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mage With Sidebar

列岛·影像志 短歌|石塘2022 IMAGE: A GRAIN OF SHITANG 2022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社会实践课程纪实摄影汇报展 研究生作品合集 现场图集 作品介绍 |欧阳浩铭    2020级视觉中国研究院研究生 在河流尽头跳舞 箬松河是沟通了温岭松门镇、石塘镇、箬横镇的主要河道。沿线建有工业区、居民区、农业区,通过礁山港与东海相连。城镇的一切活动沿河正发生着。 河流风景与城镇空间 风景图像可以是统一体的象征也可以是独立占有的证据;可以是对造物的赞领也可以是人类意志的反映;是群体的欣赏趣味也可以是个人的内省。但我要寻找的河流风景是什么呢?从码头出发,沿途经过的是农田和旱地、乡野别墅和商业市集、工厂和学校、遗物焚烧点和污水排放口从边缘到中心再到边缘,从一个村落到另一个村落,中断又连接,河流被切割成不同的部分。不同时段下的不同河段被框定为一个个形式相近的画面。此时的河流,只是作为一种向量而存在,自然元素与人类的建设整齐划一地朝着一个方向延伸。就像那一批颇具规模、着装相似的船厂工人从码头下班,沿着河边的一条狭小的、笔直的道路去往下一个地点。“风景”在城镇空间中不复存在。 松椒村最后的遗存 河岸的面貌紧随着自然的循环结构更替着。稳定、平静的河流风景通过取景框修正了人和物,被期待的和谐感掩藏了一切不安与不幸。松椒村村民打断了我的河流风景“搜集程序”。他们向我诉说村里的拆迁事件,期许我能作为官方与民间话语的中介,记录下属于他们的每一寸士地。但我知道,我无能为力。我被动地按下快门的同时,渐渐意识到风景必须与记忆相连。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在自我保存的欲望驱动下,才是风最的最佳再现者,他们看到了风最原本最真实的面貌。而我只是一个观者。河流在被反复观看着,“风景”却迟迟无法显现。 河沟旁的露天舞池 从这个河段到下一个河段,我在寻找风景的焦虑中一路期待着新的景象。但等待我的只是下一张画面里河流的透视灭点。直到我走到了箬松河在石塘镇的终点——盐南村文化礼堂前的一条不算干净的河沟旁,看到工人在夜里卸下制服,融入到了跳舞的群体中去。不同的人在此聚集,在灯光下尽情地展现自己,生硬的城镇空间变成了一个不分你我、没有方向、没有紧张关系、共享愉悦的地方。河流的尽头也是风景中透视法的消逝端点。我的河流风景也在此产生了。 |欧阳可心 高泓烨    2022级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    2022级视觉中国研究院研究生 海风吹拂 石塘镇,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地处温岭市东南部,东、东南、南濒东海,西临隘顽湾,北与松门镇接壤。石塘镇常住人口58903人。我们深入其中,流连于沿海村落与造船工厂之间,捕捉下当地面孔。 海浪裹住的面纱 粗沙头村位于石塘镇北部沿海,西临淋石线公路,紧靠车石隧道及码头。沿海村落多以渔业捕捞为业。海风裹挟海浪,我们从内陆来到海边,有几分不适应。粗纱头村的渔家妇女头上戴着防晒帽,脸上裹着各色麻布避光,整个头部被包裹住,看不清脸庞。她们在烈日下配合默契,飞梭走线,一针一线编织、对网。织网女工大多对自己的样貌不自信,觉得自己已然老去,不愿被被拍下照片。我们与她们攀谈、询问,终于获许了为她们拍下照片的权利。面罩摘下,这些面庞或冷硬或亲切,为海岛村落留下立于真实的鲜活情态。 灰尘、船、与人 松门镇南面与石塘镇接壤,浙江合兴船厂就坐落于此。船厂广阔,走一圈可以磨掉一个下午的时间。除了记录渔女的面孔,我们同样想记录下船厂的精神呈现。船厂工人善于攀谈与玩笑,他们大多有着黝黑的面孔,统一穿着各色工服,上面布满油污与灰尘。进入船厂,人人都要带上安全帽。给一人拍完照,便能吸引来三四人,他们在镜头前摆着不熟悉的姿势。我们在那短短的一分钟里,足够捕捉到工人们诚挚的面孔与状态。 为石塘镇留像 在桑德的人像摄影语境里“生命的尊严”是第一要义,肖像是时代精神的面孔。它不仅是认识一个特定的人物形象,更是洞察人物所处时代、空间的精神面貌,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渔家女与船厂工人,他们是一个个特定的人物,也代表着石塘镇的轻工业与重工业的风貌,是一张张面孔,也是工业、工人的总体特征。