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Apr 影像vs.景观 ——影像与声音的政治经济学
Posted at 11:15h
in 新闻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时间:2011年4月16日-21日
2011年6月1日-5日
参与者:陈界仁、陈传兴、姚大钧、杨福东、林其蔚、高世强、郑慧华、黄建宏、姜节鸿、郑波、董冰峰、张颂仁、郭晓彦、王家浩、孙善春、周诗岩、陆兴华、高士明等
让我们从影像和声音艺术家上手的问题开始思考。
帕索里尼说“人的一生都是一个长镜头”——这是根本的影像还是根本上“被景观”?
影像始终是发生着的,体验中的,与我们的生命同构的。景观是被给予的,可分类的,可消费的,被剥夺的,并且始终在剥夺着我们的身体经验。景观是假肢——假肢不是对残缺的补偿,假肢在制造残缺。
不断历史化,但非艺术史化,反对艺术史、电影史的假象与幻相。因为即使是实验电影这种影像内部的实验,都被景观装置吸收掉了,成为一种电影类型或电影史上的运动,一种“另类电影”,一种小众电影,一种酒吧文化。因此,也要反对文化味和美学化,这也是假肢。文是掩盖,在资本-景观的循环中,美学是剩余价值,现在是多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