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Image

近未来:可能生活 Near Future: Possible Life 第6届跨媒体艺术节 the 6th Intermedia Art Festival 烟火行星 Pyrotechnic Planet 10.31-11.10 开幕  |2020年10月31日   展期  |2020年10月31日——11月10日  地点 |宁波东钱湖韩岭   艺术总监  |高世名  学术主持 |管怀宾  策展人  |高世强,朱玺,张佳乐  执行统筹  |冯均桥  视觉设计  |彭欣 Duration:2020.10.31-11.10 Address:Hanling, Dong Qianhu, Ningbo. Project Director: Gao Shiming Academic Director: Guan Huaibin  Curator: Gao Shiqiang,Zhu Xi,Zhang Jiale Coordination:Feng Junqiao Visual Image Designer: Peng Xin 前言  烟火行星 | Pyrotechnic Planet 《史记·律书》:“鸣鸡吠狗,烟火万里。”描述的是一种人声鼎沸,鸡狗乱跑,炊烟袅袅的热闹市井生活景象,这是我们曾经的生活,也几近是我们记忆中的景象。 在离我们曾经口中的“未来”越来越近时,我们回首昨日,那种人声喧嚣与人情冷暖也越发可贵。 在东钱湖畔,韩岭似乎就是我们暮然回首中的那个灯火阑珊处,白墙黑瓦石板,小溪浣衣炊烟。 “烟火行星”的目的不是营造一个未来感,而是30多位艺术家用自己手的温度来参与“现在”,不断地靠近“未来”。手的温度则凝结在整个韩岭街道、河川、烟火中的每一件空间装置作品中。 展览场地 宁波东钱湖 韩 岭 古 街 参展艺术家 蔡国杰,蔡蕤羽,段官来,杜三川,范安心,顾楠,郝炜帅,潘祎靓,吕艺杰,余丛灵,王一格,季晓楠,唐欣然,孙家宜,刘擘,卢婕,刘亚涵,潘子申,石玩玩,宋戈文,吴紫睿,王雪妍,王香力,许一,徐尹恬,朱玺,张佳乐,张倍瑜,张炜,张听 作品介绍 《流星》 Meteor 作者:朱玺 媒介形态:铁、建筑脚手架、led 灯管 作品尺寸:450*1500*350cm 一颗陨石从天而降,拖拉出一条长长的火焰。是宇宙的碎片,或是生命的造访。人们永远见到的都是月球的同一个面,对月球神秘的背面讳莫如深;也猜测月球只是一个庞大的人造建筑物而已。 《The One 》 作者:朱玺 媒介形态:霓虹灯 作品尺寸:可变 一对宇航员在村庄中斗争,闪躲,发射。宇宙已经是我们步步逼近的新的战场。文明与野蛮之花在新的世界相互攀延绽放 《种子舱》 Truncation of Nasal Root  作者:潘子申 媒介形态:玻璃、不锈钢镜面、树脂、聚光灯 作品尺寸:可变...

近未来:可能生活 | 2020跨媒体艺术节 Near Future: Possible Life | 2020 Intermedia Art Festival  国际学术研讨会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eminars  2020年11月1日(周日)November 1st (Sun.)浙江宁波·东钱湖·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Zhengjiang Ningbo · Dongqian Lake · Huamao Museum of Art Education——地址 / Address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连心路99号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2楼音乐厅2F, Music Hall, Huamao Museum of Art Education, No. 99 Lianxin Road, Dongqian Lake Tourist Resor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NEL 1  [9:00-12:00] 近未来:艺术·教育·媒介 Near-Future: Art·Education·Media 9:10-9:20 | 主持:姜珺 9:20-9:30...

