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Image

2021年8月25日起,跨媒体艺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将联合MetaDAO小组开设为期15次的元宇宙概论课程,从体验到创造的初阶入门。开课时间为北京时间每周一和周三晚7点-9点(十月起仅在每周三晚上课)。欢迎报名,请仔细填写报名表。 课程助教:翠玉,汤睿沄 —— 扫码报名 (报名时间:2021年8月13日-2021年8月22日) —— 课程大纲   Part 1 Metaverse  Metaverse是当下热度十分高的话题,被很多人称作下一代的互联网形态,本节课将为大家分享Metaverse的历史,当下Metaverse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01 Metaverse介绍  北京时间 2021年8月25日 周三 19:00-21:00 主讲人:关杰,Flynn 推荐阅读:  Dionisio, J. D. N., Burns, W. G., & Gilbert, R. (2013). 3D virtual worlds and the metavers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 ACM Computing Surveys, 45(3).  https://doi.org/10.1145/2480741.2480751 Part 2 Decentraland Decentraland是基于以太坊的Metaverse项目,课程将带领大家进入Decentraland世界,学习Decentraland开发工具,简单场景编辑器,Blender模型开发,SDK代码开发,由于Decentraland的强扩展性,一些第三方库或插件可以在Decentraland平台实现更多交互。 # 02 Decentraland 介绍+观光; Builder与SDK开发 北京时间 2021年9月6日 周一 19:00-21:00 主讲人:Flynn #03 基于Blender的模型开发 北京时间 2021年9月8日 周三 19:00-21:00 主讲人:蘑菇 # 04...

贝尔纳·斯蒂格勒著 译者:陆兴华 许煜 卢睿洋 郑旭东 王小思 张博深 郑重 俞盛宙 马雪楠 校对:卢睿洋 郑旭东 宫林林 陈旻 录音听记:范妮‧帕尔达奇(法) 2021年10月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策划出版 内容简介: 贝尔纳·斯蒂格勒于2015年至2019年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讲座,反映出他长期关切的问题,即艺术家在一般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当代社会所特有的经济战争对这种作用的破坏。讲座在2020年不幸地被新冠肺炎大流行打断了,同年8月,这位哲学家悲剧性的逝世使之彻底完结。 【……】 杭州讲座的第一部分,也就是2015年的讲座,开篇就是马塞尔·杜尚对艺术与工业关系问题的参战,这些讲座最初于2011年在加州艺术学院讲授过。最后一部分2019年的讲座转向了阿那克西曼德、索福克勒斯、尼采、里尔克和海德格尔,探讨了这些思想家对回归和永恒的轮回的迷恋是如何源于又回馈着他们对开放(the open)的迷恋。斯蒂格勒指明,所有这一切最终反映的事实是,技艺(tekhnē)这个名称真正命名的是体外化(exosomatization),它不断地以全新的方式解蔽着那一神秘之物,无论如何,体外化依旧是人特有的与熵增的体外式斗争,也是与人特有的体外式倒退趋势,即(人)熵,的斗争。所以,这些讲座代表了斯蒂格勒最后十年的努力,他试图意识到,并使我们(作为既能分离又能结合的张肌/张量和驱动器,始终努力通过催化一个新的集体过程来化解这种张力)意识到,可感物、也就是美学物以何种方式依旧是经济战争的最前线,意识到我们的任务依旧是去探索如何平息、也就是如何转变这场战争——在我们所剩无几的时间中去完成任务,并且要知道,只有同时关怀着我们自己和对方的抑郁,这才能实现。 ——丹尼尔·罗斯(Daniel Ross)《死或重新发明:在工业时代的美学调适下的艺术之未来——斯蒂格勒2015-2019杭州讲座导论》 作者介绍: (2015年斯蒂格勒老师首次来到中国美术学院授课,图右为担任翻译的陆兴华老师) 贝尔纳尔・斯蒂格勒(1952-2020),法国哲学家,于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出版《技术与时间》三卷本等三十余部著作。 他曾任贡比艾涅技术大学副教授、柏林洪堡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和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并任教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剑桥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吕讷堡大学、洪堡大学、芝加哥西北大学等。 他是历任国际哲学学院(Collège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项目负责人、贡比艾涅技术大学“知识、组织、技术系统”研究小组主管、法国视听研究所(Institut National de l’Audiovisuel)副所长、法国声学与音乐协调及研究所(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Coordination Acoustique/Musique)所长、蓬皮杜国立艺术文化中心文化发展部部长,并创立创新研究所(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d’Innovation,创立于蓬皮杜中心)、工业式技艺(Ars Industrialis)协会(后改组为“通贝里一代人之友”协会)、在线哲学学校药之学院(pharmakon.fr)等组织,自任负责人。 