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Jul 命运的甲板:无所畏惧地在一起|欧米伽点 跨媒介巨构演出
我们看到
在这个命运的甲板上的所有人
他们的挣扎
他们的斗争
这是让我们非常感动的
“
看着他们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来,跟一个无名的力量在撕扯,非常感动。我们看到,在这个命运的甲板上的所有人,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斗争,这是让我们非常感动的。我想这也恰恰是《春之祭》带有的那种斗争中的希望。我相信每个同学在这个过程中,都有身和心的收获。戏剧是最好的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手段。它除了是某种‘作品’,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会让我们身心打开,会让我们彼此面对,这才是本质。我常常引用波兰戏剧导演格洛托夫斯基的话:一群人无所畏惧地在一起,就是节日。这也是戏剧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再一次祝贺你们!谢谢你们!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高世名
演出现场
6月1日/
6月11日/
6月12日/
末场演出 6月14日14:00-14:30
2023年,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以“过河入林-从客厅到荒原”为主题。
过河入林以三部曲为结构,序曲和展演映三部分互为支撑,拱卫主题。通过场景、情景和图景,呈现壮观和壮举。第二部曲/演:欧米伽点,是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提出的人类命运终点。演出板块向舞蹈剧场致敬,时长三十三分钟。时长和空间就是剧本。
人类。人和类。
图景。壮观和壮举。
为这次毕业演出,我们进行了四个工作坊课程:
人类行为工作坊-动作构成
李奎主持/舞台剧演员
人类状况工作坊-声部构成
李启浩主持/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
人类命运工作坊-动机构成
李京键主持/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人类图景工作坊-叙事构成
牟森主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主任
工作坊课程
总叙事/总导演 牟森
人类图景工作坊
叙事构成
“
面对940平米的空间
演出创作时间只有15天
以跨媒介巨构的方式
完成33分钟的演出
没有用文本,没有用语言
同学们完全是用动作和声音来构建演出
”
“展览和演出一起,以跨媒介巨构的方式呈现,是我们媒介展演系毕业季的一个传统。
面对一个940平米、挑高将近20米的特殊空间,而且是处于刚刚完工的毛坯状态。我们迅速调整教学和课程,决定毕业季以跨媒介巨构的形式做一个展演。如何在如此特殊、巨大的空间里,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来构建一个演出?我们采用工作坊的形式,首先我做的人类图景工作坊,是关于叙事构成的,我这个工作坊从一开始贯穿到最后。舞台剧演员李奎来做人类行为工作坊,它是关于动作构成的。然后请浙江音乐学院作曲和指挥系的李启浩来做人类状况工作坊,是关于声部构成的。最后请上海大学的青年作曲家李京键老师来做人类命运工作坊,是关于动机构成的。
实际上从6月1号首演往前推,真正的工作时间只有15天,我们整个的构思时间也不到一个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出发点是以纪念日作为路径,向人类历史上思想、科学、艺术很多伟大的纪念节点致敬。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了下沉空间作为演区,也确定了观演关系,以上面的平台为主要的观众区域。以媒介史为题材构建了演出,下沉空间部分的演出确定为20分钟。
2023年是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首演110周年,李京键老师向斯特拉文斯基致敬,选择了《彼得卢什卡》、《春之祭》和《火鸟》三段音乐,用巴赫前奏曲与赋格的第一首前奏曲进行拆分、重组进行人声器乐化的演唱。李京键说:‘斯特拉文斯基所做的,就是要回到巴赫,以破坏的方式回到巴赫。’没有用文本,没有用语言,同学们完全是用动作和声音来构建演出。最后一段合唱是京键将《火鸟》最后一个篇章中的内声部级进音阶作为合唱声部,让合唱作为管弦乐中的一部分。启浩将此排出来。大家做到了歌如器乐。在动作场面用到了皮娜·鲍什的很多动作作为基本素材,供我们选择、拆解和重组。同时也选择了雕塑史和绘画史的很多名的场面,用废车以及扩音器的内部,绳子等物体来跟表演者的身体构成真实的张力关系。其中还有表情,从《悲惨世界》音乐剧电影里找到芳汀《I dream》唱段的表情,表情也作为重要动作,这一切构成下沉区域的演出。
