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展演系

2019年12月30日 ,“铸金炼课 ”中国美术学院本科金课展开幕。展览展出了入围的三十二门本科年度金课,其中跨媒体艺术学院两门本科课程入选。分别为:动态视觉与声音现场(负责人:姚大钧)、叙事工程(负责人:牟森)。2019年1月9日,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第四届哲匠奖颁奖典礼,隆重表彰在研究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五位教师和获得[哲匠金课奖]的九门本科核心课程。 跨媒体艺术学院《叙事工程》本科课程荣获中国美术学院2019年度“哲匠金课奖” 课程负责人:牟森 课程成员:马原驰、朱朝晖、李京键、梅悦子、信阁、吴冰、周洁、赵炟 跨媒体艺术学院 叙事工程课程 空间面向—跨媒介巨构 金课展览现场 叙事工程-金课展览布展过程 摄影:赵炟 牟森老师作为哲匠金课获奖代表发言: 成就自己和成为自己 文/牟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感谢学院,感谢评审委员会。(我)获得哲匠金课奖,感到非常光荣。同时祝贺其他哲匠金课奖的获得者。我看了金课展里的所有课程,收获非常大。感受到了学院的力量。为中国美术学院骄傲。感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领导、同事和办公室,感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的领导、同事和办公室,没有你们的支持,课程的建设是不可想象的。感谢教学团队,感谢马原驰。感谢参加课程的跨媒体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和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生,尤其感谢2017级本科生,2019年(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上学期),他们参加了《呼喊与细语》和《李尔王》两个巨构课程项目,无日无夜,作战英勇,作风顽强。为他们感到骄傲。 本科课程是教学的前沿阵地,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有用”和“有效”。对社会有用,对同学有效。要培养有用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出来的人觉得自己是有用的。 在建设金课课程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伦理课程的建设。除了不迟到,尊重公共卫生秩序这些基本价值观要求,我最近又开设了《成就学》课程。“Achievement(成就)”,这个词的词源是“完成某物”或“完成某事”。同学们要体会“完成”,学会“完成”。《成就学》作为伦理课程,源自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原理,人生的目的是要获得幸福感。成就自己是重要的手段,而且值得持续终生。 不管是同学,还是教师,都要学会“完成”,都要不断“成就”自己,目的是“成为自己”。“成为自己”是塞缪尔·贝克特终其一生的主题。2015年春季,我和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的约翰内斯·舒茨教授带领中国美术学院的同学和德国同学一起,举办了贝克特短剧工作坊,我们对贝克特的生平和作品都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1923年,贝克特不到17岁,入读三一学院,和我们今天本科同学们的年龄一样。他的导师布朗教授的一段话深刻影响了他,“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毫无畏惧地去争取成为自己。” 成就自己是手段,成为自己是目的。愿以布朗教授这句话,与大家共勉。祝大家新年好,谢谢。 课程简述 叙事工程[Method Scenography]是牟森在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开设的核心课程。它是一种认知系统,也是一套呈现框架;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概念,也是路径和步骤;是公式,也是源流和案例;是观看制式,也是呈现方式。 作为课程体系,叙事工程有两个互为关联的面向:空间和时间。空间方向的课程线索为存在志-巨构,时间方向的课程线索为编年史-剧集,可称之为:展开和演化。空间方向和时间方向的共同理念和方法论是我们系的英文系名:Scenography。Media Scenography,媒介透视。 具体到空间课程方向,有三个层面:透视、存在志和巨构。 透视[Scenography]作为基本概念。这涉及看和呈现,包括如何看,看到什么;呈现什么,如何呈现。 存在志[Topologies]作为方法论。这是用地质学的概念去解析空间因素,用拓扑学的方式处理空间诸元素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巨构[Megastructure]作为创作品类。新陈代谢派成员槙文彦在《集合形象调查》中最早提出“巨构”的定义,他认为城市有三种原型:层级形式、巨构与集团形式。