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23

ICAST Report|艺术工作报告 无边的艺术,有限的可能 主办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主讲人 陈侗 主持人 卢杰 时间 2023年4月14日(周五) 18:30-20: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跨媒体艺术学院4号楼405 线上收看方式 腾讯会议:816-105-879 # 讲座简介 # 在经历了整整三十年的社会文化实践之后,陈侗建立了自己作为“跨媒介艺术家”的工作模式:在叙事的框架内进行录像、舞台、绘画和文本的结合。最能体现这一模式的是他2019年的“水墨计划”:以“鸡毛信”为题,以录像《小街风情》为主体,最后又以录像中的歌曲《伤心的人》带出同名小说。讲座的主题将通过展览“鸡毛信”揭示社会文化实践与艺术创作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扩大艺术边界的同时回到艺术生产“有限的可能”:做自己想做的和能做的,构建属于自己的现实世界。 # 主讲人 # 陈侗,1962年生于湖南,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6年至今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主要从事基础教学,2019年底任中国画学院副院长,2022年十月退休。 教学工作之余,从事多种当代文化实践,包括书店、出版、艺术机构和乡村文化培育,创建了“博尔赫斯书店”“实验艺术丛书”“午夜文丛”“录像局”等多个项目和实体。2010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 主持人 # 卢杰,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所长、教授,长征计划总策展人、长征空间创办人。 ...

ICAST ReflecICAST Report|艺术家工作报告 始盲初觉,以终为始——两项与“无明”有关的研究 主办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主讲人 魏珊 主持人 卢杰 时间 2023年4月12日(周三)13: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跨媒体艺术学院4号楼405 线上收看方式 腾讯会议:647-186-446 # 讲座简介 # 《始盲初觉,以终为始——两项与“无明”有关的研究》,或者应该说是从“无明”而来。 魏珊的硕士论文《负/赋形——先天盲人对视像研究的启示》,瞄准了先天盲人毫无视觉经验,却为明人保藏着一份珍贵的“礼物”——视觉的虚无,一个关于视像整体的完整的秘密。论文把握了先天盲人与明人在光影层面上的正负关系,由此获得了一个观察视像整体的“不可能”的位置,进而深入到更广泛的语言对心灵的赋形。 而她在藏区的工作笔记《以终为始,为了死亡的准备》则记录了藏地的老法师和上了年纪的人很早就开始准备自己的死亡,他们一步步地从生走入死。魏珊将介绍她对于这个项目的想象,和去年启动之后,非常初步的一点想法。 # 主讲人 # 魏珊,本科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毕业后继续从事“始盲初觉”、“以终为始”两项研究。 ...

ICAST Report|艺术家工作报告 如何看(不)见“经济”? 主办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主讲人 何锐安 与谈人 陈玺安 主持人 刘畑 时间 2023年4月6日(周四) 18:30-20:30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跨媒体艺术学院4号楼405线上收看方式 腾讯会议:279-891-808 # 讲座简介 # 近年来,何锐安的艺术实践专注在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观察所谓的“经济”,这点意味着什么?他针对改革开放时期出现的一系列看似抽象空泛的各种概念进行研究——如金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以艺术实践进行知识生产,从而将知识放回到身体的范畴。本讲座探讨如何具体化抽象的经济概念,并以具体的观察来思考当我们谈论“经济”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Photo: Yasuhiro TaniCourtesy of Yamaguchi Center for Arts and Media # 主讲人 # 何锐安是艺术家和作家,其创作专注在当代艺术、电影、表演和理论的交叉领域上。他的研究以演讲、论文与电影媒介为手段,考察全球化时代的治理体系。他曾参展曼谷艺术双年展、亚洲艺术双年展、光州双年展、雅加达双年展、沙迦双年展、科钦双年展、柏林世界文化之家、维也纳艺术馆、新加坡美术馆、埃因霍温凡艾伯当代美术馆和日本山口艺术与媒体中心。他曾于2019年获得德国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影评人(FIPRESCI)奖。他是2018年DAAD柏林艺术家奖学金的获奖者。 # 与谈人 # 陈玺安现居上海与台北,他定期与艺术家合作发展另类艺术项目。他近期曾策划Dorota Gawęda & Eglė Kulbokaitė于《堆肥》的在线放映(2022),《生产热2008:学习资料》(立陶宛尼达艺术村,2022),陆平原个展《第一个艺术家》(没顶画廊,2021)。 ...

