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 Ge. S. Talt | 跨媒体艺术学院2015届毕业展作品之光匣 Light Box!

格·式·塔 Ge. S. Talt | 跨媒体艺术学院2015届毕业展作品之光匣 Light Box!

展期:2015.5.29 - 2015.6.4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藏品陈列馆、四号楼二楼、四号楼四楼
学术主持:高士明、管怀宾、李振鹏
策展人:梁庆
助理策展人:李颖
指导教师:杨劲松、邱志杰、张培力、耿建翌、吴美纯、高世强、姚大钧、崔鲁海、范厉、
牟森、吴俊勇、高芙雁、吴珏辉、张辽源、石可、宋振、朱玺、施洪法

在昨天的推送中,我们详细介绍了浮图 Pagoda部分的作品,今天将推送的是光匣 Light Box。

光匣 Light Box

塔里存放着时间的宝匣。影像,是用光和影对光阴的断章取义。影像不是对过往的复现或回忆,它本身就是时间的持存,思维的映像,是我们对时光的意识和再生。在影像中,时间并不只是以单向的维度,它回环、重复,多重连接。我们通过影像把现实的片断重新连接,在一个新的界面感知、整合。

Light box

The time box is kept in the tower. Image interprets the time out of thecontext with light and shadow. Image is not a representation or a memory of thepast, but the enduring of time, the reflection of thought: it is our consciousnessof time and rebirth of time in ourselves. In the image, time is not simplyone-dimension, it can recycle, repeat, multi-connect. With the image, wereconnect the fragments of reality, perceiving and integrating them on a newinterface.

参展艺术家:

蔡惠怡、刘梦梓、王子月、魏臻、邢瑞峰、陈良、陈玉婷、贾茹、林璟、凌宗权、陆雨、孟军、邱奕雯、邵睿璐、沈蕊兰、史睿璋、童茜、王坪、肖寒、徐金明、徐权洪、杨浩、杨凌波

蔡惠怡 /《时空盒子》/ 动画、装置、3D投影

我把快递盒子作为现在“回去”童年的通道。盒子通过在不同的方式邮递回去。记忆中的物件,伴随着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地点乱入一个新的环境,对此产生新的幻想,与模糊的真实产生对比。每一个物体带着一个故事,故事里隐藏着“我”表情。

刘梦梓 /《鱼腹之家》/ 动画

一叶孤舟在恶之花盛开的海面上穿行,直至沉没。一座城市被洪水覆盖过几百年后,人们依然回到那里栖居,只是再也没有人记得它曾存在。偶然被发现的巨大的水下城市遗迹,就像被瞬间滴落的树脂凝固住的时间胶囊,把过去直接投递到了现在,时间发生了折叠。即便是刚刚过去的历史,也被历史的洪水完全覆盖,必须等潮汐褪去才能看到水流没有带走的碎片。大藏经《一切经音义》有云:“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噬一切。”沉人海中的碎片被吞噬,遗留在了它腹中成为了过去,越发鲜有人记得起它的样子。

王子月 /《时间之嘴吞噬的都是它自己的尾巴》/ 六频录像 4’30”

六频录像分别代表着六个不同的角色:区长、钉子户、房地产商、媒体、旧物、和风水先生,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意识形态,反映着城市拆迁和新旧交替的问题。

魏臻 /《Burning Rose》/ 装置

这一年里对玫瑰最深的印象是看到它们干枯后全部耷拉下来的样子。我从中体会到一种对时间、对生命的无奈,虽然非常主观,但确是这几年自己的经历所积累的感受。在那些描述它、通过它来表达含义的语句中,我看见了时间的任性。但我希望截取的,并不是大多数时候人们期待的爱情意义,而是玫瑰仅仅作为自然界一种存在物的状态时,在大环境中为了保护自己而生成的防御机制。用玫瑰与时间这两个概念,联系到我们各自的生命,自然中的生命。所遇之事,常有不顺利的状况,有如茎杆上的刺,稍有不慎便扎入手指,疼痛却不见血。我取之作为生命的刺置于作品中。而刺与瓷这种同音的巧合,也是希望能寄托火的意义。作品中对于火的运用是尽力低调,通过想象中的温度提升,关注到一些东西确是被保存下来,像瓷的这种转变、叶片颜色在布上的沉淀等。另外,铺于地上干枯的杆子,也是真实的提示,好像生命最终的一场仪式。一切都结束后,留下的会是什么。

邢瑞峰 /《魇卡门》/ 手绘动画 25′

酷爱暴力电影的老杀手Peter由于服用药物误入一个由迷乱虚无、残酷、幻觉、暴力与不确切的感受构成的封闭世界里,这里未知险恶,各路杀手纵横。无论是谁都难以逃脱未知力量的控制,所有人都想冲离这个世界。新的”人”产生,魇却是“真实”的。

