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dmin

高士明 策展人,批评家,现居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其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当代美术馆(PSA)理事与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等。近年来,他先后参与创建了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以及亚洲思想界组织“亚际书院”,其研究领域涵盖当代艺术、社会思想以及策展实践。2002年以来,他策划了许多大型展览和学术计划,包括“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的迁徙与地缘政治”系列研究计划(2002-2004)、“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2004)、“显微学:中国当代艺术展”(2005)、“黄盒子:中国空间里的当代艺术与建筑”学术邀请展(2006)、“重建乡土:第六届圣保罗建筑双年展中国特展”(2007)、“地轴转移:艺术家对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回想”(2007)、“影子的炼金术:第三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2007)、“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0-2011)、“变动中的世界,变动中的想象: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2012)、“进程:首届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13)、“首届亚际双年展论坛”(台北-上海-科钦,2014)、“亚洲社会思想运动报告:首届人间思想论坛”(2014)、“第三世界六十年:纪念万隆会议系列论坛”(杭州-科钦-北京-东京-香港-那霸)等。 高士明出版的学术书籍包括:《视觉的思想》(2002)、《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与地缘政治视觉报告》(2003)、《与后殖民说再见》(2009)、《巡回排演》(2010)、《胡志明小道》(2010)、《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难以言说》(2011)、《行动的书:关于策展写作》(2012)、《后殖民知识状况:亚洲现代思想读本》(2012)、《进程》(2013)、《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4)、《三个艺术世界:中国现代史中的一百件艺术物》(2015)以及“人间思想”辑刊和丛书等。   GAO Shiming Dr. Gao Shiming is a curator and critic based in Hangzhou, China. He is currently the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He is the founding chair of CAA's Curatorial Studies Department (which is the first curatorial program in China), and the founding director of...

学术讲座: National Icon and their Representation 主讲人:Partha Chatterjee 学术主持:王晓明教授(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所)、高士明 时间: 2010年11月01日 周一 18:30-20:00 地点: 杭州 上城区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

张培力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他1957年出生于中国杭州一个医生家庭,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中国美术学院),目前为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的主任与副教授,在录像领域里从事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 1988年,中国第一件录像艺术作品《30×30》在他手中诞生,从此张培力为中国艺术写下了一个新的坐标。1991年上海衡山路的某地下车库举办的一场 小型当代艺术展览上,张培力带来了他第二部录像作品《卫字3号》,这也是录像艺术在中国首次进行公开展示。从此,张培力将在西方产生仅几十年,仍在发展中 的新媒体影像艺术引入中国——这件事迟早要有人去做,张培力站在了先锋的位置,并坚持到今天。作为’85新艺术运动的一名干将,他的绘画作品在80年代中 期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之后的影像则将他送进了中国最前卫艺术家的行列,之后一直到现在,大多中国影像作品里面都脱不了“张氏语言”的影子。现在中国的新 艺术能够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正因为张培力等人的尝试和努力。 近二十年来,张培力的作品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汉堡火车站国家美术馆、第45届 和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第3届亚大当代艺术三年展,第11届悉尼双年展、第4届里昂双年展、第4届光州双年展等多处展出,用影像这种直观的手段表达中国 艺术家的观念、现状,扭转其它国家人们对中国的误解和滞后的认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这些不需要语言翻译的艺术作品,才能够让人们直观地从中感受到真 正的中国。他的早期作品《游泳者》,《今晚没有爵士乐》则是他最负盛名的架上绘画作品。仅1999年一年,张培力赴展的足迹就遍布威尼斯、柏林、纽约、耶 路撒冷、日本福冈、澳大利亚昆士兰、伦敦、温哥华等地,几乎成了历时一年的长途国际旅行。目前,他的录像拷贝价格已达数万美金。 个人资料 1957年11月生于杭州 1980-1984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 2002- 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 主要展览 2008年 “张培力”,Jack Tilton画廊,纽约 “静音":张培力个展,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深圳,中国 2006年 “短语”,“Currents”艺术空间,北京 2000年 “不断增大”,马德里当代艺术博览会(Arco),“艺术家空间”(瑞士“艺术与公众”画廊) 1999年 “空气”,“不确切的快感”(3),杰克.丢顿(Jack Tilton) 画廊,纽约 1997年 “不确切的快感”(1),维也那 Krinzinger 画廊 “不确切的快感”(1),曼谷 Chulalongkom 大学美术馆 “不确切的快感”(1),巴塞尔第27届当代艺术博览会“录像论坛”(瑞士“艺术与公众”画廊). 1993年 “(卫)字3号”,“作业一号”,“连续翻拍25次”,“非卖品”,世界文化宫,Rond Point 画廊,巴黎 “儿童乐园”,“30X30”(录像),“艺术计划2号”(文字),“防水设施”(蜡),Crousel-Robelen 画廊,巴黎....