其中巨构型的城市指:“一个大型的架构,其中容纳了所有或者部分的城市功能。”他同时强调:“巨构的建造依赖于目前可行的技术。” 跨媒介巨构[Intermedia Megastructure]作为实践-教学-实践的范式,特点为:特定空间、特定主题、特定规模、特定时间段、多学科、跨媒介、超链接、主题式、多种叙事模式、多个艺术家、互为第一媒介——用策展的方式做演出,用演出的方式做展示设计。 展开[Details]-透视[Scenography]-拓扑[Topologies]-跨媒[Intermedia]-巨构[Megastructure]。如同沃纳·卡尔·海森堡所说:“因此世界表现为事件的复杂的交织物,其中不同的连接或者相互交替,或者相互覆盖,或者组合在一起,从而决定了整体的结构。” 跨媒介巨构教学 跨媒介巨构作为教学课程,培养目标是:整体构作能力的总叙事、整体媒介能力的总创作、整体运作能力的总制作。重要的不是媒介技术,而是媒介技术的用途。 跨媒介巨构项目,不管整合多少种类的媒介形态,空间本身都是第一媒介。一切都源自给定的特定空间,一切围绕特定空间条件展开,而不是通用的展示内容和形态适应于任何空间。这是跨媒介巨构区别于常规展示形态的最重要之处。 叙事工程,不管是空间面向的巨构,还是时间面向的剧集,有一些共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传递信息 赋予意义 激发情感 命名即主题 主题即结构 结构即意义 叙事意味着命名。命名意味着用明确的主题概括复杂的构造。命名就是赋予意义,是重中之重。 工程意味着各种连接技术。这些都是叙事工程的课程主体,每一项都由无数具体技术组成。 如果说叙事工程是整个架构或者说是构造,课程由结构和节奏两部分组成。通过分类、分列和分别,建立数列、序列和层级。场景、场面和场次,对应着场景、情景和图景。 教学的方式是: 概念-源流-案例-方法-技术-路径-步骤 目录-题目 分解-组合 部分-整体 整体-部分 叙事是透视,如何看?怎么看?工程则是呈现,如何构造?怎么构造?跨媒介巨构是将一系列不同的复杂媒介形态彼此组织在一起。巨构的每一个部分——从方案中最抽象的感觉到表现在不同媒介形态中的最小的实体细节,以及所有形态间的相互关系,完成一个规模与复杂性上的完美衔接。从工程角度,有五个公式: 数列 几何 比例 层级 方向 数列,关于数和量;几何,关于形和体; 比例,关于各部分的关系; 层级,关于序列;方向,关于意义。 如果将跨媒介巨构比喻为“世界”这个概念,那么,“世”:存在,时间、空间和超时空,时世,世纪;“界”:界面、界限、边界、界定,其实是媒介。比如皮肤作为界面,除了界面,它还同时是一种组织和系统,令人联想到复杂的连接性,生与死,局部坏死与整体存活,内和外之边界,内系统和外世界之界限,新陈代谢……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教学成果 在叙事工程课程体系下,媒介展演系的本科生已经完成了多次大规模的跨媒介巨构转换。 2018年,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展出的跨媒介巨构《第二十二条军规:一种连接》,是“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国际艺术节”展览中的“出逃”板块。由媒介展演系同学基于叙事工程课程,历时141天打造,其创作团队由16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完成。《第二十二条军规:一种连接》是以文学名著《第二十二条军规》为本的跨媒介巨构作品。它是由叙事主导的,是基于具体空间的,是非单一媒介的。它试图使不同的媒介最终“拼溶”(passage)在一起,形成一个叙事场,共同构建成一个表演性装置。 2019年,第五届跨媒体艺术节“演化论”在象山艺术公社举行。媒介展演系板块以“呼喊与细语”为名,以尤金·奥尼尔的名剧《大神布朗》为基础文本。主题是青春的选择和青春选择的结果。我们整合全系三个年级本科生与视觉中国研究院研究生共50人,在象山艺术公社的剧场空间,选取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历史的多个瞬间,展开了一场排演。这场排演将以跨媒介巨构的形式,对近两百年来人类“青年时期”的历史展开回望。 《失控:最后一局》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与叙事工程研究所出品的跨媒介巨构作品,也是媒介展演系与MSG团队(Media Scenography Group)在2019年的第二个跨媒介巨构项目。此次展览,基于媒介展演系的核心课程——叙事工程,以2017级17位三年级本科生为创作主体,结合西湖计划具体空间,对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进行了重新结构与二次排演。 《失控:最后一局》的叙事结构借鉴小说文体的“部-章-节”三个层级,将《李尔王》的五幕对应为五部,二十五场对应为二十五章,并有音乐IRREVERSIBLE、灯光INSIDE、景观RIPENESS IS ALL番外三章的数列结构。 五部对应五大空间,二十五章对应原始文本中的二十五个具体动作。在此之下,每章又各自分有一至四个不等的小节,每节对应一件本科及研究生具体创作,品类涵盖装置、摄影、雕塑、影像、声音、场景模型等具体媒介。加音乐四节、灯光五节、景观五节,《失控:最后一局》最终包含作品四十八节,由此,将《李尔王》切割成为四十八个瞬间,并在一个展览之中同时释放。 此次跨媒介巨构项目于2020年1月3日在西湖计划空间展开。 教学过程 ...