我们来到这里,从漫步其中尝试记录人与物,到被他们的面貌吸引,成为面孔的记录者。海风吹拂,不停留也不畏惧,一直向前,为地区留下动人的肖像,展现生命的尊严。 |冀宇凡    2021级视觉中国研究院研究生 在创作之初,我又给自己提出怎样利用图像去描述时间的问题。还记得上次下乡也就是20年的嵊泗,我提交的答案是一张拼贴的海浪。把一朵浪从时间上分成25份,再一一拼贴组合。每一张都是那朵浪的缩影,想通过线性的叙事去讲述浪的故事。 时隔两年,这次我选择了船作为创作的脚本。同一片海域,一边是远航的船舶,一边是静静矗立的艗艏,现实世界中永远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同样的材质,两相对望。《艗艏》和《船舶》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件作品,不能拆分。他们独立存在,却又有着共生关系,单独呈现就不合理了。 就同森老说的:“叙事作为服务,媒介作为手段。”船只作为海岛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书写着人和海之间的篇章。 |朱朝晖    课程导师 虚拟现实实现现实主义 以二十四小节VR纪实影像, 构成十二分钟沉浸式短歌。 大地与海岸线,人类与原住民, 川流不息,生生不息。 有赖于科技进步,我们得以再次更新视觉语言,场景即故事,通过虚拟现实抵达现实生态。 事关观看,也事关记录;献给先辈,也献给故乡。 向卢米埃尔兄弟致敬。 |陈思帆    2022级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 用3D的手段实现了让大家用“我”的眼睛去真切地感受石塘所带给我的独有的生活和生产的力量。 |曹近桐    2021级视觉中国研究院研究生 渔船回港并不代表工作的停止,事实上,回港后的工作依然是繁重的,与在海上不同,靠近陆地的渔民多了一份心安与喜悦,人与人的关系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海洋,都时时刻刻产生并变化着。 |钱依琳    2022级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 区别于自然、不经意地快速拍摄,我更在意构图和光影,比如从偷窥角度到直视被拍摄的对象。借鉴萨尔加多通常的拍摄手法,以类似上帝的俯瞰以及伙伴旁观的角度去拍摄劳动群体。 在最大的主体图片中,机械重复的流水线,统一的规范穿着,表情模糊的面容,好似足够庞大的群体不用在意个体的个性的存在。在单人劳作的场景,他们又拥有着属于自己的英雄主义,足够尊严和美丽。 行走在石塘,我忠实地记录着劳动者散发光辉的时刻。 |林红柳    2022级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 《船厂工人》一组两张,摄于温岭石塘,浙江合兴船厂。2022年10月18日下午2点,下乡最后一天,工人正在清洗船体底部。水雾在下午直射的阳光中弥散,渲染出19世纪蒸汽动力时代尾声的灰白影调。 于我而言,船厂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把人笼罩。后工业时代,人性的迷茫和精神的迷失逐渐凸显。船厂不仅是一个工业生产的场所,也是一个集体生存的空间,仿佛映衬着时代,其内部的每个事件都是失衡的,解构的,危险的。在时代的大潮中,人物的命运与工业的的命运始终牵连在一起。 与坚固巨大的的钢铁船体相比,角落的人影晃动不明,渺小纤弱。但时间总轻易摧毁坚固的一切,能战胜它的,唯有小民的生生不息。 |屈琬莹    2020级视觉中国研究院研究生 本组图拍摄于石塘合兴船厂,聚焦工人与空间的关系。船厂作为生产空间,最初的结构由人工搭建,工人们在劳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又对环境进一步地塑造和改变。巨大的机器和沉默的建筑不再是最初的样子,时间和生命的痕迹也成为了它们的一部分。同时这些巨物也在改变着工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形成的普遍问题是听力减退和皮肤开裂,还有遥远故乡和辽阔世界之间的割裂。 ...

