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ge Image

2019年12月30日 ,“铸金炼课 ”中国美术学院本科金课展开幕。展览展出了入围的三十二门本科年度金课,其中跨媒体艺术学院两门本科课程入选。分别为:动态视觉与声音现场(负责人:姚大钧)、叙事工程(负责人:牟森)。2019年1月9日,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第四届哲匠奖颁奖典礼,隆重表彰在研究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五位教师和获得[哲匠金课奖]的九门本科核心课程。 跨媒体艺术学院《叙事工程》本科课程荣获中国美术学院2019年度“哲匠金课奖” 课程负责人:牟森 课程成员:马原驰、朱朝晖、李京键、梅悦子、信阁、吴冰、周洁、赵炟 跨媒体艺术学院 叙事工程课程 空间面向—跨媒介巨构 金课展览现场 叙事工程-金课展览布展过程 摄影:赵炟 牟森老师作为哲匠金课获奖代表发言: 成就自己和成为自己 文/牟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感谢学院,感谢评审委员会。(我)获得哲匠金课奖,感到非常光荣。同时祝贺其他哲匠金课奖的获得者。我看了金课展里的所有课程,收获非常大。感受到了学院的力量。为中国美术学院骄傲。感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领导、同事和办公室,感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的领导、同事和办公室,没有你们的支持,课程的建设是不可想象的。感谢教学团队,感谢马原驰。感谢参加课程的跨媒体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和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生,尤其感谢2017级本科生,2019年(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上学期),他们参加了《呼喊与细语》和《李尔王》两个巨构课程项目,无日无夜,作战英勇,作风顽强。为他们感到骄傲。 本科课程是教学的前沿阵地,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有用”和“有效”。对社会有用,对同学有效。要培养有用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来的人觉得自己是有用的。 在建设金课课程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伦理课程的建设。除了不迟到,尊重公共卫生秩序这些基本价值观要求,我最近又开设了《成就学》课程。“Achievement(成就)”,这个词的词源是“完成某物”或“完成某事”。同学们要体会“完成”,学会“完成”。《成就学》作为伦理课程,源自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原理,人生的目的是要获得幸福感。成就自己是重要的手段,而且值得持续终生。 不管是同学,还是教师,都要学会“完成”,都要不断“成就”自己,目的是“成为自己”。“成为自己”是塞缪尔·贝克特终其一生的主题。2015年春季,我和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的约翰内斯·舒茨教授带领中国美术学院的同学和德国同学一起,举办了贝克特短剧工作坊,我们对贝克特的生平和作品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1923年,贝克特不到17岁,入读三一学院,和我们今天本科同学们的年龄一样。他的导师布朗教授的一段话深刻影响了他,“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毫无畏惧地去争取成为自己。” 成就自己是手段,成为自己是目的。愿以布朗教授这句话,与大家共勉。祝大家新年好,谢谢。 课程简述 叙事工程[Method Scenography]是牟森在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开设的核心课程。它是一种认知系统,也是一套呈现框架;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概念,也是路径和步骤;是公式,也是源流和案例;是观看制式,也是呈现方式。 