沈蕊兰 /《五月病》/ 单屏影像 13分钟

五月病。发生在蠢蠢欲动的春夏之交,少年和成年间的分水岭。具体表现为对周遭的物体产生过度的意淫,从而触发心理上隐藏的深层危机。这源于我们天生的被害妄想症,区别于纯粹的恐惧,是某种略带侵略性的撩人和躁动,使得我们始终处在一个紧绷的临界点,下一秒就会跌入深渊。少年们在树林里发现了欲望的源流。成年的恐惧在吞噬他们和周围的事物。臆想中的灭亡后,显示只剩下惨白的日光。

陈良 /《二條人》/ 彩色单屏影像,12分钟

即便被世界遗忘了也没关系,每个人都有属于各自的狂欢。无论欢乐抑或可悲,生活就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的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当代的乡村留守青年,他们活在现实,却又与现实脱节……

陈玉婷 /《呼吸》/ 影像 4分钟

生命本就是一团火,无形无界。人心中也有一团火,形成有形的烟。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甘被现实打垮,也不愿顺从命运。于是挣扎,于是摸索,于是摆脱。影像,描画个人的内心世界,一种状态,一种情绪,一种心境。

贾茹 /《布林》/ 影像 8分13秒

我的作品是根据诗人顾城的组诗《布林的档案》改编而成的。顾城的诗由“布林的遗嘱—布林的出生—布林遇见了强盗—布林在保育员最高会议上发言—布林好像死了”这几部分构成。我沿用了它的部分内容,想要用浮夸的演技、艳丽的布景色彩和抽象无逻辑的旁白与对白,来赋予布林不一样的生命。而顾城的诗在其中或成台词或成旁白的穿插在我的意象中时,他(顾城)似乎又给了我另一番别样的天地。审视布林的同时,布林也在审视着我。我是它的一部分,而它却并不是我的全部。

凌宗权 /《老烟头》/ 纪录片 26分56秒

我的影片讲述了姥姥和她的动物们的故事,呈现了一个农村老人真实的生存状态。我姥姥一辈子都在毫无止息地为舅舅家干活,她身上包裹着对舅舅深深的无奈。她厌恶,却又离不开这片土地,她平凡而伟大的身影,折射出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我介入她的生活并试图使某些现实能有一丝改变,最后却发现一切注定又绕回了原点……

陆雨 /《TIME ANDMEMORY》/ 影像 6分钟

当一切繁华褪去,光阴荏苒,人生存的空间里依然留下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路行走,走过人性的背后和白云苍狗,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召唤,也许当我们不再拥有,欲望仍会驱使我们继续奢求。

孟军 /《回忆录》

我在影片里同时扮演了父亲和自己两个角色,以我和父亲对话的形式展开。表面上是自问自答,实际上也是自己对自己的辩证。对话的内容都是我自己的临场发挥,主要是我对于基督教的一些疑问,还有对上帝的一些看法。我个人徘徊在信与不信的边缘,期待这些困扰自己二十多年的心结能有一个结果。然而这一切仿佛是梦,这个梦让我做了很久很久—-梦是牵挂,也是是逃避,更是解脱。

邱奕雯 / 《触物》/ 摄影装置

我的外婆家在海的一个小岛上。这里虽然只是一个小村,却在近来的几年里发展迅速。在纷纷建起的别墅中,我记忆中的外婆家也不复存在了,而那些带着儿时记忆的旧物也都面临着被遗弃的命运。如果它们可以看见,它们会看见什么呢?在此,我将许多村民家的旧物做成了针孔相机,而它们沉默的注视也终于能通过相纸被我们外面的视野所看见。

邵睿璐 /《现实的一秒重0.0756克,而……》/ 4屏动画装置

法国学者塞巴斯蒂安·德尼斯说过,“动画既是一种创作手段,同时也涵盖了创作过程本身。”欣赏动画的正确方式,不是仅仅看到动画作品本身,而应该同样包含动画创作的过程。现实世界与动画世界之间相对时间的落差感,也是作品很重要的一部分。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动画是最典型的媒介代表。动画制作者可以把作品的每个细节都控制到位,这是由于动画是一帧一个场景、一帧一个画面地制作出来的,而为了这极速闪过地几分之一秒,却会花上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天来制作。在此件作品中,为了让时间可见化,我将沙漏作为了衡量标准,通过对沙漏中的沙子进行测重,得出现实的一秒重0.0756克,从而量化出六个不同媒介的动画作品中的相对时间,并展现六个平行的动画世界。

史睿璋 /《人间电影计划之<过去我们未来>》/ 录像装置

人间电影计划是我的一项作品计划,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会将我所经历到的人事和所见到的各类事物及现象,按照我的理解将其凝练成一个个画面,并在我死前,将我一生所做的这些画剪辑成一部连贯的影片,影片的名字就叫作“人间电影”,至此也象征着这项计划的终结。我希望自己死前能够制作出至少500个画面,并剪辑成一部8小时长的电影,而拥有100个画面是这项计划最基本的定量,我计划6年内完成。《过去我们 未来》是人间电影计划的一部分,主要关注的是现世人在过去与未来的时间夹层当中的处境和状态,以时间作为人类活动的导演,以时间的无限来冷观人类有限的存在,体现人的道具感。人是时间的道具,而人的存在是一场表演,是我这一部分所要体现的核心感受。这项计划其余的部分还未想好,我在此恳切希望有心人能指点迷津,感激不尽。