亚太艺术三年展与艺术收藏 时间: 2010年10月24日 周日 18:30-20:00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 讲座:亚太艺术三年展与艺术收藏 主讲人:Aaron Kreisler,Hanna Scott,Stephen Cleland, 补充信息:新西兰亚洲基金会-策展人团队一行三人赴学院做交流活动:Aaron Kreisler, curator, Dunedin Public Art Gallery;Hanna Scott, independent curator working with major New Zealand institutions;Stephen Cleland, curator, Te Tuhi Centre for the Arts....

杨劲松,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职称,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杨劲松教授曾获中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曾于1991年赴法国艺术考察,加入巴黎艺术家协会,且为德国BBK成员,并曾应德国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主任邀请列席中国前卫艺术展担当评论工作,出版著作包括《十八案·中国美术学院实验艺术教案》、《五谷杂粮·学院的力量》、《总体艺术造型基础教程》等,并主要承担了《光荣与梦想》上海世博会江南广场地景艺术项目、《无边界:文化经济与艺术社会》、《五谷杂粮·实验艺术·当代艺术国际论坛》等科研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 个人主要展览经历 个展 1、1986年,中国广东美术馆。 2、1992年 ,澳大利亚悉尼美术馆。 3、1994年,德国柏林KUNSTLER美术馆,德国柏林URANIA世界文化中心。 4、1995年,德国柏林cheepomt charlin 博物馆。 5、1999年,中国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美术馆。 群展 1、1988年,新学院派艺术艺术展,浙江美术学院美术馆。 2、1993年,德国柏林自由艺术大展,柏林会展中心。 3、2002年,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 ,广州美术馆。 4、2006年,“显微镜-观”当代艺术展,澳门艺术博物馆。 5、2008年,超以象外——中国抽象艺术展,澳门艺术博物馆。 6、2009年,“刀锋”重建雷峰塔,北京圣之空间。 7、2009年,两湖潮流1985-2009,广东美术馆。 8、同行-德中当代艺术展,湖北武汉美术馆。 9、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 ,白俄罗斯、塞尔维亚美术馆。 9、左·右当代艺术展,南京尚东当代艺术中心。 10、2010年,归去来兮当代绘画艺术展,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11、书非书——2010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中国美院美术馆重构——中国抽象艺术TOP10 ,浙江美术馆、今日美术馆。 出版: 1999年,《黑白史-中国当代实验水墨》,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年,《重叠的肌理》,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中国当代版画名家实录》,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年,《杨劲松艺术作品集》,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7年,《总体艺术造型基础教程》,湖北美术出版社。 研究领域: 总体艺术·图像社会学批评与创作 非学院课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江南广场雕塑项目....

