区民生、国际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逐渐被各类新兴媒体所改变的当代,该中心将以我院为基地,联合国内外著名艺术家与科学家、哲学家、文化人类学、艺术史家等领域专家从各自的学科领域对艺术的创作机制以及社会效应进行系统调研;并且通过一系列合作实践,寻求切实可行同时又富有创造性的创作模式,力图为中国艺术创作确立有效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在三年的历程中,中心曾完成“四季-新媒体艺术节”等各类大规模当代艺术展,组织过深入社区民生的各类艺术展示和交流活动,与英国领事馆、厦门市政府等各种机构均有交流合作。2009年启动,正在进行中的“鼓浪屿文化振兴规划”更是集结了建筑界、文史类、产业研究等各方精英,针对微型城区,展开了一次对社会百态艺术链接的全面研究和实践。 跨媒体研究是一门跨越多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技术操作性。它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艺术形态学、媒体研究与传播学、现代博物馆学、文化人类学、公共领域研究、城市空间心理学、文化创意产业学等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多种领域。 二、组成部分 图书馆(文献库、网站) 理论研究室(出版) 实验室(跨媒体艺术研究和创作) 多功能厅(机构交流、讲座及论坛) 展示厅(展览) 三、基本职能 1、在网站上通过互联网平台介绍跨媒体艺术的研究成果与进展 2、定期以公开讲座、研讨班的形式联合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跨学科、多领域的艺术文化探讨。 3、定期邀请知名艺术家与各领域专家学者来我院共同研究、创作与交流。 4、对外策划出版、艺术展览、文化活动,以及各种媒体事件、交流项目的组织活动。 四、常设专题项目 1、杭州艺术家工作坊跟踪 2、社区艺术调研与交流 3、特色下乡与社会实践 4、鼓浪屿驻地研究与生态创作 5、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与城市文化振兴 五、组织架构 1、中心负责人:吴美纯、李振鹏 2、中心助理:曹澍 3、中心顾问:许江、范迪安、郑胜天、徐忠、崔健、黄永砯、徐冰、蔡国强、张培力、汪建伟、费大为、洪再新、王明贤、王铭铭、陈嘉映、赵汀阳、巫鸿、卢杰、邱志杰、高士明、张颂仁、曹晓阳、孙善春、王家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