作为课程体系,叙事工程有两个互为关联的面向:空间和时间。空间方向的课程线索为存在志-巨构,时间方向的课程线索为编年史-剧集,可称之为:展开和演化。空间方向和时间方向的共同理念和方法论是我们系的英文系名:Scenography。Media Scenography,媒介透视。 具体到空间课程方向,有三个层面:透视、存在志和巨构。 透视[Scenography]作为基本概念。这涉及看和呈现,包括如何看,看到什么;呈现什么,如何呈现。 存在志[Topologies]作为方法论。这是用地质学的概念去解析空间因素,用拓扑学的方式处理空间诸元素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巨构[Megastructure]作为创作品类。新陈代谢派成员槙文彦在《集合形象调查》中最早提出“巨构”的定义,他认为城市有三种原型:层级形式、巨构与集团形式。其中巨构型的城市指:“一个大型的架构,其中容纳了所有或者部分的城市功能。”他同时强调:“巨构的建造依赖于目前可行的技术。” 跨媒介巨构[Intermedia Megastructure]作为实践-教学-实践的范式,特点为:特定空间、特定主题、特定规模、特定时间段、多学科、跨媒介、超链接、主题式、多种叙事模式、多个艺术家、互为第一媒介——用策展的方式做演出,用演出的方式做展示设计。 展开[Details]-透视[Scenography]-拓扑[Topologies]-跨媒[Intermedia]-巨构[Megastructure]。如同沃纳·卡尔·海森堡所说:“因此世界表现为事件的复杂的交织物,其中不同的连接或者相互交替,或者相互覆盖,或者组合在一起,从而决定了整体的结构。” 跨媒介巨构教学 跨媒介巨构作为教学课程,培养目标是:整体构作能力的总叙事、整体媒介能力的总创作、整体运作能力的总制作。重要的不是媒介技术,而是媒介技术的用途。 跨媒介巨构项目,不管整合多少种类的媒介形态,空间本身都是第一媒介。一切都源自给定的特定空间,一切围绕特定空间条件展开,而不是通用的展示内容和形态适应于任何空间。这是跨媒介巨构区别于常规展示形态的最重要之处。 叙事工程,不管是空间面向的巨构,还是时间面向的剧集,有一些共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传递信息 赋予意义 激发情感 命名即主题 主题即结构 结构即意义 叙事意味着命名。命名意味着用明确的主题概括复杂的构造。命名就是赋予意义,是重中之重。 工程意味着各种连接技术。这些都是叙事工程的课程主体,每一项都由无数具体技术组成。 如果说叙事工程是整个架构或者说是构造,课程由结构和节奏两部分组成。通过分类、分列和分别,建立数列、序列和层级。场景、场面和场次,对应着场景、情景和图景。 教学的方式是: 概念-源流-案例-方法-技术-路径-步骤 目录-题目 分解-组合 部分-整体 整体-部分 叙事是透视,如何看?怎么看?工程则是呈现,如何构造?怎么构造?跨媒介巨构是将一系列不同的复杂媒介形态彼此组织在一起。巨构的每一个部分——从方案中最抽象的感觉到表现在不同媒介形态中的最小的实体细节,以及所有形态间的相互关系,完成一个规模与复杂性上的完美衔接。从工程角度,有五个公式: 数列 几何 比例 层级 方向 数列,关于数和量;几何,关于形和体; 比例,关于各部分的关系; 层级,关于序列;方向,关于意义。 如果将跨媒介巨构比喻为“世界”这个概念,那么,“世”:存在,时间、空间和超时空,时世,世纪;“界”:界面、界限、边界、界定,其实是媒介。比如皮肤作为界面,除了界面,它还同时是一种组织和系统,令人联想到复杂的连接性,生与死,局部坏死与整体存活,内和外之边界,内系统和外世界之界限,新陈代谢……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教学成果 在叙事工程课程体系下,媒介展演系的本科生已经完成了多次大规模的跨媒介巨构转换。 2018年,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展出的跨媒介巨构《第二十二条军规:一种连接》,是“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国际艺术节”展览中的“出逃”板块。由媒介展演系同学基于叙事工程课程,历时141天打造,其创作团队由16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完成。《第二十二条军规:一种连接》是以文学名著《第二十二条军规》为本的跨媒介巨构作品。它是由叙事主导的,是基于具体空间的,是非单一媒介的。