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年前,1859年,《物种起源》英国出版。
100年前,1919年,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发生。
2019年,演化论·第五届跨媒体艺术节由媒介展演系承办,将分为展览、演出两个板块,呈现“3+1”结构。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开放媒体、媒介展演三系依托各系毕业展,加之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展,在“演化论”的大标题下展开叙述:
时间:2019年5月25日—6月10日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象山艺术公社
艺术总监:许江
学术主持:高世名 管怀宾
策展人:牟森
协同策展:姚大钧 高世强
展览统筹:张佳乐 周洁 王旖旎 张立 冯均桥 陈天琪 李佳霖 林灿文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展览时间:2019年5月25日-6月10日10:00-18:00
展览场地:象山艺术公社 E1-4展厅(大烟囱旁)
柏格森把生命冲动与创造进化化为一体,描绘了一副与自然科学不同的宇宙进化图景。他认为生命冲动是万物变化运动的动力,尽管没有明确的目的,却永远朝向新的创造。在实验艺术系的同学为观众呈现的一件件装置、影像、与现场表演作品所形成的境域中,到处蒸腾弥漫着由作者们勃勃的生命冲动和年轻的真诚构筑而成的“磁力”强大的创造力场,以及这个“艺术的磁力场”所演绎的——创造的进化。
学术主持:管怀宾、高世强、高芙雁、张辽源、汤南南、朱玺
展览统筹:张立
策展团队:陈天凤、杜三川
演出:声纳 5.3 现场演出
SONART 5.3 – Media Art Performance
演出时间:2019年5月28日19:00-21:00
演出场地: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前
展览时间:2019年5月24日—6月2日10:00-18:00
展览场地:象⼭艺术公社剧场E3-2、E3-3空间
科幻绝不仅是未来想像,更不是科技主导;它是对空间维度点线面肉身现实的基本质疑,是对时间维度过现未结构的高度敏感自觉。
科幻也不是小说文本、改编电影而已。它是对于人与非人的生命及意识、人类集体出路的怀疑与畅想。它是漫无边际的哲学思考,更是最纯粹的观念艺术。
我们到今天还需要再提出来强调的不是科学、技术,而是科幻。科学科技早已是既定现实;它被误认为不可怀疑、不是一种主义。然而真正走在最尖端的科学家,与佛学家(他们是世上最先进的科幻作家)一样明白,科学也仅只是一种信仰系统。在这众人尚不明究竟就已决定信仰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城市,社交媒体,人脸识别,及一切技术的科技决定论时代,感谢天地,我们还有科幻。
因为,科幻是一个微妙且重要的逃逸机制,也是批判机制。然而科幻不只是追求他者或通往另一个时空的过道;科幻自身即是他者,是 alternative,即是科学乐观主义的解方。
黑镜(第八季)
英国科幻剧集《黑镜》带来的启示在于将科幻想像的前沿从最早乌托邦式星际漫游、之后长期歹托邦式的暗黑赛博朋克,一股拉到最锐利的当下的社会科幻。而我们将这股劲头更推演到中国的历史现实语境中,延伸到虚实一体,当下未来共时存在的异托邦。“八”这字形就一分为二、相别相背。一向坚持未来导向,同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未来投射的开放媒体系在自创的《黑镜第八季》中就进行了一个“双层”的近未来想象:中国语境下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剧情?是否将浮现某种中华未来主义,提出一种中国未来想象独有的深层文化谱系和视域框架?
《黑镜第八季》中,开放媒体系的五十余位在校生以科幻小说、绘本、短片、VR、激光、体感装置、现场动作捕捉、影像声音即兴演出、科幻说唱、VR人声等各种媒介切入中国宇宙论、中国赛博格、道家修仙、未来中医、数据社会、人工智能、意识永生、机器人伦理等议题,穿透历史的过现未,呈现一次大型的跨媒介科幻书写。
概念.设计.导演:姚大钧
副导演:王旖旎
作者/艺术家:开放媒体系三年级,四年级,研究生
制作团队:王颖怡,蔡宇潇,李洪祥,杜一晨
激光工程:傅冬霆,吴元安
VR 工程:傅冬霆,蔡宇潇
赛博格工程:杜一晨,刘奕雯
演出工程:李洪祥,金鑫
科幻小说编辑:姚大钧,蔡宇潇
执行:中国美术学院开放媒体系 Open Media Lab
