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

第二届跨媒体艺术节

《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是一次大规模的造物运动,一幕没有人表演的戏剧,一台讲故事的机器装置,一个拼溶概念的错综情境。它的创作起始于连接三个历史点:红旗渠、塞缪尔·贝克特和威廉·莎士比亚。最终以包含四十多件创作的巨构(Megastructure)形成三部曲:

《无限视角》(Infinite Perspective);

《时间尽头》(The End of Time);

《黑暗深处》(Towards Darkness)。

在其中,戏剧是一次过程而排演则成为路径,所有进入其中的人都被卷入情境之中,成为演员及场景的一部分。本项目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第二届跨媒体艺术节“展览”单元作品,发生于2016年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全景
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
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
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

项目目标

此项目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基于当下的艺术环境,在融合连接不同学科领域与媒介形态、探索新的艺术生产方式、开拓”超艺术”疆域上的一次实践与尝试。

《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The Great Chain of Being-Planet Trilogy)是一次大规模的造物运动,欲图完成一次无身体的表演实践。在其中,戏剧是一次过程而排演则成为路径。最后呈现出的,是一件大型表演性装置,一台叙事机器。所有进入其中的观众,都被卷入它的情境之中,成为一位演员,及一台布景。

项目内容

一切始于去年年末的Catch22,当我们在探讨星体之间自转,公转与互绕的旋转模式时,一艘失控的太空舱的意象自动浮现出来。人们在慌乱与失误及对错误的补救中走向毁灭或幸存的过程,成为了过去我们所经历的并正在经历的这两个世纪的完美隐喻。事实上,如果我们回归宇宙尺度,一艘太空舱与一颗行星在体量上的大小之别便可忽略不计,而由天(壳及动能)、地(重力)、人(及作为他的延伸的技术)三者共同组织的一种行星结构则显示了二者间的一种同质关系。于是一支行星的三部曲在此出现:这首三部曲关于“位置”,由此包含了时间与空间,它关于“秩序”,和一个与之相关的动作—旋转—这种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普遍存在的运动方式正是那次创世爆炸的遗响。它在三种不同的景别中勾画出三条不同的轨迹-一个自转的点、一条射线及一处螺旋,于是一种结构形态便自动成形:部分间互相分割同时互相牵制,共同围绕一个主题旋转但轨道却互相交叠,它们可以同时呈现出一种嵌套关系或一种并列关系。

组织结构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

承办: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

制作: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开放媒体系、实验艺术系)、青道房、萧丽河灯光艺术工作室、容德美大、有信展览、园素景观

总策划、学术主持:高世名

总监制:管怀宾

总叙事:牟森

策展人:刘畑

总导演:马原驰

整体构造艺术家:李凯生

整体声音艺术家:姚大钧

整体灯光艺术家:萧丽河

制作总监:魏韬

雕塑总监:范明明

平面设计:廖祎明

统筹:梅悦子、徐寅、吴冰

艺术家序列:李凯生、萧丽河、姚大钧、林向平、宋戈文、王天然、杜三川、顾文甲、潘子申、施政、马原驰、梅悦子、徐侃、廖祎明、媒体创意策划高级研修班全体(白小墨、蔡雅娇、蔡艺芸、沈超蕾、沈京京、陈炳奇、陈笛、丁洁、傅正宇、高士淯、高相发、高嫣沁、顾桃、何发、黄芳翎、李冰尔、钱泓霖、孙晓星、魏颖、夏慰、叶楠、叶丝丝、张傲霜、张珂珂、张抒、张丝甜、郑皓宇、邹萍)

特别致谢:虎哥回收

致谢:江山福赐德蜂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大学郑火青教授、何悦、贾勤、宋哲、芬雷、黄文忠、王志军、杨忠、过肖芸、胡津嫣、杨帆、刘沫言、李凌子、陶梦晨、倪小语、乔志秦、盛丽丽、陈叶、翁巍

部分艺术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