它试图使不同的媒介最终“拼溶”(passage)在一起,形成一个叙事场,共同构建成一个表演性装置。 2019年,第五届跨媒体艺术节“演化论”在象山艺术公社举行。媒介展演系板块以“呼喊与细语”为名,以尤金·奥尼尔的名剧《大神布朗》为基础文本。主题是青春的选择和青春选择的结果。我们整合全系三个年级本科生与视觉中国研究院研究生共50人,在象山艺术公社的剧场空间,选取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历史的多个瞬间,展开了一场排演。这场排演将以跨媒介巨构的形式,对近两百年来人类“青年时期”的历史展开回望。 《失控:最后一局》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与叙事工程研究所出品的跨媒介巨构作品,也是媒介展演系与MSG团队(Media Scenography Group)在2019年的第二个跨媒介巨构项目。此次展览,基于媒介展演系的核心课程——叙事工程,以2017级17位三年级本科生为创作主体,结合西湖计划具体空间,对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进行了重新结构与二次排演。 《失控:最后一局》的叙事结构借鉴小说文体的“部-章-节”三个层级,将《李尔王》的五幕对应为五部,二十五场对应为二十五章,并有音乐IRREVERSIBLE、灯光INSIDE、景观RIPENESS IS ALL番外三章的数列结构。 五部对应五大空间,二十五章对应原始文本中的二十五个具体动作。在此之下,每章又各自分有一至四个不等的小节,每节对应一件本科及研究生具体创作,品类涵盖装置、摄影、雕塑、影像、声音、场景模型等具体媒介。加音乐四节、灯光五节、景观五节,《失控:最后一局》最终包含作品四十八节,由此,将《李尔王》切割成为四十八个瞬间,并在一个展览之中同时释放。 此次跨媒介巨构项目于2020年1月3日在西湖计划空间展开。 教学过程 ...

自由艺术工作室(Free Art Studio) 基于进一步推进跨媒体艺术专业学科建设以及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需求,跨媒体艺术学院在目前三个系(实验艺术系、开放媒体系、媒介展演系)的基础上,正式新辟自由艺术专业方向,增设自由艺术工作室,自2020年起,全面展开本科教学。工作室教师由活跃于当下艺术生态中的艺术家、策展人、学者共同组成。 科系简介: 自由艺术工作室,关注行进中的艺术现象和行业前沿规则,积极参与社会性的艺术对话。我们以自由艺术为前提,激发感受力与创造力,在无限表达方式与技术媒介成为可能的今天,珍视自由给予个体的有限选择和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强调,以个体在艺术实践中的切身局限为中介,开放艺术观点,尊重个体差异,引导自由选择,以真实的艺术态度和自由的感知出入艺术与媒体的边界。 育人目标: 自由艺术工作室强调想象力的先行,培养个体独立的判断与态度以及语言系统的建立;鼓励个体或团体及时走入当下艺术现场,把握艺术在质疑与答案之间,现实与想象之间,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呈现,成为在当下艺术领域获得持续发声的自主个体。 专业特色: 鉴于艺术日趋专业化,教育过于成果化的导向,自由艺术工作室的课程设计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建构,问题意识和试错精神的培养;我们的教学以创作为核心,以有限为前提,以媒介为发端,以问题为导向,以展览为呈现等“游戏”规则的建构,贯穿始终,并期待融超艺术规则的意外和创造。 教研团队 : 主任:张辽源   副主任:蒋竹韵 教师:吴美纯、吴珏辉 教师研究方向: 张辽源:能看的方式和所见的形式 蒋竹韵:媒体艺术 吴美纯:区域感知、混合现实、艺术延展 吴珏辉:交互艺术、动态装置、虚拟感官、身体与媒介反应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 of further promoting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intermedia art specialty and perfecting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the School of Intermedia Art has formally set the Literal Arts specialty and built the Free...

