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Image

2023年10月28日,中国美术学院九十五周年校庆“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的先声“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于张江科学会堂启幕。在10月29日至11月13日的十六天展期内,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将驱动全新的开放界面,通过艺术创作、学术论坛和展演项目汇聚一个时代的创造性能量,邀请达·芬奇来到二十一世纪,共同面对当今世界的危机与挑战,再次开启世界发现与人的发现之旅程,重建二十一世纪的“天人之际”。     “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共包含五大展演单元与两大国际学术论坛。五个展演单元分别为“透视或世界观:山水作为方法论”实验艺术单元、“程序员与小提琴”开放媒体单元、“我歌唱带电的肉体:灵魂在哪里?”媒介展演单元、“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以及“安吉亚里”绘画单元。展览作品横跨人工智能(AI)艺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艺术、生成艺术、生态艺术、科幻艺术、影像艺术与绘画艺术等创作类型,涵盖大型绘画、空间影像装置、跨媒介巨构、现场行为表演、游戏互动系统及实时编程电影等多种媒介形式,由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荷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古巴、德国、俄罗斯等十三国艺术家携手联袂呈现。两大国际学术论坛分别为“新六艺”系列论坛“Panel 21:向达·芬奇提案——21世纪的文艺复兴人”以及第八届网络社会年会“‘Counter-Culture’?重置技术的一切(不)可能性”。此外,“艺能松(AIathon):艺术/人工智能黑客松”与现场演出“‘声纳媒体艺术节’20周年”将以更多元的形式跨越时间与空间发送讯号,召集达·芬奇的世界观伙伴们展开对话、思辨和共建。 开幕现场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致辞 ◎ 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致辞 ◎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致辞 ◎ 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本次展览策展人闵罕致辞 ◎ 跨媒体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徐元主持开幕式 ◎ 展览现场 向达·芬奇提案 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 Proposal to Leonardo da Vinci Shanghai Science and Art Exhibition & The 7th International Intermedia Art Festival 公众开放时间:2023年10月29日-11月13日 9:00-17:30 活动地点:张江科学会堂二层 张江厅 (上海市浦东新区海科路1393号) 开幕式时间:2023年10月28日15:30 开幕式地点:张江科学会堂一层 东登录厅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张江科学会堂 公众开放时间:2023年10月29日-11月13日 9:00-17:30 活动地点:张江科学会堂二层 张江厅 (上海市浦东新区海科路1393号) 开幕式时间:2023年10月28日15:30 开幕式地点:张江科学会堂一层 东登录厅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张江科学会堂 ◎ “新六艺”系列论坛 Panel 21:向达·芬奇提案——21世纪的文艺复兴人 活动时间:2023年11月7日 9:00—18:30 活动地点:张江科学会堂六层 MIP空间 ◎ 第八届网络社会年会 “Counter-Culture”?重置技术的一切(不)可能性 活动时间:2023年11月8日—11月9日 活动地点:张江科学会堂六层 MIP空间 ◎ 艺能松(Alathon) 艺术/人工智能黑客松 活动时间:2023年11月3日—11月5日 16:00 活动地点:张江科学会堂五层 505、506、507、508室 ◎ 现场演出 “声纳媒体艺术节” 20 周年 活动时间:2023年11月11日 19:30—22:00 活动地点:张江科学会堂二层...

回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声音  RESONANCE: SOUND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本次讲座以新著《回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声音》为基础,讨论声音如何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被重新发明。声音艺术将声音从音乐的范式中解放出来,它并不一定“有声”,而是让听觉成为一种感知方法:让档案开口讲述故事,让消失的记忆得以复位,让被遮蔽的地方与身体重新显形,让听觉成为田野笔记、成为抵抗性的叙述方式,用技术唤回被抹消的世界,用展览重塑地方经验,用耳朵重写当代艺术史。本次讲座将回顾自“85新潮”以来的关键作品、事件与平台网络,并提出进入声音艺术的四把方法钥匙:“意图—空间—材料与技术—主题”。声音不只是媒介,而是一种重新组织共处方式的回响结构:通过倾听,我们听见的不只是声音,更是时代、地域与生命的关系形态。 This lecture, based on the newly published book Resonance: Sound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explores how sound has been reinven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Sound art liberates sound from the paradigm of music; it is not necessarily “audible,” but...