目录:2015感性的无产阶级化反思性判断的秘传关于业余爱好者的争论论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特写》自动化社会里的超控制技艺 2016书写的屏幕梦的器官学与元-电影(上、下)快乐、欲望和默契 定稿 2017后真理情境中的艺术:人类世中新的心智官能之争论信息、熵、反熵以及后真理时代从熵到负(人)熵关于弗洛伊德 201821世纪艺术的权力和知识真理的磨炼:熵世中的原因和准-因在人类世,社会雕塑意味着什么?论一种控制的艺术与社会雕塑杭州研讨班最后一课(暂定名) 2019梦想的官能批判论梦和体外化的问题论艺术作品的本源(上、下)俄耳甫斯的歌声 序言 无限的游戏:纪念斯蒂格勒逝世一周年 高世名 此刻,我们在这里纪念一个伟大的灵魂,中国思想界和艺术界的真挚的朋友,贝尔纳·斯蒂格勒教授。一年之前,斯蒂格勒教授离开了我们。我们为世界哲学在这样一个人类危机时刻失去了一位积极的、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思想家而感到震惊和悲痛。一年之后,我们来追忆这位思想家的点点滴滴;我们来思考他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来纪念他的死、他的生,或者说,他思考最多的命题——存在。 斯蒂格勒在2015年的春天来到中国美术学院,从此开启了他与中国艺术界、思想界一路同行的精彩旅程。他带来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思辨方式,以此打开对于技术、人类世及其熵化现实的深刻解析,并赋予思想与艺术新的使命。他是一位极其罕见的,有能力对当下快速流变的现实进行深度思考和强有力言说的哲学家。他是一个“无学科的人”,其写作涉及哲学、文学、科学、艺术等人类一切智性实践,贯穿了技术哲学、媒体研究、精神分析、政治经济学等当代所有思想领域。他激进的个人写作使所有现行的学科性知识失效。他对于技术、资本、教育、网络、数码化、人工记忆、力比多经济、精神生态学等问题的思考,为未来政治开辟了新的空间,为艺术和教育打开了新的愿景。 我们记得,每一个春天,斯蒂格勒教授都会来到中国美院授课。在这所全球最大规模的艺术学府中,他的课程吸引着众多艺术家和青年学者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聚集到杭州,他的课堂如同一台智性的发动机,一个艺术与思想的节日。在2015-2019年的五年之中,斯蒂格勒老师参与了中国艺术界和学术界众多的活动,并与许多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中国的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为“斯老师”。 斯蒂格勒不是那类到中国“传道”或者“炒冷饭”的西方大师,他把杭州、中国美院视为他思想和人生旅程中的重要一站,他的“此时此地”。他每次的课程都精心准备,因为这里不但有最新的命题还有最新的现实,这里不但有热忱的学生和听众,还有真诚的对话者和思想伙伴。对于每一个学生、听众、对话者和思想伙伴,他都有谦逊而诚恳的回应。 2015年,斯蒂格勒第一次来到杭州,我给他读了一封信,那是我在2010年策划上海双年展时写给纽约艺术家利亚姆·吉利克和E-flux主编安东·维多克的一封信,关于我那几年一直纠结的一个命题——“马克思与杜桑的相遇”。我在那封信中讲到: 就艺术而言,无论是观念化的或后观念艺术的,形式与交换价值都是捆绑在一起的。形式是价值市场中的货币。我们应该追问艺术的“作品”坐落在何处,追问“work”作为艺术“工作”的意义,追问艺术工作、活动、实践可否一定要以“作品”作为担保?这不止是为了逃脱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而且是为了艺术活动中潜在的更为重要的东西——被康德强行分割开的三个领域(智性、伦理与美学)是否可以在今天的艺术活动中被重新聚合?从艺术作品到艺术工作,从Acting到Action,就是希望在艺术的劳作与活动中实践一种“美学-政治-伦理”的行动。 斯蒂格勒当时的回答我记不太清了,但是在几年后的讲稿中,他清晰地讨论到: 工作(Travailler),英语是 work,意思是œuvrer(工作),也有œuvre(作品)之意,这正是约瑟夫・博伊斯说的意思。他说艺术家和工匠一样工作。正是因为工匠工作,他们或多或少都是艺术家。显然,他们不是狭义上的艺术家,即那些把工作中的发明推至极端的人,但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工匠能理解艺术家的所作所为,因为他们像艺术家一样地工作。所以要发展一种基于工作(work)的经济,而非基于就业岗位(emploi)——也就是英语的 labor、job的经济。 要思考这个关系,我们就要正视社会雕塑的四个工地(chantiers),这些工地,首先就在此时此地,在今日杭州,在我们之间,这就是我们要一起工作的工地;这些工地既是智识上的工地,也是实践上的工地:艺术是最高形式的治疗。现在,这些问题针对的处境,正是我们当前的处境。这也是为什么,面对这个危险,我们要在杭州、在中国美术学院提出社会雕塑的问题。 在2018年的一次课上,他甚至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谈到了策展: 此时此地,在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世,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我希望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策展人该如何做出他们的选择?策展人(curateur)一词在希腊语中,关联到“治疗”、“疗法”、“治疗师”。策展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治疗师,在一个第三滞留被数码化的时代、在可计算性作为模板随处可见的时代,该如何做出选择?策展人、以及那些先于展览而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们,他们可以被叫做感性的治疗师。对他们而言,该如何在艺术市场所主导的投机性计算的环境下进行治疗、进行制作?他们如何能够(或者被限制)生产超出艺术市场的分岔?他们是否应该忽视艺术市场?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什么是他们劳动力的再生产条件?...