管怀宾,教授,硕士生导师。他的作品总是扬溢着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另类气质,他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和感知方式,解构并溶入到自身的语言系统和作品构架之中;将中国古典造园美学融入其空间装置形态 ;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获得广泛的延伸与拓展。 主要经历 主要个展 2008年 [过/园——管怀宾作品展],苏州本色美术馆,中国,苏州 2007年 [低空],井ART画廊 , 中国,上海 2004年 [诗人的回廊],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 ,日本,东京 2000年 [逍遥游],横浜美术馆,日本,横浜 1997年 [边缘航线],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 ,日本,琦玉 主要群展 2009年,[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2009],越后妻有,日本,新泻 ...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开始介入当代艺术活动,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副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居住在杭州和北京。曾出版《影像与后现代》、《给我一个面具》、《自由的有限性》、《重要的是现场》、《摄影之后的摄影》等艺术理论著作。2002年,由文化部选送参加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2009年,作为中国馆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2010年,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院特聘艺术家。 主要经历 个展(选): 2009年,偶像的黄昏,南京长江大桥划之四,世界文化宫,柏林 2009年,破冰:南京长江大桥之三,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08年,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一:庄子的镇静剂,证大现代艺术馆,上海 2007年,时间的形状,前波画廊,纽约 2004年,社会肖像,四合院画廊,北京 1997年,逻辑:五个录像装置,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北京 群展(选): 2009年,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威尼斯,意大利 2008年,证据的质疑,TBA艺术中心,维也纳 2007年,确有其事:中国当代艺术,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利物浦 2006年,热风变奏曲-第6届光州双年展,光州,韩国 2005 年,艺术马戏团:2005横滨三年展,横滨,日本 2004年,影像生存:第5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2002年, 第25届圣保罗双年展,圣保罗 巴西 2001年,转译的行动:东亚的身体艺术世界文化宫,柏林 1993 年,后八九中国新艺术,香港汉雅轩,香港 研究领域 作为艺术家,研究领域涉及摄影的本体论研究、新媒体艺术的边缘化杂交倾向、大型现 场艺术的制作,关注当代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及其社会介入能量。2002年由文化 部选送参加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艺术家。2010 年,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院特聘艺术家。 作为策展人,重点研究试验性策展和中国传统艺术家交流方式与现代展示文化的融合。 早期参加和组织了中国最早的几次录像艺术展览,1996年编译《录像艺术文献》, 近年来更涉足互动多媒体艺术,是新媒体艺术在中国重要的艺术家和组织者。几年来集 中关注实验摄影和新媒体艺术的边缘化现象,特别是互动多媒体艺术中的戏剧化倾向。 2006曾参加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世界摄影论坛》。 曾参与策划《后感性》系列展览、《家:当代艺术提案》、《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 艺术三年展》等。曾短期执教于加州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学院策展专业、英国达丁顿艺术 学院艺术策划与管理专业。并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纽约大学艺术系、普利茅斯大学 艺术系、台北当代艺术馆等多处举办将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策划的讲座。参与中国美 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的策展专业课程设计和策展专业的筹建及研究生教学工作。 2003年开始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之后,积极推进中国当代艺术教育模式的研 究,2005年3月在福冈亚洲艺术教育年会上作主题发言。2006年在延安当代艺术教 育研讨会上发表《实验艺术教育框架》论文,并发表于温哥华《Yishu》杂志。 理论研究方面,长期致力于当代艺术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在九十年代中期发起了影响重大的“意义问题”讨论。目前致力于总体艺术基础理论的挖掘和论证,试图用中国传统哲学解释当代艺术,探讨当代艺术的本土化道路。特别是如何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应用于当代艺术的创作和教学实践。 《总体艺术概论》的写作已经完成,进入修订阶段。 出版物 《影像与后现代》、《给我一个面具》、《自由的有限性》、《重要的是现场》、《摄影之后的摄影》 学科背景 1969年生于福建。 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 个人网站: http://www.qiuzhijie.com/....

耿建翌,1962年在河南郑州出生。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即今中国美术学院)。如今定居在杭州。1989年以来他的作品广泛展出,曾于纽约、温哥华、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外多个城市举办个展,并曾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光州双年展(韩国)、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国内外重要展事。多年来,耿建翌广泛使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进行创作(包括激进的前卫艺术,油画,装置以及水墨),其作品涵盖了绘画、装置、声音等多个领域,作品中尤为关注个人身份问题,即个人在集体中里所处的位置。 个人主要展览经历 个展 2008 过度, 耿建翌个展, 香格纳北京 北京朝阳区草场地261号 2006 开心池 - 耿建翌个展, 龙华路2577号36号楼,徐汇区,上海 2006 脱离文字进行阅读, 耿建翌纽约个展, 前波画廊, 纽约, 美国 2004 没用了, 耿建翌个展, 比翼艺术中心, 上海 2004 十年作品展, 香格纳画廊主空间,上海 2001 水印, 香格纳画廊主空间,上海 群展 2010 改造历史:2000-2009的中国新艺术, 特别文献展, 国家会议中心, 北京 2010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 民生现代美术馆, 上海 2008...

  2010年9月12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于学院正门二楼中庭处举行了成立典礼,正式挂牌成立。跨媒体艺术学院,作为中国第一所实验艺术学院,由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亲自挂帅,著名策展人高士明教授担任常务副院长。 典礼仪式于9月12日上午10:00正式开始,由王赞副院长主持典礼,许江院长及著名策展人、中国当代艺术杂志主编郑胜天先生,亲临典礼现场为新学院的成立致辞,并由钱晓芳书记为新学院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