童茜 /《阿飞正传》/ 单屏影像,9分钟

我觉得影像所追求的根本,并不是所谓的画面美感或故事形式,而是传递出某种精神力量或表现人性的东西—-一种属于影像可还原的最本质的东西。现在的我们,很容易背离影像的精神而去拍摄“影像”,而某种程度的混淆视听,也让影像所具有的魅力逐步递减了。我拍摄《阿飞正传》最经典的开头片段,并不是为了单纯翻拍什么经典,而是希望自己能用有限的力量,还原影像的一些本质,解构一部分影像的本真。也许粗陋,却是真诚之作。

王坪 /《每次见面都像是告别》/ 单屏影像,30分钟

——王坪啊,以后我和侬爸爸要是死了,你千萬莫大办,風俗禮儀什么的你不用管,你個小女孩子弄不來這些事,我也不愿意你去求人,你就把我們簡單地火化掉,骨灰就找個海里頭撒掉吧……

——海里頭?你都沒見過海,為什么撒到海里頭?

——我啊,小那時候就想環游世界的,但是你看我們這一生世六十几個年頭都围着這個鎮打轉,你把我們骨灰撒海里,我們也好順著海水到处去耍耍了……

肖寒 /《雾园》/ 单屏影像,9分钟

与世隔绝的小镇上,一切都显得沉闷而封闭。小镇上的老人一个接一个的失踪,而外婆每个星期三都拿着箱子出门···硕大的房间里,小女孩被过度保护,她的外婆独自在家,而恐惧不安孤独的情绪则在她头脑中蔓延开···或许大家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这种再正常不过的感受从何而来,又会从何而去?影片中发生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如果一定要解释,也许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欲望。

徐金明 /《丰饶之海》/ 影像 7分30秒

在开普勒时代,人们得以通过天文望远镜一探月球的真面目,与传说中的美丽恰恰相反,月球是一片荒芜。“丰饶之海”的名称来自“月海”之一的“丰饶海”,拉丁语为Mare Fecunditatis。存在于月球上的巨大坑洞,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和虚无。在当下的生活里,不少人处于麻木和迷失自我的状态,缺乏对人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不断的重复,没有目的存在着,然后等待化作泥土。我的作品就是通过人的物化和物的拟人化来做对比,通过艺妓的玩偶化、物化,以及精美的古典雕塑拟人化的思考和内心独白,将我对“人”存在形式和意义的思考表现出来。

徐权洪 /《Nadja》/ 三屏影像,11分27秒

听命于偶然,偶然,偶然,从最小的到最大的。我的讲述毫无预先设定的顺序,完全听从时间的任性与随机,它残存了什么,就讲述什么。自动式写作。娜嘉,一个巴黎街头的马路天使,一个游荡的灵魂。作为游荡的灵魂而生的娜嘉,包含着一种对于“我是谁”的诉求。她是不可替代的。我至今仍然记得自己初次读到《娜嘉》时的欣喜,以及与这个游荡灵魂的相遇。我希望通过娜嘉来展现一个如同游魂一般的实体,一种病态的优美。深受超现实主义影响的我,也希望以娜嘉为起点来开始自己的创作。

杨浩 /《B級小說》/ 单屏影像,18分12秒

<B>可以看作是對於<少>的一種變異與膨脹,亦可看作是在<少>的情感基礎上的更為細緻、恣意的描繪。这部作品制作上偏向潮流电影的摄制方法,描述了仨青年奇异而近乎癫狂的日常——人物極少的對白、漫無目的地遊蕩、時而跳脫開生活。形式与内容杂糅着诸多经典影像的印象,同时有意识地节制叙事以模糊情节的连贯性,只留下类似片段小说式的戏码,以腾出更多可供观众自行脑补的空间。片中仨青年看似日常的外部世界及不可揣測的內心被視為一種載體,展露的是一個徹底遊戲化的、似是而非的現實世界。整片努力营造一种B级电影的情调,不断地提供暗示,强调影像世界里介于真实与虚拟之间的感受。我希望是在“把玩”影像這一媒介的過程裏,能够觸碰到電影/影像的本質。

杨凌波 /《为什么我们总是一无所有并无聊着》/ 手绘动画 ,5 分

人总是觉得自己无所事事,即使再忙,回到家也觉得一无所有。或许是因为不喜欢当下的生活方式,或许是不甘心现在的所有,亦或者是期许一些高于自己生活很多的东西。我们在社会上认识到很多人,虽然大家都是相互关联,然而我们仍旧觉得没有几个真正熟识的人。梦想得不到实现,于是我们总是拿幻想来满足自己。

以上是光匣 Light Box部分的作品,我们将于明日推出本次展览最后一个部分塔刹Tasha,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