世界戏剧 | 产学研·产业链计划 跨媒介巨构 失控:最后一局 Out of Control: Endgame 文本 | 威廉·莎士比亚《李尔王》 开幕现场 摄影 | 朱朝晖 展览《失控:最后一局》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与叙事工程研究所出品的跨媒介巨构作品。此次媒介展演系以2017级三年级本科生为创作主体,结合西湖计划具体空间,对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进行了重新结构与二次排演。 2020年新年伊始,我们在西湖计划空间举行了展览开幕式。由西湖计划联合合伙人高雯瑛女士主持开幕,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高士明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 管怀宾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兼书记 杨振宇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 文涛老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 姚大钧教授、井上文化 周开井先生等多位嘉宾莅临展览开幕式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教授在看完展览后评价: 这个展览的呈现方式解决了一个问题:这些形式从哪里来?从一个文本出发。不管你感兴趣还是不感兴趣,从它开始。先认命,然后你会发现每一个人,他最后所有的创造性,所有的理解,都是指向那个东西的。他理解的可能会有偏差,甚至会有一些误读,但是没有问题。他开始拥有了一个开始的理由。其实所有艺术界的人,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开始的理由。所以我觉得森老的课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认命。认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最后我建议大家自己每个人单独的走一遍,你可能根本没有读过李尔王也没问题。但是在这里面他们形成的叙事,和所有呈现的信息,将由你们自己来重新构造。 在展览开幕仪式结束以后,高院长又独自一人深入展厅内部,展开他自己的叙事构造。 摄影 | 谌文君 “这帮年轻人的影响力将远远超过展览本身,这对个人或学科而言,影响深远。"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指出,过程中展现的鲜活探索和协同作战精神最值得盛赞。“(牟森)不断在给我惊喜。这次叙事工程获得金课之名是实至名归。”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文涛认为牟森的作战部队非常有战斗力,而他走过现场那段通道时想到了一句话:教育就是从“做”中学。 摄影 | 谌文君 展览总叙事—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系主任牟森在展览前言中提到: 如果只允许用一个字描述《李尔王》,我选孽。《李尔王》的主题是孽,不是罪。自作孽,不可救。连救赎的可能都没有,这也是《李尔王》的主题。我还写过:文本解释的可能性无穷。比如,用‘惊’和‘精’的各两组词来解《李尔王》:惊慌失措、惊心动魄和精疲力竭、精尽人亡。《李尔王》是结构精美和主题多义的典范。比如,它是一个自由选择和自我承担的故事。这一次,我们以《李尔王》为文本出发点,在展场呈现“长篇小说”。《李尔王》第五幕第2场,埃德加对要自寻短见的父亲说:“ Ripeness is all。”卞之琳译为:“成熟就是一切。”朱生豪译为:“你应该耐心忍受天命的安排。”我更喜欢另外一种译法:“丰饶即一切。” 摄影 | 徐弋洲 特别值得感谢的是,在展览开展第一日,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就莅临展览现场,他也是失控:最后一局开展当日的第一位观众。他在现场说: 美院是培养诗人的地方。我喜欢这种荒原的调性。在西湖的地下,有一片荒原。 展览现场图集 摄影师 | 朱朝晖 谌文君 人青 王若兰 徐弋洲 马原驰 展览介绍 《失控:最后一局》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2019年的第二个跨媒介巨构项目。此次媒介展演系以2017级三年级本科生为创作主体,结合西湖计划具体空间,对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进行了重新结构与二次排演。 《失控:最后一局》的叙事结构借鉴小说文体的“部-章-节”三个层级,将《李尔王》的五幕对应为五部,二十五场对应为二十五章,并有音乐IRREVERSIBLE、灯光INSIDE、景观RIPENESS IS ALL番外三章的数列结构。