基于进一步推进跨媒体艺术专业学科建设以及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需求,跨媒体艺术学院在目前三个系(实验艺术系、开放媒体系、媒介展演系)的基础上,正式新辟自由艺术专业方向,增设自由艺术工作室,自2020年起,全面展开本科教学。工作室教师由活跃于当下艺术生态中的艺术家、策展人、学者共同组成。 自由艺术工作室 简介 自由艺术工作室,关注行进中的艺术现象和行业前沿规则,积极参与社会性的艺术对话。我们以自由艺术为前提,激发感受力与创造力,在无限表达方式与技术媒介成为可能的今天,珍视自由给予个体的有限选择和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强调,以个体在艺术实践中的切身局限为中介,开放艺术观点,尊重个体差异,引导自由选择,以真实的艺术态度和自由的感知出入艺术与媒体的边界。 育人目标 自由艺术工作室强调想象力的先行,培养个体独立的判断与态度以及语言系统的建立;鼓励个体或团体及时走入当下艺术现场,把握艺术在质疑与答案之间,现实与想象之间,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呈现,成为在当下艺术领域获得持续发声的自主个体。 专业特色 鉴于艺术日趋专业化,教育过于成果化的导向,自由艺术工作室的课程设计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建构,问题意识和试错精神的培养;我们的教学以创作为核心,以有限为前提,以媒介为发端,以问题为导向,以展览为呈现等“游戏”规则的建构,贯穿始终,并期待融超艺术规则的意外和创造。 教研团队 主任:张辽源 副主任:蒋竹韵 教师:吴美纯、吴珏辉 张辽源 1980年出生, 工作生活于杭州。 张辽源2009开始将工作方向集中于视觉现象本身,开始了关于光线、成像、观看方式等与此相关媒介的“反向式”研究和创作,让媒介的结构成为观看的对象,探讨视觉经验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 2016开始了新的影像项目,关注影像数字媒介的技术逻辑,利用这个系统的自身结构进行创作,展开想象。近几年,张辽源开始以“观看”为切入点,察考当下艺术系统内的语言现象和媒介机制 ,重新看待形式对观念世界的输入作用,以及由它所引发的我们在现实和精神世界中的种种状态,在创作上更直接的通过对形式拆解式的再使用来浮现它与我们观念活动的密切关系。 主要个展:2018  《放映》 博而励画廊  北京、《取景》  箭厂空间   北京2017  《半发酵》茶部×张辽源  想象力学实验室 杭州2016    文化馆项目42期:《升级》 2008   《一个展览》 比翼艺术中心,上海 主要群展:2019  深港建筑双年展2019  盐田分展 深圳 、北京当代艺术展2019 全国农业展览馆 博而励画廊、《可善的陌生》UNArt艺术中心  上海、《释放全景》深圳坪山新媒体艺术节 深圳2018 《在场》 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中国美术学院 杭州、《花鸟集》 想象力学实验室 杭州2017 《复相 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 广东美术馆、《掩体-对白》  掩体空间 北京2016 《南方-引力》深圳新媒体艺术节 深圳、《事件的地貌》 深圳OCAT艺术中心、《 运动花园》东京惠比寿国际影像艺术祭 东京写真美术馆2015 《大概》上海仁庐空间 上海2013 《ON | 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 尤伦斯艺术中心 北京2012 《明室》泰康空间  北京 2011 《 超有机/一个独特研究视角和实验》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 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 》...