近未来:可能生活 Near Future: Possible Life 第6届跨媒体艺术节 the 6th Intermedia Art Festival 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 International Youth Video Art Exhibition 第一届“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作为第六届跨媒体艺术节的重要板块,将于10月31日在美丽的东钱湖首展。以“近未来—可能生活”为主题,面向全球青年影像艺术家征集实验影像作品,作品选择以作品的主题相关性、艺术表达和创新性作为标准,最终遴选出了30部实验短片,在艺术节期间进行展播,今天推送入围作品。 两年一度的“国际青年影像作品展映”是跨媒体艺术学院构建“跨媒体艺术国际”平台的重要学术活动,由跨媒体艺术学院空间影像研究所统筹执行。 —— 入围作品 1、宁佳伟 一场表演 中国辽宁大连有一座海洋公园,小时候我去参观海洋公园,它神奇诡秘,让我耿耿于怀。长大后我再次回到故土,用自己所掌握的艺术媒介进行创作探索,重新审视与反思海洋馆的庞大景观。通过观察它的内部运作“系统”,进而对整个海洋馆作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缩影进行探讨。 2、黄钺、骆煜超、彭浩旻  重返桃花源 / Return To The Peach Blossom Wonderland 中国古代寓言《桃花源记》作为古代对美好世界的共同幻想,又似乎暗示着片面未来。在文章中,乌托邦世界被描述为拥有“整齐排列的住宅(屋舍俨然) ”。看着当今的现代化,我们是回到了这样一个仙境,还是这列高速列车把我们推向了另一个地方? 预告片 3、徐健、彭艺伟 数据主义 / Dataism 新的数据主义时代下,人被认为是算法的集合,自由意志也被证明并不存在。在一间日常的酒店中,一位失去活动功能的人正沉睡于梦境之中。数据穿梭于梦境,现实之间,重塑着整个世界。 预告片 4、王馨言 人类的奥秘——生 在未来, 一个新的研究表明,死亡生物对新生命的出现有着重要的诱导作用,可以运用于新的基因编辑技术。于是,人类科学家将大量的死亡生物与一枚女性胚胎放在一个密闭空间,并派出一名调查员全面记录了胚胎(女孩饰演)的发育过程。女孩用尸体和垃圾在旷野种出房屋和家具,“发明”了一系列生存技能和农业工业模式,而调查员的诱导让女孩重新思考,并一次次改变自己的思路,当女孩出生时,所有的谎言也浮出水面...

2017年,跨媒体艺术学院正式启动了一个长线计划——“未来媒体/艺术宣言”。这次宣言并不是一个文本,而是一系列行动与事件,我们的希望是—用行动之媒体构筑出具有艺术时刻的事件。 …… 通过“未来媒体/艺术宣言”,我们希望超越现行的媒体理论和媒体艺术,在媒体社会的生存处境中,在未来政治/美学的经验结构中,探讨“作为媒体的艺术”和“作为艺术的媒体”。为了让艺术和媒体重新成为当代人自我解放、自我创造的能量,我们必须使媒体艺术重新成为媒体与艺术,必须将之再次媒介化,重新社会化。 ——节选自高世名《我们是改变的力量——跨媒体艺术丛书序》 2020跨媒体艺术节将于2020年10月31日-11月10日在中国宁波东钱湖畔启幕,十天展期,尽窥未来。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叠加到近年来波谲云诡的中美贸易纷争背景之上,不但极大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更使整个世界几乎所有领域都空前呈现出一种非常态的超现实氛围。为应对“新常态”所带来的新问题,以及面对时代的特殊挑战作出积极回应,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邀请了一批著名中外当代艺术家和年轻跨媒体艺术学子一起,主动向未来发出邀约,向不确定提出挑战。 在艺术节即将开幕之际,再次向大家推荐跨媒体艺术丛书,这套丛书可以说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自我建构的一部分。 —— 壹 《影像时刻》高世名 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数以万计的影像之流在我们身体内外纵横穿梭,日以继夜。在影像的创作或生产中,是什么让艺术家一言难尽?面对影像艺术家们的“作品”,我们又为何茫然失措?编者邀请陈界仁、黄建宏、龚卓君、陆兴华、郑慧华、董冰峰、郭晓彦、拉卫·桑德兰等艺术界与知识界的朋友们数度会聚杭州,围绕着影像与景观这两个彼此相连的概念进行了一系列讨论。一方面,对断裂、折射、凝视、透明、现场、余光等影像创作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另一方面,也对当代社会的“景观”治理进行了反复体认与辩证,本书的各篇论文是讨论的参与者从各个角度对于影响艺术的思考。 —— 贰 《听觉维度》姚大钧 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声音艺术”(sound art)在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声音哲学美学思辨与创作经纬中只不过是极其短暂的灵光闪现,但它在今天同时又具有不可忽视的特殊使命。鉴于国内严重缺乏声音相关的论述,本集选辑了当代声音的关键性理论文本及田野分析,为尔后的讨论提供依据,以期激发更多的声音论辩。 —— 叁 《生产艺术》黄建宏 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生产艺术旨在于通过艺术创作与计划直接触及生产关系背后的政治经济结构,任何的批判性诠释都必须以此思考为基础,并将其视为质问与置疑的核心标的,我们才有可能“参与”。这个专题尝试以生产的问题在今天的当代艺术世界中打开一个激进的时刻,这个激进的时刻并非专指亚洲或中国,它是全球性的、也是历史性的。但推进这个论题还需要多方的参与(亚洲的、国际的),从最切身的问题出发提问,再发展成可国际连结的协商空间,这或许是重新翻转「现代性」问题的可能性之一。编者希望藉此专题的引介能够打开讨论生产关系的可能性。 艺术家是一种志业,只要胸怀这样一份志业,我们就会再人生这场不可逆的旅途中永不停留,就会无所畏惧地去创造、去斗争,去改变自己,改变艺术,改变世界。因为,我们是改变的力量。 ——《我们是改变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