“未尽”取“意犹未尽”之意,是感知的意犹未尽,也是道路的意犹未尽。在这次于天台山的行走、感知、创作中,我们以一个新的状态、复合的工作方式,深入考察,融入感受这以山洞、河涧、寺庙、田野等为中心的天台景观,在此中穿越、思索,以身丈量这一区域的种种变化,尤其关注现场的、在地的区域感知。在山林与古刹中,我们重新去思考与探究贯穿天台山水的文化脉络与古老的记忆。在场域中,一切事物缓缓流动,发生中,同时未见尽头。本次展览的25位创作者,将不长的一段日子投入其中,以多种媒介相结合,创作出了此展览的作品。希望我们的展览可以向诸位观众展现出一个新的面貌。 展览时间 2022.11.15—2022.11.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4号楼2楼 参展艺术家: 敖微 陈学文 敦祥云 何琰 胡亦杨 黄天华 黄韵霏 景琬骐 赖靖怡 刘怡彤 罗妍 马博雯 马雨佟 钱可奕 周敏婕 裘雨涵 宋佳慧 孙怡然 王嘉贤 王雨琪 吴雨桐 徐鸿宇 余知励 张露戈 朱仁帆 (排名不分先后) 《水垢离》胡亦杨  摄影/影像 14'47" 用水冲刷、冲洗意味着一种修行,我将脑内杂乱无章的思绪一并用国清寺边富有禅意的溪水冲洗。部分墨水融进流水之中,内省自己一直以来对待陌生事物的态度。 《留在那里》胡亦杨  摄影/影像 2'45" 蓝色小人算是一个城市忙碌生活的见证物。人的每一段经历都不可能完全消失,它永远掉在某一个角落,或多或少影响着我的抉择。 《丝虑》张露戈  影像 2′13′′ 她坐在马路边,点了支烟,皱紧眉头,耸了耸肩,焦虑折磨着她的神经,心仍在人世间跳动,依旧盼望着、盼望着...

第七届网络社会年会 THE SEVE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NETWORK SOCIETYNEVERMIND THE WEB3, HERE'S THE P2P! 时间 2022年11月20日-11月28日 会议总召 黄孙权 学术委员会 高世名、闵罕、姚大钧、黄孙权、陈界仁、刘怿斯、周蓬岸 城市论坛召集人 Hannah Shen、 Homin Luo、 刘怿斯、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毕昕、曹佳敏)、叶甫纳、bAn成品、子杰、Bruce、Tony、李佳霖、张子木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网络社会研究所 场地支持 Internet Archive、平行所、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派对朋友的飞船 工作团队 崔雨、房梓、张述轩、宋健骅、杨弘毅、汤睿沄、郑叶颖、张铎瀚、孙彬发、朱颜、蔡泽锐、徐雨姗、汤秋语、袁孟如、边子晟、王思云、马雅、张钰彬、任柄霖 视觉设计 崔雨、郑叶颖 议程(GMT+8:00) 2022年11月20日08:00-11:30 AM 🔗 第七届网络社会年会|旧金山论坛:PEOPLE'S TECH ZOOM:845 2389 7496主持人 Moderator:刘怿斯 Yisi Liu线上提问 Slido:🔗 https://app.sli.do/event/qHkQJnqsEMpurkyd1pWpNp 时间Time演讲人 Speaker08:00 – 08:05开场 Opening黄孙权Huang Sunquan08:05 – 08:15Internet Archive 白教堂现场导览刘怿斯Yisi Liu&Brewster Kahle08:15 – 08:45Bi0film.net:Resist like BacteriaBi0film.net:像细菌那样抵抗Jung Hsu& Natalia Rivera08:50 – 09:20On Chiptune and Blackmetal:Retro Sound, Convergence, Retro-Fi, Alternate Timeline of MusicGarry...