世界戏剧 | 产学研·产业链计划 跨媒介巨构 失控:最后一局 Out of Control: Endgame 文本 | 威廉·莎士比亚《李尔王》 开幕现场 摄影 | 朱朝晖 展览《失控:最后一局》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与叙事工程研究所出品的跨媒介巨构作品。此次媒介展演系以2017级三年级本科生为创作主体,结合西湖计划具体空间,对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进行了重新结构与二次排演。 2020年新年伊始,我们在西湖计划空间举行了展览开幕式。由西湖计划联合合伙人高雯瑛女士主持开幕,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高士明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 管怀宾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兼书记 杨振宇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文涛老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 姚大钧教授、井上文化 周开井先生等多位嘉宾莅临展览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教授在看完展览后评价: 这个展览的呈现方式解决了一个问题:这些形式从哪里来?从一个文本出发。不管你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从它开始。先认命,然后你会发现每一个人,他最后所有的创造性,所有的理解,都是指向那个东西的。他理解的可能会有偏差,甚至会有一些误读,但是没有问题。他开始拥有了一个开始的理由。其实所有艺术界的人,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开始的理由。所以我觉得森老的课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认命。认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最后我建议大家自己每个人单独的走一遍,你可能根本没有读过李尔王也没问题。但是在这里面他们形成的叙事,和所有呈现的信息,将由你们自己来重新构造。 在展览开幕仪式结束以后,高院长又独自一人深入展厅内部,展开他自己的叙事构造。 摄影 | 谌文君 “这帮年轻人的影响力将远远超过展览本身,这对个人或学科而言,影响深远。"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指出,过程中展现的鲜活探索和协同作战精神最值得盛赞。“(牟森)不断在给我惊喜。这次叙事工程获得金课之名是实至名归。”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文涛认为牟森的作战部队非常有战斗力,而他走过现场那段通道时想到了一句话:教育就是从“做”中学。 摄影 | 谌文君 展览总叙事—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系主任牟森在展览前言中提到: 如果只允许用一个字描述《李尔王》,我选孽。《李尔王》的主题是孽,不是罪。自作孽,不可救。连救赎的可能都没有,这也是《李尔王》的主题。我还写过:文本解释的可能性无穷。比如,用‘惊’和‘精’的各两组词来解《李尔王》:惊慌失措、惊心动魄和精疲力竭、精尽人亡。《李尔王》是结构精美和主题多义的典范。比如,它是一个自由选择和自我承担的故事。这一次,我们以《李尔王》为文本出发点,在展场呈现“长篇小说”。《李尔王》第五幕第2场,埃德加对要自寻短见的父亲说:“ Ripeness is all。”卞之琳译为:“成熟就是一切。”朱生豪译为:“你应该耐心忍受天命的安排。”我更喜欢另外一种译法:“丰饶即一切。” 摄影 | 徐弋洲 特别值得感谢的是,在展览开展第一日,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就莅临展览现场,他也是失控:最后一局开展当日的第一位观众。他在现场说: 美院是培养诗人的地方。我喜欢这种荒原的调性。在西湖的地下,有一片荒原。 展览现场图集 摄影师 | 朱朝晖 谌文君 人青 王若兰 徐弋洲 马原驰 展览介绍 《失控:最后一局》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2019年的第二个跨媒介巨构项目。此次媒介展演系以2017级三年级本科生为创作主体,结合西湖计划具体空间,对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进行了重新结构与二次排演。 《失控:最后一局》的叙事结构借鉴小说文体的“部-章-节”三个层级,将《李尔王》的五幕对应为五部,二十五场对应为二十五章,并有音乐IRREVERSIBLE、灯光INSIDE、景观RIPENESS IS ALL番外三章的数列结构。五大部各借文本中一名死者之口,以一句台词为题,提示此部内容。 从第一部至第五部标题依次为:  一、在多佛的悬崖。葛罗斯特:“疯子领着瞎子走路,正是这时代的病态。”  二、在城堡中厅堂。埃德蒙:“本性,你是我的女神。”  三、在农舍一室。仆人甲:“你还剩一只眼睛,能看到他们的报应。”  四、在荒原。李尔:“我们为来到这个满是傻瓜的大舞台而哭。”  五、在英军营地。科迪利娅:“没有,我的父亲。” 五部对应五大空间,二十五章对应原始文本中的二十五个具体动作。在此之下,每章又各自分有一至四个不等的小节,每节对应一件本科及研究生具体创作,品类涵盖装置、摄影、雕塑、影像、声音、场景模型等具体媒介。加音乐四节、灯光五节、景观五节,《失控:最后一局》最终包含作品四十八节,由此,将《李尔王》切割成为四十八个瞬间,并在一个展览之中同时释放。 展览信息 展期  | 2020年1月3日—2月29日 11am—7pm 周一周二闭馆,春节假期1月20日—2月4日闭馆 地点  | 西湖计划杭州市上城区西湖大道220号西湖创意谷6号楼地下二层 / 地铁1号线定安路站B出口 出品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叙事工程研究所 主办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西湖计划 Open Hours: Jan. 3 to Feb....