贝尔纳・斯蒂格勒年度纪念讲座2021 2021年8月5日, 星期四 20:00-21:30 (北京),14:00-15:30 (巴黎) 讲座以英文进行 线上活动,将会以Zoom进行,请扫二维码或前往网址报名参加: https://wj.qq.com/s2/8775677/604b/报名截止日期: 8月4日 中国美术学院与器道哲学与技术研究网络共同发起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1952年4月1日-2020年8月5日)年度纪念讲座。 自 2014 年成立以来,斯蒂格勒一直担任研究网络的顾问,并在 2015 年至 2020 年期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跨媒体艺术学院的特聘教授,主持春季高级研修班,在那里他建立了艺术、哲学和技术研究的新议程。 首届纪念讲座(2021年)将首先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教授致开幕词,以及由许煜教授发表演讲。 开幕致词: 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秘法家斯蒂格勒 许煜 「因此,狄奥提玛,如我刚所说的,我来找您是因为我知道我需要老师(διδασκάλων)」 ——柏拉图,《宴会篇》,207c 今天教授哲学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在贝尔纳·斯蒂格勒的思想和实践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对他来说,教授哲学就是启示,以使在老师自身以及参与者之间发生个体化,或者量子跃迁。这场纪念讲座追溯了斯蒂格勒作品中的一种秘法学式的思想,尤其是他对柏拉图和西蒙东的阅读。通过这一思想的重构,我们或者可以声称一种没有神秘主义的秘法学。这种存在于哲学和艺术中的秘法学思想,也是消费主义社会中成为“畜群”--也即去个体化--的一剂解药。 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第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浙江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CIHA)中国主席团成员、上海当代美术馆(PSA)、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美国克拉克高等研究院国际研究员(Sterling and Francine Clark Art Institute)、亚洲艺术文献库(Asia Art Archive)学术委员等。 许煜是器道哲学与技术研究网络的发起人,他于伦敦金匠学院在斯蒂格勒的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并在德国吕讷堡大学取得教授资格(Habilitation)。他目前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並自2015年起担任中国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每年春天与斯蒂格勒一起在杭州授课。他的多部专著已被翻譯成十多種語言,其中近作包括 Recursivity and Contingency (2019) 和 Art and Cosmotechnics (2021)。 *由中国美术学院与器道哲学与技术研究网络共同发起 Bernard Stiegler Memorial Lecture 2021 Thursday, 5 August 2021 20:00-21:30 (Beijing), 14:00-15:30 (Paris) https://wj.qq.com/s2/8775677/604b/registration deadline: 4th August The Research Network for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together with the China Academy of...

管怀宾 管怀宾, 1989年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现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东京艺术大学大学院博士后期课程毕业(博士学位)。现居中国杭州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 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中,管怀宾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感知方式,解构并溶入到自身的语言系统和作品构架之中;将中国古典造园美学融入其空间装置形态,他的作品总是扬溢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另类气质,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所显现浓郁的人文情怀与意境旨向;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广泛的延伸与拓展。多次参加越后妻有三年展、神户口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上海双年展等重要国际展事。 主要个展 2018年       [烁园——管怀宾作品展], 澳门艺术博物馆,中国,澳门, 2016年       [蚀光——管怀宾作品展], 杭州空谷艺术空间,中国,杭州, 2015年       [无人界——管怀宾作品展], 杭州人可艺术中心,中国,杭州, 2012年       [度园——管怀宾作品展], 三尚当代美术馆,中国,杭州, 2008年       [过/园——管怀宾作品展] ,苏州本色美术馆·中国苏州 2007年       [低空],井ART画廊 , 中国,上海 2004年       [诗人的回廊],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 ,日本,东京 2002年       [浸透的都市], 埼玉县立近代美术馆 ·日本,埼玉 2000年       [逍遥游],横浜美术馆,日本,横浜 1998年       [回旋的音], 埼玉县立近代美术馆·日本埼玉 1997年       [边缘航线],国立埼玉大学艺术画廊,日本,琦玉 主要群展 2020年      《雅集兴答——第六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特邀雅集艺术家 》浙江省美术馆,中国杭州 2019年      《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大鹏溪涌展场,中国深圳 2018年      《新编历史剧》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中国北京 2017年     《冷光——世纪之交的旅日五人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南京 2016年      [“别处即此处”大型装置艺术国际巡展],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中国青岛 2015年       [以身观身--中国行为艺术文献展2015],澳门艺术博物馆,中国澳门 2014年       [2014武汉第三届美术文献展],湖北美术馆,中国武汉 2013年       [第55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1979/today)]·意大利,威尼斯 2012年       [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2012中德文化年项目),德国卡塞尔 2011年       [时代精神—中国先锋艺术的精神],佛罗里达高尔夫海岸大学艺术画廊,美国,佛罗里达 2008年      [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2009],越后妻有、津南,日本,新泻 2007年      [神户双年展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