五大部各借文本中一名死者之口,以一句台词为题,提示此部内容。 从第一部至第五部标题依次为:  一、在多佛的悬崖。葛罗斯特:“疯子领着瞎子走路,正是这时代的病态。”  二、在城堡中厅堂。埃德蒙:“本性,你是我的女神。”  三、在农舍一室。仆人甲:“你还剩一只眼睛,能看到他们的报应。”  四、在荒原。李尔:“我们为来到这个满是傻瓜的大舞台而哭。”  五、在英军营地。科迪利娅:“没有,我的父亲。” 五部对应五大空间,二十五章对应原始文本中的二十五个具体动作。在此之下,每章又各自分有一至四个不等的小节,每节对应一件本科及研究生具体创作,品类涵盖装置、摄影、雕塑、影像、声音、场景模型等具体媒介。加音乐四节、灯光五节、景观五节,《失控:最后一局》最终包含作品四十八节,由此,将《李尔王》切割成为四十八个瞬间,并在一个展览之中同时释放。 展览信息 展期  | 2020年1月3日—2月29日 11am—7pm 周一周二闭馆,春节假期1月20日—2月4日闭馆 地点  | 西湖计划杭州市上城区西湖大道220号西湖创意谷6号楼地下二层 / 地铁1号线定安路站B出口 出品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叙事工程研究所 主办  |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西湖计划 Open Hours: Jan. 3 to Feb....

列岛·影像志IMAGE:A GRAIN OF THE ISLANDS初章 | 石浦2019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社会实践课程纪实摄影汇报展 展览现场 2019年11月11日,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共有5个展览同时开展。列岛·影像志—跨媒体艺术学院社会实践课程汇报展作为其中之一,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教务处处长曹晓阳教授、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教授、跨媒体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文涛老师、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姚大钧教授、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系主任高世强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所长高初老师、跨媒体艺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所长黄孙权老师、跨媒体艺术学院唐晓林老师,以及此次社会实践课程的带队老师——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系主任牟森老师、马原驰老师和特邀纪实摄影师朱朝晖到场参与展览开幕式。 本次展览还得到跨媒体艺术学院分管领导的充分认可,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老师在展览开幕前日特意莅临展览现场,与牟森老师、策展人朱朝晖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高士明老师莅临展览现场 摄影|梅悦子 高士明老师: “课程介绍中森老说的‘对象世界是梦幻之地’是特别重要的。以及‘距离与温度’、‘想法与办法’、‘认知与感知’这三组概念也很准确。对于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基本训练,接下去就可以从每一张作品开始解析叙事,正是西岸2013影像特展的主题:解像力。摄影对于绘画最大的改变,是视觉的序列感。所有摄影作品极少数可以像古典油画那样,一件就是一个世界的,大多数,必须要在一个系列中,它才能成立,现在绘画也是要有一个系列才能成立。” 摄影对于绘画最大的改变,是视觉的序列感。所有摄影作品极少数可以像古典油画那样,一件就是一个世界的,大多数,必须要在一个系列中,它才能成立,现在绘画也是要有一个系列才能成立。” 展览开幕现场 摄影|王若兰 牟森老师 : “感谢各位到场的老师,这是跨媒体艺术学院今年三组下乡课程之一,也是我和马原驰第一次带下乡课程。下乡成员有跨媒体艺术学院大二、大三、大四本科生和研究生,一共55人。我要特别说明一下,我前言里写到的‘对象世界’,是从曹晓阳老师这边听到的。我要特别感谢曹老师,还有我们的特聘导师朱朝晖老师、以及高初老师也给我们同学做了一个开场讲座,包括我们的教学团队马原驰、梅悦子等,最重要的是向文涛老师报告,我们全员安全。” 管怀宾老师发言现场 摄影|谌文君 管怀宾老师 : “这堂森老带队,作为跨媒体艺术学院的社会实践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启示。