2019年12月,经全国各高校网上申报、高校主管部门审核,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投票,教育部认定了40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2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跨媒体艺术专业 专业定位 中国美术学院经新媒体系和综合艺术系近10年的实验性教学探索,2010年,于国内率先创立跨媒体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专业经5年建设发展成熟,申报教育部目录外新增专业成功(专业代码:130408TK)。这是国内第一所直面媒介技术变革与文化变迁的"当代艺术学院",被美国《亚太艺术杂志》评为“亚洲最值得期待的艺术教育机构”。作为跨媒体艺术教育的先驱,本专业坚持学校“三美”育人理想和“四通”人才培养要求,以内外打通、跨界互动为基本思路,以媒体中发掘创意,技术中发显人文为教育宗旨,通过建立新艺科“想象+创造双螺旋”式教学机制,互通共生的国际“超学院”结构形成“媒体创意、艺术创作、文化研究、策展实践”的教育格局,在国际平台推动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 人才培养 致力于培养掌握媒体技术、具有实验精神和深厚造型基础的当代艺术与新兴媒体产业的创作型人才,同时培养学生树立个人鲜明的文化评判力,掌握具有想象力的艺术语言,呈现对社会和生活独特而理性的反思。 专业特色 实验艺术系强化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的实验性及前瞻性。注重从技术和观念的角度,以实验精神探索跨媒介表现的叙事潜能。在教学中,强调对接当代艺术现场和跨媒体语境下的社会需求,以课题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为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执行力和落地能力,并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内化于教学过程中。 开放媒体系 在国际化的高科技创作中,强调面对并反思当下中国独特的网络社会生态。当前的训练与研发重点在于: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手机艺术、未来书写、未来山水、实时动态影音现场、社交媒体艺术、声音艺术、程序艺术、科幻影剧等方向。并且,推行媒体研发、创作实验、项目实践同步开展的实验教学机制,与中国美术学院virREAL艺术科技实验中心等研发机构紧密结合,同时培养、训练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 媒介展演系 强调媒介融合与叙事建构。面向当代社会的整体艺术环境,聚焦媒体/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多种媒介手段的创造性综合运用与跨界融合;推行以“真题真做”为特征的“项目制”教学,促进学生的视眼界提升、能力训练与观念塑形;并以多元化、前沿性的教学实践和创作研究,推动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关怀、开放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实践型人才培养。 自由艺术工作室 鉴于艺术日趋专业化,教育过于成果化的导向,自由艺术工作室的课程设计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建构,问题意识和试错精神的培养;我们的教学以创作为核心,以有限为前提,以媒介为发端,以问题为导向,以展览为呈现等“游戏”规则的建构,贯穿始终,并期待融超艺术规则的意外和创造。 师资队伍 跨媒体艺术专业拥有由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先行者与领军者,国内最著名的策展人与艺术理论家,当代艺术界的学术权威和明星人物以及诸多深谙媒体艺术的知名艺术家组成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教研团队。本科教学中聘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为本科生授课,全面导入客座教授方式,聘请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国内外专家、教授和艺术家,以工作坊形式充实日常的教学和科研。 