3月27日至30日,跨媒体艺术学院结合专业特点,细分专业方向和培养层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就业创业精准帮扶计划1.0,共5场。学院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辅导员张佳乐,研究生教学秘书、研究生毕业班班主任张晨,本科生教学秘书朱沈钰,辅导员杜润凡,本科生毕业班班主任蔡宇潇、马原驰、吴穹、吴珏辉及全体2023届本硕博毕业生参加座谈。本次座谈会围绕就业育人一对一帮扶、就业形势与政策问答、毕业季意识形态与安全教育、毕业季心理压力疏导、毕业生派遣及档案核对等方面展开,旨在倾听学生想法、切实服务学生。 研究生专场 研究生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由张佳乐老师主持。张佳乐老师首先从本年度就业形势、就业心理预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号召大家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并就往年毕业生求职案例,对同学们进行就业指导。张晨老师强调毕业论文送审方面的注意事项,提醒同学们把握好毕业季的学业节奏。杜润凡老师解读了生源地信息自审、毕业生档案转接、户口迁移、党团组织关系转接等事项的具体步骤,并建议大家抓住春季招聘时机,勇敢尝试,在求职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张佳乐老师详细介绍了杭州市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相关政策、杭州市大学生落户的具体步骤、杭州市及本校创业相关补贴等内容。最后,三位老师就毕业生个人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研究生毕业班专场(第一场) 本科生专场 在开放媒体系、媒介展演系、实验艺术系、自由艺术工作室各班的就业创业工作座谈会上,教学秘书朱沈钰老师就本科生开题报告、毕业创作(设计)定稿审核表填写方式进行了详细讲解,提醒大家把握好毕业论文、毕业创作的各项时间节点,提前做好学业规划。在各班会议上,学生们分别就自身就业意向及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升学、择业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进行了交流分享。 媒介展演系专场(第二场) 自由艺术工作室(第三场) 实验艺术系专场(第四场) 开放媒体系专场(第五场) 今后,学院将继续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深入了解学院毕业生当前就业意向和求职动态的基础上,继续通过“一对一”就业指导等措施,帮助学生确定求职目标、拓宽学生就业选择渠道、做实精准指导和精准帮扶,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院将于四月邀请就业创业优秀毕业生刘志良、李朝林、陈艺佳、曹雨、张成雪子等开展分享沙龙2.0活动。 计划2.0预告 学院将于四月邀请就业创业优秀毕业生刘志良、李朝林、陈艺佳、曹雨、张成雪子等开展分享沙龙2.0活动。 刘志良 跨媒体艺术学院2013级本科生,2050志愿者、预见2050第二季主人公、中国贸易报专栏作者、浙江省创业典型人物、全国高校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国美术学院拼格奖学金发起人。 李朝林 跨媒体艺术学院2017级研究生,零视文化创始人,全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二等奖,2050志愿者,2050“新媒体艺术先锋现场”团聚召集人。 陈艺佳 跨媒体艺术学院2017级本科生,后赴美留学,曾创立女装品牌,后就职于阿里巴巴;2019年与合伙人共同创立美瞳品牌CoFANCY可糖,并获得红杉、真格等一线基金的数亿融资。 曹雨 跨媒体艺术学院2014级研究生,AME影视计划联合创始人,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获得者。 张成雪子 跨媒体艺术学院2016级研究生,AME影视计划联合创始人、内容总监、制片人,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获得者。 ...