ICAST Reflects|策展工作坊系列 从阿波罗和苏格拉底到狄俄尼索斯 ——《悲剧的诞生》中的自我与世界 主办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主讲人 田立年 主持人 唐晓林 时间  2022年11月21日(周一)18:30—20: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405教室  线上收看方式  腾讯会议:437-633-061 讲座简介 《悲剧的诞生》 此次讲座尝试从自我与世界的关系的角度,以一种略有不同的方式讲述尼采关于悲剧诞生、死亡和再生的故事,将苏格拉底与日神阿波罗都看作自我确证、自我同一、自我控制和世界控制的象征,而将酒神狄俄尼索斯看作尼采试图避免自我中心主义,维持自我和世界的不平衡二元性和持续互相作用的尝试。尼采在他的第一本哲学著作中就提出了贯穿他全部哲学的“狄俄尼索斯”概念。但是,尼采此时对狄俄尼索斯的理解还是不够的,还带有叔本华形而上学和瓦格纳浪漫主义的色彩。放眼尼采后来的发展,可以说,在尼采的巅峰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狄俄尼索斯变成了现实,尼采自称该书是第一首“酒神颂歌”。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及尼采后期的其他著作中,在语言和思想的外表下,我们看到的不是阿波罗和苏格拉底,而是一个舞蹈和歌唱的狄俄尼索斯。 主讲人 田立年,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柏林洪堡大学、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浙江大学人文高研院等教育和研究机构访问学者,译有《哲学与真理——尼采1872—1876笔记选》《朝霞》《尼采与古典传统》《尼采与古代》《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尼采引论》等多部尼采和尼采研究著作,发表有《尼采的赠礼》《理解尼采:以视角主义为线索》等多篇尼采研究论文。 主持人 唐晓林,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现任教于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从事策展研究与实践。曾在广东美术馆和亚际书院工作。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 Social Thoughts (ICAST)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致力于建构社会思想、媒体实验、当代艺术与策展实践的互动知识体系;探讨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形式,对当代知识生产与感性生产的意义。 研究所联合国内外著名策展人、艺术家与学者,以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媒体实验、艺术创作四维互动的教育框架,培养具有现实感受力与独立实践能力的策展人和批评家。 ...

ICAST Report|艺术家工作报告 实践的内部 主讲人李维伊回应人蒋竹韵主持人刘畑 时间 2022年11月20日(周日)10:00 地点 湖畔居茶楼(南山店)1F多功能影厅(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61号) 线上收看方式  腾讯会议:605-981-034 讲座简介 我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是在艺术实践的内部诞生的知识? 我们常常能看到一架倾斜严重的观念天平,即认为理论来自于艺术的外部,或者是认为艺术实践的内部是不可能对知识世界有所贡献的。我们从拥有更丰富理论的领域借来一些东西,将它们仓促地与艺术关联在一起。艺术变成了一种对于外部知识的感性化排演。为什么理论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艺术的背书?当然是因为它能够带给创作者很多东西。“除了谨慎,还有一种充分的信心”(罗宾·埃文斯语),因为基于某种理论展开的工作似乎本身就能证明它是值得去做的。但是,如果创作的信心需要从这些地方获得,如果我们极端地依赖于哲学、科学和社会学,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创作带着先天的缺血与不足。我常常想到早逝的罗宾·埃文斯对于建筑理论的讨论:“我们从这些高度发达的地区寻求理论,结果却发现建筑成为了依赖于它们的附属学科。为什么我们不能从对建筑的思考中推导出建筑理论?”在另一篇关于建筑制图的文章里,他写道:“我认为,我们是可以书写一部跟风格、跟意指都不太相关的西方建筑史。相反,我们可以把关注的中心放到人们做事的方式上。” 数年来,我的工作围绕着工具、方法以及今天日新月异的制图技术展开,试图从一种潜藏在技术内部的、塑造事物的方法切入,去探究我们人类是如何理解与创造世界的。我相信,正是这些方法与工具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能够制造出什么样的东西。也正是它们牢固地将每一代的艺术家们的工作关联起来,以及诚实地将艺术家们的工作与外部世界关联起来。相比从社会学或哲学的角度趋进艺术,我们不如想想艺术史学家福西永的话:“无论怎样专心致志地对完全一致的社会环境和环环紧扣的情境加以研究,都不能为我们提供拉昂主教堂塔楼的设计图。” ——李维伊 主讲人 李维伊是一位艺术家weiyi.li、设计师 weiyiandfriends.com、策展人 bigbadgallery.com、出版人 re-publication.com、杂货店主 currently-available.com。她同时生活和工作在以上五个网页链接里。 蒋竹韵,现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参与编程、声音等教学工作。他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其创作和研究方向涉及装置、行为、网络、声音、程序等多种媒介及形态。  相关展览 缓存在 / Being Theoria 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展览日期 2022年10月18日至12月4日 展览地址 浙江美术馆、杭州博物馆  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Hangzhou Triennial of Fiber Art)是由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美术馆共同发起、联合创办的重大国际性展览项目,自2013年首届开展至今,现已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之一,也是亚洲地区最具规模的当代纤维艺术展览项目。 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主题为“缓存在/Being Theoria”。这是经“纤维,作为一种眼光”(2013)、“我织我在”(2016)和“无界之归”(2019)三届洗礼后的延续与发展。经由来自纤维本体给予的感知,本届策展团队试图提出一种对“艺术”本体的重新定义和理解,直面疫情年代“延缓”的生存常态。 🔗 万物·纤维因缘|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现场1 🔗 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正式开展 🔗 特别项目“净因|Pure Reason”介绍 温馨提示: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参与线下活动的观众需出示72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描并出示场所码。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配合!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 Social Thoughts (ICAST)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致力于建构社会思想、媒体实验、当代艺术与策展实践的互动知识体系;探讨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思想形式,对当代知识生产与感性生产的意义。 研究所联合国内外著名策展人、艺术家与学者,以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媒体实验、艺术创作四维互动的教育框架,培养具有现实感受力与独立实践能力的策展人和批评家。 ...