学院院长:管怀宾 教授 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文涛 副研究员 学院副院长:姚大钧 教授 实验艺术系 高世强(系主任)、管怀宾、朱玺、汤南南、高芙雁 开放媒体系 姚大钧(系主任)、真锅大度 Daito Manabe(外聘)、Christian von Borries(外聘)、Alessandro Ludovico(外聘) 媒介展演系 牟森( 系主任)、崔鲁海、马原驰 自由艺术工作室 张辽源(系主任)、蒋竹韵(副主任)、吴美纯、吴珏辉 校内研究所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高世名(所长)、张颂仁、卢杰、陆兴华、陈光兴、皮力、姜珺、陈界仁、王智明、Raqs Media Collective、高初、唐晓林、刘畑 基本视觉研究所 范厉(代所长)、张辽源 总体艺术研究所 邱志杰(所长)、杨劲松、汤南南、宋振、谭斌 空间影像研究所 高世强(所长)、乌苏拉•潘汉斯-比勒、杜庆春、牟森、董冰峰、范厉、颜俊杰、刘恪、陈雨、缪晓辉、卢意 网络社会研究所 黄孙权(所长)、许煜、范凌、李振华 影像档案与研究中心 高世强(主任)、董冰峰、吴穹 客座教授及研究员 贝尔纳•斯蒂格勒、乌苏拉•潘汉斯-比勒、约翰•哈托、大卫•乔斯利特、董冰峰、陈界仁、汪建伟、张颂仁、陆兴华、刘韡、真锅大度等 专业资源 专业现拥有由3个专业系科、1个专业工作室、5个校内研究所、多个校外研究所,以及由8个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室集群;建成了两个省级以上的实验教学中心,包括浙江省“十二五”示范实验教学中心——跨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跨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专业系科+校内研究所/中心+校外研究所”的组织架构。 拥有专业藏书及影音资料近3千册,价值1000多万元的实验与研创设备,其中包括共享式网络高性能计算平台,3D立体环幕系统,影音展演集成控制灯系统,高清专业级演播系统等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跨学科的当代艺术教学系统和一个当代艺术、视觉文化互动共生的教研平台。 教研成果 2015年跨媒体艺术专业发展成熟,成为教育部目录外新增专业,2017年获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跨媒体艺术专业所在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艺术学门类评估中,一级学科排名第一,为A+学科,排名1/93,进入前1%。 近年来,本专业屡获国家级、省级科研奖项。2016年由本专业教师团队参与的《基于“内外打通、跨界互动”的跨媒体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项目《媒体创意与策划高层次文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构》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媒体创意策划人才培养项目》及《中德实验影像展》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 毕业生培养 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或任职于国内多家重要艺术机构以及主流媒体或阿里巴巴及网易等大型网络公司;或创办媒体策划和文化创意公司;并且,还有诸多已毕业的学生作为自由艺术家活跃于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国内外重要当代艺术大展,受到了当代艺术界的关注。另一方面,已毕业的学生创作成果丰硕,曾获得包括“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TASML/DSL驻留艺术家大奖”、“ACC年度青年艺术家奖”、“OCAT皮埃尔•于贝尔奖”等各类专业奖项。 代表事件 2019跨媒体艺术节 2018国际跨媒体艺术节 2017国际跨媒体艺术节暨未来媒体/艺术宣言展 2016跨媒体艺术节 2015国际跨媒体艺术节 今后,我们将持续推进“跨媒体艺术”专业建设,深化专业课程体系,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跨学科、跨领域当代艺术人才而努力。 ...

世界戏剧 | 产学研·产业链计划 跨媒介巨构 失控:最后一局 Out of Control: Endgame 文本 | 威廉·莎士比亚《李尔王》  开幕  | 2020年1月3日 4pm  展期  | 2020年1月3日—2月29日 11am—7pm 周一周二闭馆,春节假期1月20日—2月4日闭馆  地点  | 西湖计划 杭州市上城区西湖大道220号西湖创意谷6号楼地下二层 / 地铁1号线定安路站B出口  出品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叙事工程研究所  主办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西湖计划 World Drama |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 Industrial Chain Project Intermedia Megastructure Out of Control: Endgame Based on the script of King Lear by William Shakespeare Opening: Jan. 3, 2020.4pm Open Hours: Jan. 3 to Feb. 29, 2020. 11am—7pm Closed on Monday, Tuesday, and public holi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