美院的社会实践课程是在过去的下乡课程基础上延续过来的。跨媒体艺术学院从建院以来,一直将社会实践课程作为我们教学的关注重点,也是我们借由媒体艺术通向社会、进入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艺术是你对社会、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知,再回馈到自身,如何认识如何感受,正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对社会实践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方向的认识。 实际上,艺术家对社会的反应就决定你能不能形成一种敏感的个人语言。我们拿着相机去记录社会,不只是记录一个外在世界,或者说拍点什么,而是拿着武器表达自身的态度、修养和立场。 在这次下乡之前,森老已经有了很好的课程编排,包括高初老师的开场讲座以及朱朝晖老师深度的介入。其中关于展览的方式:每个同学选出一张照片作为展示,我认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当你在上千张照片中选出一张的时候,这张作品能不能代表你,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实践课程其实是一个通道,一面是去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另一面是最终回归到自己的消化系统。 最后谢谢大家,恭喜所有参加课程的同学收获满满,感谢森老团队,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展览。” 曹晓阳老师发言现场 摄影|人青 曹晓阳老师 : “前两天我看到森老转发的这个课程推送,因为我们很少去转发各个学院的下乡链接,这个课程,我一看就转发了,为什么?虽然我对跨媒体艺术不了解,但是作为一个视觉工作者,看了这一幅幅的图像,从这个图像上我就能感受到这门课一定成功了。所以我毫不犹豫的转发了。 我在后来多年的教学中逐步体会到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在讲我们有一个世界,但是实际上下乡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的一个机会,就是把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给丢掉。我们到了另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人、这个地方的事、这个地方的空间形态和他们种种的生活方式,当你走进它的时候,才能让你重新构建一个社会模型。这个时候社会变得具体了,而不是抽象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也就是我们艺术学院为什么对下乡那么执着,那么迷恋,这绝不是简单的风景问题。这个风景里包含的内容是非常深的,也是非常接地的。我觉得对于跨媒体而言,这一次影像志,是每一个同学的影像志,在二年级阶段,我看了森老的前言:“距离与温度”、“想法与办法”、“认知与感知”,这三点非常的准确。下乡实际上是一个课程的模式,它形成这样一套教学方法,要持之以恒的磨练一段时间,一点点积累,那就不得了,感谢同学们。” 文涛老师发言现场 摄影|人青 文涛老师:  “这一次是我看到的一个全新的下乡课程。这次展览体现了三个高度,一个就是思想的高度,另外就是专业的高度,还有一个就是工作的高度。从森老自己的规划,到他精心呈现出来的结果,体现了媒介展演系这个专业确实是非常有高度的。他们这个下乡展虽然是个非常基本的单元,但是把这个东西做好了,基础就打好了,那么他的高度自然就有了。” 现场图集 展览开幕现场 摄影|王若兰 谌文君 梅悦子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11日—11月24日8:30—17:00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2楼展厅 学术主持 高士明  管怀宾 策展人 朱朝晖 教学团队 牟森  朱朝晖  马原驰  梅悦子 策展团队 朱朝晖  梅悦子  李琰  常远  周洁谌文君  人青  王若兰  徐弋洲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视觉中国研究院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协办单位 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人民政府浙江神洲船业有限公司杭州迷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只照画不照墙”老林专业展览灯 展览介绍链接请点击上图 ...