ICAST Reflects|策展工作坊系列 Institutions?! 主办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主讲人 由宓 主持人 刘畑 时间 2023年3月28日(周二)18:30-20: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跨媒体艺术学院4号楼405 Tips:本次讲座为校内线下讲座,不设线上会议室,欢迎各院系师生莅临参与。 # 讲座简介 # 近年来,艺术家的机构实践遍地开花。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的核心策展观念就是致力于构建团体和新形式的自我组织。这种实验和重组在西方当代艺术圈被冠以“基础设施批判”、“半官方机构”(para-institutions)、“跨区域组织”(translocal organizations)、“另类机构和半官方机构组织”(alter-institutional and para-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s)、“机构实践”(instituent practices)等等名称。然而,组织本身是否变成了目的,一种由艺术家、策展人和社区组织者进行机构化的自我实现的产物?我们是否正在进入一个艺术策展实践与组织发展,甚至是与企业家精神相融合的时代?由宓将以个人策展及机构工作为线索讨论机构与组织的未来。 # 主讲人 # 由宓是卡塞尔大学/文献展学院(documenta Institut)的艺术与经济教授。她的学术兴趣在于艺术的社会价值、新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欧亚大陆的历史、政治理论和哲学。她将丝绸之路作为重新想象网络和技术的形象,并在韩国光州的亚洲文化中心、蒙古国乌兰巴托国际媒体艺术节(2016)、符拉迪沃斯托克的Zarya CCA(2018)、香港CHAT六厂(2023)以及与Binna Choi合作的研究/策展平台“Unmapping Eurasia”策划了展览和项目。近期的展览侧重于社会化技术和“可操作的推测”,如在科隆世界艺术学院的展览“Sci-(no)-Fi”(2019)和新加坡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孤独的矢量”(2022)。她也是第十三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人之一。 ...

ICAST Reflects|策展工作坊系列 革命的后街与现代中国的今天、未来  ——重读丁玲的《在医院中》 主办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主讲人 何浩 主持人 唐晓林 时间 2023年3月27日(周一)18:30-20: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跨媒体艺术学院4号楼405 线上收看方式 腾讯会议:218-379-674 # 讲座简介 # 丁玲的《在医院中》写于1940年,她所关注的陆萍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革命者,而是一个没有明确家仇国恨、没有天下为公意识的女性,是一个缺乏强烈革命观念的普通中国人。这样的中国人对革命观念浸染不深,但又迫切渴望新生活。追踪这样的中国人如何能在革命生活中走出一条深入他人、重构自我之路,恰可让我们不过于将《在医院中》绑定在常见的《讲话》脉络理解之中,但又能深入理解革命的后街所发生的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一幕,进而对我们在有限历史条件下如何自处自证、如何重构现代社会展开另一种理解和想象。 丁玲著《在医院中(时)》,发表于1941年11月《谷雨》第1期 # 主讲人 # 何浩,1975年出生于重庆。200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2005年至今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理论室,副研究员。2006年赴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系访学。近年来学术工作集中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主持人 # 唐晓林,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现任职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副教授,从事策展研究与实践。曾在广东美术馆和亚际书院工作。 ...

ICAST Reflects|策展工作坊系列 “后殖民星群”视野与今日策展实践——从第15届沙迦双年展谈起 主办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主讲人 申舶良 主持人 卢杰 时间 2023年3月16日(周四)18:30-20: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跨媒体艺术学院4号楼405 线上收看方式 腾讯会议:205-357-092 # 讲座简介 # 在今年2月7日开幕的第15届沙迦双年展(Sharjah Biennial)中,“后殖民星群”(postcolonial constellation)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意象。“后殖民星群”,出自已故的著名策展人奥奎·恩维佐(Okwui Enwezor)2003年的同题文章,指向帝国主义殖民力量退场后的全球化语境中,复杂的地缘政治组合与“后帝国转型”构成的总体。它描述的不是一个地理区域,而是诸多纠缠难解的全球关系。 奥奎于2019年去世前提出了本届沙迦双年展的初步构想,而后三年的全球疫情危机方才平定,而今迎来30周年的沙迦双年展如何持续立足于“后殖民星群”的视野,同时回应当下全球策展语境中被认为最为迫切的问题?作为来自中国当代艺术语境的策展人与写作者,我们能以怎样的方式观看和思考,使自己置身于有启示性的交流? 本次讲座中,申舶良将从他在第15届沙迦双年展现场的观感与交流体验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并结合他近期策展的北京艺术双年展文学单元“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及在《艺术新闻/中文版》的专栏“展览之眼”,分享对今日策展与写作实践的思考。 # 主讲人 # 申舶良(b.1984),独立策展人、写作者,纽约大学博物馆学文学硕士,曾修习光州双年展国际策展人课程、阿姆斯特丹大学西方神秘学课程。他发表过大量有关艺术与文化的著述,曾获罗伯特·博世基金会“华德无界行者”写作奖金。他的策展关注展览、文学与心理空间的互映关系,最近的创作型策展项目包括2017年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的“寒夜”、2022年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文学单元“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现居上海,任《艺术新闻/中文版》特约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