云涯际:管怀宾作品展 艺术总监:李小山 学术主持:杭   间 策  展 人:林书传 展览策划 : 陈瑞、曲俊、徐轩露、毛春海 公共教育 : 宣文陵、金玉衡 媒体推广 : 倪清蓉 视觉设计 : 张鑫 展品管理 : 张淑斐 统      筹 : 王韵、唐玲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 协      办:南京艺术学院数智科创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承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学术支持: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展览时间:2025年11月7日—12月2日 展览地址: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1、4号展厅 开幕时间:2025年11月7日 15:00 湖山艺术文库《园语:一个装置艺术家的造园心迹》新书发布会时间:2025年11月7日 14:00 展览简介 《云涯际:管怀宾作品展》由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数智科创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协办,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展览将展出管怀宾近期以“云涯际”为意象的装置作品、影像、方案手稿两百余件,是其艺术生涯的一次集中呈现。本次展览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1、4号展厅展出,展期将持续至12月2日。 天际·园象-系列之28,装置,2023年,铜喇叭、 铝板、铸铜太湖石 云崖际-系列之20,装置,2025年,铝喇叭、铸铜太湖石、电热管、铝板 前 言 李小山 许多人声称,现今的当代艺术江河日下。我承认这是事实,但要补充一句:何止当代艺术,其它的文艺领域更加不堪。相比之下,当代艺术或许算得上荒芜中的一枝独秀。至少还有一些艺术家保持了蒸蒸日上的态势——譬如,这里要说的老管。 朋友和同行都喊他老管。大家赞赏他的友善、诚挚和低调,更赞赏他在创作上的厚积薄发。在我的艺术家朋友圈里,不少人早已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则退。有时候,我看到他们现在的作品,不禁疑窦丛生:一个曾经才华出众的人怎么衰退得如此明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换做是我,要么干脆封笔或停手,要么仅仅把做艺术作为兴趣爱好,图个逍遥自在,不再频频登台亮相,刷所谓的存在感。去年,我看了基弗个展,真很震撼。我的体会是,他经久不衰的创造力来自他的纯粹性,而纯粹性又保障他不断克服自身的惯性和外部的诱惑。正如罗素所说:一个人有才华不稀罕,稀罕的是如何保护才华,并将其持续发挥。 我和老管相识年头不短了,对他的创作思路和作品比较熟悉。其实,系统性思想对艺术家而言,可有可无。而且,艺术家的类型不同,属性不同,想法肯定大相径庭。我常对老管说:你有天生的“恋物”情结,对大大小小的物件,天生敏感,天生亲近。当一个艺术家从心底里爱这些东西,主客体关系就变得贴切和融合。所以,看老管作品中那些物件,无论什么材料,什么形状,都没有违和之感。我的意思是,老管的日常就是物件的日常。那些物件伴随着他生活,糅杂在他的感性、智性和思辨当中。我能够体会出他见到或触摸到那些物件时的快感——这是属于他独有的快感,也是他做作品的前奏。这方面,很少有人如他这般纯粹,这般热衷,这般一以贯之。 老管的作品与工业化时代紧密相扣。这是因为,他的成长经历正好处在我们的工业化盛期,如果说,下一代人是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那么,即使我们这一代人不愿做遗民,最多也只能算得上移民。这是不同时代的艺术家的宿命。老管把现成品与敲击、铸造、焊接和打磨这些手工活有效结合,既不偏执于现成品本身,也不在手工活上炫技。老管的作品像株株植物,自然而然破土而出,自然而然开花结果。我相信,每个观众走进展厅,观赏他一件件由钢铁和硬质材料做出的作品,不会感觉刻板和僵硬,相反,会感受到万物生长的气势,感受到艺术家具有的魔术师般的魅力。 老管直言不讳要在自己的作品中疏远美。无疑,“美”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语词。曾经在理论家和艺术家之间争论不休的“美”,在当代艺术中已被完全消解。原因在于,“美”不管藏着多少主观性,说到底仍是规范,是标准,所以也是一种随大流。当代艺术恰恰是反规范反标准的,更不用说随大流。老管用作品证明,一切束缚都可以破除,个体创作的意义远高于规范与标准,基于这个缘由,老管不以符号加身——什么传统、民族、国籍之类,什么汉字、图腾等等。他不认为有中国艺术家和外国艺术家之分。艺术家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艺术家自身。他说:一个艺术家之所以出色,之所以令人尊敬,就是他的与众不同,就是他的独一无二。 这次,老管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他的个人展览,展出不少面目一新的作品。我相信,这是又一个新的起点。祝展览圆满成功。 2025.10.16 云崖际-系列之47 ,装置,2025年,铜喇叭、钢板、铸铝、铜板、红木 《破晓》,2016年,铸铝双塔、钢管、金属小屋、灯架、白蜡、不锈钢凹镜、电机、聚光射灯、瓶胆碎片、木桥,尺寸可变  部分作品 云崖际-系列之40,装置,2025年,铸铜、不锈钢、铝板 云崖际-系列之30,装置,2025年,铜喇叭、铸铜太湖石、红木 天际·园象-系列之17,装置,2023年,铜喇叭、铸铝、不锈钢、铝板 新书首发 湖山艺术文库 《园语:一个装置艺术家的造园心迹》 管怀宾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 当代艺术家管怀宾以他的装置为语言塑造了独特的“园语”体系,他在装置艺术中融入中国古典造园美学,洋溢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另类特质。本书如管怀宾的历年装置艺术与空间多媒体回顾大展,带领读者走进纸上弥漫的园林诗意。书中收录了管怀宾10篇艺术随笔、3场深度对谈,其中更有文章首次面市。本书系统性回顾了管怀宾“园语”思想的生发与实践,以“园语”走进这位当代艺术家的“心语”,从中读者可以感知到他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所呈现的人文情怀和意境旨向,其让传统文化进入当代艺术的数年探索,为后人指出了一条具有东方特色的当代艺术可行之路。 编辑推荐 ● 10篇艺术随笔、3次深入对谈,见证一个艺术家40年成长轨迹 ● 收录代表作品+创作手稿+展览现场,走进纸上弥漫的园林诗意 ● 重磅专家、学者联名推荐,洞察当代艺术的真面目 《天城之光》,装置,2023年,不锈钢锻造,铜管、聚光灯、调光装置、不锈钢金属烤漆,尺寸可变 《天城之光》,装置,2023年,不锈钢锻造,铜管、聚光灯、调光装置、不锈钢金属烤漆,尺寸可变 《 融光》,影像,2023年,21分32秒 ...