PEOPLE'S TECHNOLOGY 组织者 Hannah Shen, Homin Luo, 刘怿斯 主持人 刘怿斯 与会嘉宾 徐容 & Natalia Rivera、Garry Brents、Livid(刘昕)、Mai Ishikawa Sutton、Brewster Kahle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 跨媒体艺术学院 网络社会研究所 直播场地支持 Internet Archive 时间 北京时间(GMT + 8:00): 2022年11月20日 8:00-11:30 旧金山时间(GMT - 8:00):2022年11月19日 16:00-19:30 ZOOM参会(原声道,设有中英传译) 845 2389 7496 👇 B站直播 (中文声道) 🔗 https://live.bilibili.com/1802589 👇 Youtube直播(英文声道) 🔗 https://www.youtube.com/@inetworksociety 👇Slido提问 本次活动将同时在线上和线下举行,与会观众可通过扫描以上二维码或访问以下链接参会提问。 🔗 https://app.sli.do/event/qHkQJnqsEMpurkyd1pWpNp 引言 在20年来全球科技创新最密集的旧金山,我们将迎来六位不同的讲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拥有不同的背景,做着迥然不同的工作。忘掉所谓的Web2与 Web3之争吧,我们在乎的是隐私条款是否能够真的保护隐私,是个人数据是否能够重回用户自己手中,而不是创立新的壁垒。让我们来听听来自旧金山的声音吧,在这个嬉皮士和个人电脑诞生的地方。 主题演讲嘉宾  徐容,目前在柏林的研究生和新媒体艺术家。她试图将跨领域的知识与艺术研究相结合,创造异质性的相遇。在她的创作过程中,她以多重视角回应当下的社会形势,并利用隐喻的物件创造出思辨场景。她最近的作品主要专注于在微生命政治和加密罪恶感。 Natalia Rivera,哥伦比亚新媒体艺术家,目前正在探索数位技术作为互助跨生命主体的可能性。在不确定性/酷儿知识创造的背景下,通过波哥大的“Mutante实验室”和“Suratómica 全球创作网络-艺术和科学”,他们的过程是非学科性的、开放的、集体的、协作的和社群的。 她们两位合作的作品《Bi0film.net》获得2022林茲电子艺术节“互动艺术类”金尼卡最大奖(Golden Nica)。 🎙️讲题: Bi0film.net:Resist like Bacteria Bi0film.net: 🔗 http://bi0film.net/ Garry Brents Garry Brents1987年生于加州,现居美国得克萨斯州,是众多黑金属音乐计划(Cara Nair/Gonemage/Homeskin等)的主脑,也是目前黑金属音乐社群中anti-NSBM(即“反-法西斯主义黑金属”)浪潮中的积极成员。在他的个人计划Gonemage和双人乐队Cara Neir中,Garry Brants将芯片音乐与黑金属音乐疯狂地融合在一起,并在录制中使用老旧的游戏设备,制造出混沌又梦幻的声景。 🎙️讲题:On Chiptune and Blackmetal:Retro Sound, Convergence, Retro-Fi, Alternate 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