排演过程当中,理念上和方法上借鉴了非常多古希腊戏剧的东西。比如合唱,合唱它既作为声音部分,又是一种方法。比如主歌和副歌的关系,我们把它当作方法来实践。比如赋格这样一种音乐写作方式,我们也把它当做一种叙事构成的方式来实践。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么有限的条件下,工作坊的几位老师和我们大三大二这些完全没有受过表演训练的同学们,完成了这样一个演出。首演的时候,我们高世名院长有一句话非常的打动我,他说看到了命运的甲板,人们在为希望而抗争。张颂仁老师给我发微信,他说感受到了一个史诗性的演出,这个也是非常大的鼓励。”
“过河入林有一个副标题叫从客厅到荒原,还有一部分表演也在客厅发生,这个客厅指的就是19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客厅戏剧。三一律时代的很多戏剧都发生在客厅里,英国剧作家爱德华·邦德,他说客厅即世界。客厅从视觉风格,包括人物造型,是在向20世纪初叶的美国垃圾箱画派——爱德华·霍普致敬。本着场景、情景和图景的原则,给观众呈现一些异样的感受。出了客厅,进到了大的展区和演区,我们都称之为荒原,荒原不是荒野,是托马斯·艾略特的名篇《荒原》,指的就是20世纪都市和工业时代。那时期人类的精神状态,在这部分表演里边也有所体现。
大二大三的同学们,因为这一次表演,因为非常剧烈的身体训练,他们的身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从他们的眼睛里边,从他们的面容上,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一种洗涤,我觉得这个是作为教育者来讲,作为教师,这个是我特别欣喜的。”
——总叙事/总导演
牟森
音乐设计 李京键
人类命运工作坊
动机构成
“
斯特拉文斯基是
二十世纪工业化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作曲家
从新古典主义到民族主义到现代主义
随着社会的变迁跟随着科技的进步
不断地变化
不断地往前推进
不断地自我革命
”
“
所谓的合唱性不一定是非要唱
它是融入了很多媒介的概念
来组合成这种合唱
然后交织追赶
各种形式分散在不同的媒介中组成
”
“我挑选了整个二十世纪工业化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来作为我们毕业展演出的主题音乐的呈现。斯特拉文斯基从新古典主义到民族主义到现代主义,随着社会的变迁跟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往前推进,不断地自我革命。我挑选的就是他三个同时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彼得鲁什卡》、《火鸟》和《春之祭》,是整个20世纪从工业革命以来,艺术变迁的一个代表。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特别有力量感,节奏特别的明确,特别有动力性,我们人工做了一些连接,整合在一起呈现出这么一个形式。
从作品本身出发,作曲家的观念就是回到巴赫,巴赫最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也是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的第一首前奏曲与赋格,被无数人改编过,也出过很多经典作品,所以我就跟我们的合唱指导启浩,把它拆开分解掉,来嵌入火鸟的前奏,用合唱来演唱巴赫的前奏曲。把人的声音作为一种声部乐器的概念,嵌入到火鸟一开始的前奏曲,直接结合在一起,这属于启浩的二度创作。从巴赫开始引入,然后跟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的第一段进行嵌入式的契合,中间一分钟的无伴奏也不能脱离巴赫。
最后的合唱,是我们在火鸟最后的赞美诗中间提取了一个声部出来,放到人声的声部上去,将人声作为一个乐队整体的和声层在演唱。所谓的合唱性不一定是非要唱。它是融入了很多媒介的概念来组合成这种合唱,然后交织追赶,各种形式分散在不同的媒介中组成。什么叫合唱性?既要有唱,也有肢体表演各方面结合在一起。”
——音乐设计
李京键
动作导演 李奎
人类行为工作坊
动作构成
“
不断地让
音乐的结构与动作的结构相协调
用合唱的思维去做动作
”
“在音乐中去做动作,注意音乐的重要性,以及动作与音乐的连接是这次‘动作组织’的基准。不断地让音乐的结构与动作的结构相协调。用合唱的思维去做,是这次工作坊一开始森老提出的方法,所以动作组织上也是有‘主声部、副声部’,所有动作都是同时的,但是有不同的幅度、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的方向、不同的人数,但又同时在做一件事,时刻动态化。