前言 《观长埭:一种在地的凝视》 在高速城市化的宏大叙事下,乡村常常沦为被遥望、被定义的客体。本次展览,我们尝试放下猎奇的目光,以摄影为媒介,发起一场对长埭村深入而平等的“在地凝视”。这并非一次采风式的浮光掠影,而是一次持续的、沉浸的田野实践,旨在探讨人、景、观念三者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结。 “景”,是长埭村给予观者的第一重印象。当镜头掠过茶山与白墙时,应记录的不仅是田园牧歌式情景所携的安逸美好,更是自然地貌与人工痕迹交织共生的现场。 景与物的灵魂,终究由生活其间的人所赋予。因此,我们将镜头转向村民、归乡者与新住民,他们在这块土地上所建构的生活场景,构成了长埭村最生动的肌理。通过这些影像,我们试图捕捉个体命运与乡村变迁的共振,聆听在时代浪潮下,那些真实、坚韧而又充满温度的生命故事。 最终,所有的探索皆指向内在观念的变迁和乡村生活的内核。本次展览的作品,既是客观的记录,也是主观的建构。它们是对“何为真实”、“何以故乡”的持续发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多元的影像,打破对乡村单一、刻板的想象,呈现一个立体的、充满矛盾与生机的长埭村——它既是地理的坐标,也是情感的容器,更是一个正在发生的、关于未来的观念现场。 本次展览作为跨媒体艺术学院“科艺先锋”党建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对乡村振兴与社会美育这一时代性议题作出积极回应。艺术力量的介入,不仅为村民与乡土之间构建起全新的联结纽带,亦有效激发了观众对地方文化与地域特质的重新认知。 本次展览聚焦并尝试解答一项核心命题:如何依托艺术载体,实现“地方特质”与“个体体验”的深度融合,进而构建一种创新性的认知视角,为每位在场参与者提供重新感知乡土价值与自我定位的重要契机。 此次展览是对2024年《社会美育/现场/中的当代摄影实践》的延续。既是对长埭村鲜活生命力的集中彰显,更是将教学课程与乡村美育实践有机结合的一次创新性探索。我们期望,通过这批影像作品的呈现,能够唤起社会各界对乡村发展的广泛关注、深度理解与珍视之情,在光影交织间充分展现社会美育的广阔潜能与无限可能。 在此,我们邀请您参与这场“在地凝视”,与我们一同看见长埭,并重新思考我们与脚下每一片土地的关系。 2025/10/8 翁忆春 ▲ 第一届社会美育现场中的当代摄影实践长埭村航拍接片卷轴赠送仪式 ▲ 高芙雁导师于展览现场为村民与师生导览 ▲ 村民与师生参观展览 展览介绍 这次展览,对我们而言,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和情感联结。它源于去年大三时,我们在长埭村进行的那一次摄影课程。那时,我们带着相机走进长埭,用镜头去观察、感受、和记录。长埭村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和乡亲们淳朴的笑容,都成为了我们镜头下最生动的素材,也成为了我们记忆中一段温暖的时光。 去年的展览,我们选择在长埭村本身的茶奥公园举行,让我们的作品首先回馈那片给予我们灵感的土地。而今年,我们将展览带回到了校园。位置的转换,也带来了视角和意义的延伸。走到今天,我深深感到,这早已不仅仅是一次课程作业的集中展示,它更是一次我们与长埭村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联村共建”项目。 ——高芙雁 总策划 Chief Curator: 徐元 Xu Yuan 田进 Tian Jin 指导老师 Instructors: 高芙雁 Gao Fuyan 宋振 Song Zhen 策展组 Curatorial section: 陈灿 Chen Can 马舒妍 Ma Shuyan 翁忆春 Weng Yichun 视觉设计 Design by: 马舒妍 Ma Shuyan 主办方 Organizer: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SIMA, China Academy of Art 承办方 Host: 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 Experimental Art Department,SIMA 支持 Support: 中国美术学院组织部、跨媒体艺术学院党委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Party Committee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