中国美术学院 virREAL 艺术科技
演出:跨媒介巨构《呼喊与细语》*(跨媒介巨构 Intermedia Megastructure)
演出时间:2019年5月25日-5月27日每晚19:00-20:30
(演出凭门票或邀请函入场)
展览时间:2019年5月28日-6月2日10:00-18:00
展演场地:象山艺术公社E3-1剧场空间
在象山艺术公社的剧场空间中,媒介展演系整合了全系三个年级,选取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历史的多个瞬间,展开了一场排演。这场排演将以跨媒介巨构的形式,对近两百年来人类“青年时期”的历史展开回望。呼喊、细语——两个既是声音又是画面的动词,对位的是由一群群青年人,或因狂喜或因苦闷,所发出的沉吟而交织成的一首首青春之歌。在一百年前,对于中国,对于青年,选择都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在一百年后,更是。
监制:牟森
总叙事:牟森
叙事组:马原驰、吴冰、信阁
总导演:马原驰、吴冰、梅悦子
总制作:周洁
导演助理:常远、赵梦薇
音乐设计:李京键(友情)
形体指导:李奎(特邀)
合唱指导:李启浩(特邀)
空间设计:信阁
灯光设计:信阁
造型设计:吴冰
影像设计:欧阳浩铭
音效设计:鲜于允、庄蕾麦、顾婷
面具设计:李佳宁、张朔萌
平面设计:梅悦子
总统筹:周洁
统筹组:王可欣、庄蕾麦、冀宇凡、常远、陈乐琪、陈妙妃、付筱凡
舞台监督:马原驰、吴冰、周洁、信阁、常远
技术经理:奚益春
灯控:庄蕾麦
音控:顾婷
道具管理:王可欣、牛逸凡
造型管理:陈乐琪、李琰
化妆管理:宋美芸
宣传:梅悦子、陈妙妃、付筱凡、陶霭云
票务管理:梅悦子、陈妙妃
摄影记录:赵炟、朱晟祎、潘红璇、陈薇
空间设计及执行组:信阁、庄蕾麦、黎钊铭、汤健枝、蔡景辉、曾雯洁、吴夏薇、陈宥权
灯光设计及执行组:信阁、庄蕾麦、黎钊铭、曾雯洁、吴夏薇
装置设计及执行组:陈妙妃、陈薇、潘红璇、谌文君、王可欣、叶欣彤、蒋晨玲、廖曙帆、李琰、屈琬莹、赵梦薇、曹近桐、付筱凡、冀宇凡、李敏、李夏荫、陶霭云、张玲、曾雯洁、钟汶娟、周孝歌
道具设计及执行组:李夏荫、陈雨点
影像设计及执行组:欧阳浩铭、常远、顾婷、汤紫娟、屈琬莹、鲜于允、李沼美
音效设计及执行组:鲜于允、顾婷
造型设计及执行组:陈乐琪、宋美芸、李琰、陈雨点、陈雪菲、张丹妮、李佳宁、张朔萌、项青青
化妆执行组:宋美芸、张秋雅、蒋巍、许萌萌
面具设计及执行组:李佳宁、宋美芸、蒋晨玲、张朔萌、项青青
电焊执行:周孝歌
西红柿执行:周孝歌
升降车执行:蒋晨玲
演员表:廖曙帆(饰布朗)、谌文君(饰玛格丽特)、黎钊铭(饰戴恩)、叶欣彤(饰西比尔)、曹近桐(饰西比尔)、欧阳浩铭(饰布朗父)、李佳宁(饰布朗母)、蔡景辉(饰戴恩父)、陈乐琪(饰戴恩母)、陈宥权(警长)
歌队:蔡景辉、曹近桐、陈乐琪、陈雪菲、陈雨点、陈宥权、付筱凡、冀宇凡、李佳宁、李敏、李夏荫、欧阳浩銘、屈琬莹、陶霭云、汤健枝、汤紫娟、吴夏薇、鲜于允、张丹妮、张玲、张朔萌、曾雯洁、钟汶娟、周孝歌(排名不分先后)
策展人:牟森
执行策展人:信阁、梅悦子、周洁
空间设计:信阁
灯光设计:信阁
展览平面设计:梅悦子、陈妙妃
参展艺术家
媒介展演系2019届毕业生:
象山艺术公社展区:陈妙妃、陈薇、王可欣、叶欣彤、潘红璇、谌文君、项青青、牛逸凡
南山展区:陈智诚、姜媛媛、李恒、李杲恩、李善珠、文茜熹、许雪、徐章人
媒介展演系2016级本科生:
陈乐琪、陈雪菲、常远、陈雨点、顾婷、蒋晨玲、廖曙帆、李琰、黎钊铭、欧阳浩銘、屈琬莹、宋美芸、汤健枝、张丹妮、庄蕾麦、赵梦薇
媒介展演系2017级本科生:
蔡景辉、曹近桐、陈宥权、付筱凡、冀宇凡、李佳宁、李敏、李夏荫、陶霭云、汤紫娟、吴夏薇、鲜于允、张玲、张朔萌、曾雯洁、钟汶娟、周孝歌
鸣谢:王良贵、张顺仁、园素景观、韩媛、李图、宋戈文、施洪法、张川、秦文捷、曹梅清、杨朵英、朱沈钰、张佳乐、张晨
展览时间:2019年5月25日-6月10日10:00-18:00
展演场地:象山艺术公社 E1-3展厅(大烟囱旁)
聚·变为一种进程,使时空缩进、能量场激活;使孤立的个殊性在持续碰撞中聚合,为世界观的构筑现场供能。聚·变是个体与“共同体”的结界点。青春作为物质世界中的自由粒子,时刻受到时代进程的感召。这种来自另一维度的引力指涉某种选择,那是粒子放弃守恒的瞬间,是反应堆上方的凌空一跃。在研究生生涯结束之际,怀抱各自独特艺术态度的16位青年艺术家,将在象山艺术公社的至高点烟囱下,共同重现聚·变反应堆,邀请世界感受此在与共在的无限兑换,能量释放前的屏息一瞬。
学术主持:管怀宾、文涛、姚大钧、高世强、牟森、张培力、邱志杰、李振鹏
展览统筹:张佳乐
策展团队:李佳霖、林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