开场第一段合唱完,第一个动作的动机是制造不平衡,大家重心的倾斜带来身体的不平衡,重心的导向是动作构成上很关键的一点。动作之后构成行为,一组人的行为构成形态,不同的形态构成画面。场面构成,也是森老一开始提出的重要一点。整体上出现了三次群像上的名画面,第一个出现的画面是《创世纪》的画面,拥有高低与群组之间的张力,能看到所有人的脸,是有力量的;后面一个是《自由引导人民》,落点位置借助车体,有高点还有低点,大家跟场上的车体组接在一起,在这个形态下进行了第二段合唱。最后一个画面构成是《梅杜萨之筏》,大家通过与麻绳的较力,逐个被传送到中间,一个很大的向前向上的力。这几组都是非常大的群像关系,在这个时候,大家共同呼吸,相信彼此,共同感受,共同生发,劲往一块使,虽然身体处在静态,但是传递出的力量还是在延续的。”
“形态构成上,还和同学们共同欣赏并分析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演出的结构,分解动作、形态构成、调度变化,进行‘解码’。观察其作品中一组人和另一组人的关系、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关系、动与静的关系,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整个工作坊和排演中,我的感受是媒介展演系同学们特别能吃苦耐劳。因为同学们是美院的学生,在群像造型的时候,对于静态的画面,大家能意识到动态和立体。而且大家都没有多的顾虑,都无所畏惧,真诚可爱。
同森老合作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的时候,他提到戏剧演出开始时,就是真正开始生长的时候,我觉得现在对于欧米伽点也是,就像演出命题似的,结束即开始,在过程中生发。”
——动作导演
李奎
合唱指导 李启浩
人类状况工作坊
声部构成
“
让声音最大化,要有共鸣
没有确切的谱子
最困难是让大家去理解所谓的即兴
即兴就是我要放出自己的声音
我要敢唱
”
“合唱训练以声音为主,要让大家释放出来。声音像身体一样,像李奎老师动作的释放,我们在做声音上的释放。让声音最大化,要有共鸣。在这个基础上,京键老师给我的一个大的框架:要在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上面做巴赫。从巴赫的第一首前奏曲从里面摘出来打破它,然后又重组,同时跟斯特拉文斯基的这三部作品同时进行。这一次我们把巴赫的器乐作品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器乐作品放在一起,通过拟声词来表现,来重复它,元音逐渐扩张,其实也是代表着音乐慢慢的推到一个高潮。
音乐没有确切的谱子,最困难是让大家去理解所谓的即兴,即兴就是我要放出自己的声音,我要敢唱,即兴畅所欲言的感觉。其实我们在提出即兴这个观点的第二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先实体化,在大框架之下,再去把巴赫的十二平均率前奏曲做成合唱即兴的形式。
我觉得一切都都衔接住了,在体力已经透支的情况下,还是把声音放得那么响亮,放那么大,最后我也很是感动。”
——合唱指导
李启浩
视觉设计
MSG团队
舞台设计
探照灯/
被截成两半的废车和荒草/
插进车身的钢管和喇叭/
铁板焊接成的地面/
麻绳和电焊/
跟表演者的身体构成真实的张力关系
影像设计
两段演出影像与合唱结合
由“人类表情”和“大地动作”构成
组织结构
总叙事/总导演_牟森
音乐设计_李京键
动作导演_李奎
合唱指导_李启浩
叙事设计/导演助理_张立国
视觉设计_MSG团队
造型设计_牟森 崔乐吟
影像设计_林红柳
技术总监/灯光设计_赵炟
舞台监督_张立国
多媒体执行_吴泓华
客厅区表演统筹_崔乐吟
动作工作坊组长_王磊
合唱工作坊组长_钱欣怡
演出摄制_郭子涵 林红柳 吕浩连 马原驰 张驰
演出艺术家
2020级 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本科生 (大三)
蔡曼婷 崔乐吟 邓闻喜 蒋子涵 蓝小语 刘睿文 李想 李一骁 欧阳铭珺 钱欣怡 唐舒杨 王磊 王睿佳 裔疏桐 郁梓汝 张诗雯 张照琳
2021级 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本科生 (大二)
敖微 翟欣欣 赖靖怡 林佳钰 林兆琦 刘依畅 龙定杰 罗妍 马雨佟 梅淑琦 宋佳慧 孙怡然 汪洋 王异同 邢鉴文 杨奕雯 袁菁檑 张寒露 章佳颖 周敏婕
演出排期
末场演出:
6月14日周三 14:00—14:30
*实际演出时间以现场为准
预约方式
1.观展预约请关注“世界旅游博览馆”公众号。本展厅演出对预约观展的观众统一开放,无需单独预约演出。
2.展厅开放时间:2023年6月1日—18日,9:00-17:00(16:30后停止入馆,如需参观请提前两天预约)
3.本校学生凭校园码,校友凭校友码入各场馆观展,无须预约。社会各界朋友须按照各场馆的预约方式入场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