    列岛·影像志IMAGE:A GRAIN OF THE ISLANDS初章 | 石浦2019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社会实践课程纪实摄影汇报展  开幕时间 2019年11月11日14:00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11日—11月24日8:30—17:00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2楼展厅 学术主持 高士明  管怀宾 策展人 朱朝晖 教学团队 牟森  朱朝晖  马原驰  梅悦子 策展团队 朱朝晖  梅悦子  李琰  常远  周洁谌文君  人青  王若兰  徐弋洲 前言 通往梦幻之地的钥匙文  牟森 下乡社会实践课程是中国美术学院同学在校期间的规定动作。跨媒体艺术学院的下乡社会实践在二年级上学期,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个战略性节点。 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象世界。媒介经验。社会认知。 我们希望下乡社会实践课程项目化、系列化、长期化。 我们选择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为第一次下乡社会实践课程的“对象世界”,作为系列项目“列岛·影像志”的初章。特邀纪实摄影家朱朝晖老师为媒介导师,通过拍摄、编辑、制作,使同学获得全流程的媒介经验。通过“生活或生存、工作或劳动、家庭或种族”的展览结构,使同学的媒介感知经验和社会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距离与温度”是高初老师开场讲座的题目,“想法与办法”是朱朝晖老师四次课程的题目之一,“认知与感知”是我为此次下乡社会实践课程设置的任务。 “通往梦幻之地的钥匙”引自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对象世界是梦幻之地。媒介经验是通往的手段。社会认知是钥匙。希望新同学通过下乡社会实践项目,开启自己个人创造的历程。 列岛·影像志 参展作品视频 | 剪辑 李琰 海报设计:梅悦子海报图片摄影:余丛灵 谌文君 胡海洋 蔡景辉 周孝歌 李晨瑜 人青 徐云帆 F4  课程介绍  列岛·影像志项目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的社会实践课程之一。此次课程聚焦于宁波象山半岛南部—石浦镇。以不同家庭背景、各种职业和年龄层的市民的真实故事为整体叙事背景,形成列岛群像,以纪实摄影手段呈现,从而展开列岛的家庭变迁图景,演化社会进程。通过拍摄、编辑、制作,全流程参与并合作完成一个综合拍摄项目。 课程时间 | 2019年10月8日至11月1日指导老师 | 牟森  朱朝晖  马原驰  梅悦子参与成员 | 全体下乡师生共55人跨媒体艺术学院 2018级二年级本科生 26人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2017级三年级本科生 17人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2016级四年级本科生 2人跨媒体艺术学院 研究生 3人视觉中国研究院 研究生 3人  课程内容 第一阶段 调研-策划-拍摄 第一课—向大师们学习  2019年10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课程  向大师们学习 导师 朱朝晖 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 决定性瞬间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 | 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 — 非决定性瞬间尤金·史密斯W.Eugene...

媒介展演系(Media Scenography Department) 面向会展文化和社会各界表演平台,以体验式空间、叙事性环境、表演性媒介,建构跨媒介展演的公共平台,打造跨媒体学院的“超艺术”前沿。 系科简介: 媒介展演系,强调媒介观和“工程意识”的培养,注重对媒介叙事能力和空间叙事能力的持续训练与不断拓展,并在具有“工程”特征的大型集体项目创作实践中,创新多种媒介的综合运用手段,更新展演艺术形态,开发空间叙事潜能与时间构造方式,力求在多元文化语境中构建当代中国文化展演领域的互动知识体系与本土表达系统。 育人目标: 媒介展演系长期致力于教学手段更新与教学方向拓展,紧密结合当代展演艺术领域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和对创意策划人才的迫切需求,注重对学生综合性媒体创作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训练,着力培养具有超越式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媒介构作者”。 专业特色: 强调媒介融合与叙事建构。面向当代社会的整体艺术环境,聚焦媒体/创意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多种媒介手段的创造性综合运用与跨界融合;推行以“真题真做”为特征的“项目制”教学,促进学生的视眼界提升、能力训练与观念塑形;并以多元化、前沿性的教学实践和创作研究,推动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关怀、开放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实践型人才培养。 教研团队- 系主任:牟 森(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   师:崔鲁海、马原驰 教师研究方向- 牟森(叙事工程)、崔鲁海(创意编程及信息可视化、人工智能)、马原驰(叙事工程) 核心课程: 跨媒介巨构、叙事工程、跨媒体展演 MEDIA SCENOGRAPHY DEPARTMENT A performance platform directed to exhibition culture and the general public; an intermedia public platform built upon experiential space, narrative environment andperformance media. A frontier of SIMA's "trans-art". Introduction of Departments- Media Scenography Department pays significant attention to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wit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