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城市:骇进现实

首届跨媒体艺术节

“今天唯一的革命,是技术革命。”

— 网络艺术家 Aston Leisen

“如同黑客必须跨平台,媒体艺术必须是跨媒体。”

— 网络艺术家 subborg

“迷因城市”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新推出的年度大型国际媒体艺术节。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媒体艺术的前沿思考,也反映出国际媒体艺术创作的最新动向。

首届跨媒体艺术节开幕式现场

迷因 (meme) 是未来导向的文化创造力因子,它如基因和孢子一般通过各类社交网络在人群中扩散、繁衍、突变。它在无形中渗透进并影响着一座城市的日常。技术和艺术的结合重叠上虚幻,增强了现实,这些虚实相生,主客交互的经验建构起我们共同的魔幻记忆之都。“迷因城市”跨媒体艺术节强调艺术创作方式和观念的开放性、实验性、多样性,关注当下城市社会媒体、介入并改造日常,提倡走出白盒子美术空间而骇 (hack) 进城市现实。

本届“迷因城市”艺术节以“骇进现实”为主题,通过“身体+网络+城市”贯穿整体,活动分三大区块:

网络迷因

不在场展:以美术馆装置展探索跨越平台的创作可能,形成当下媒体考古

城市迷因

定点串联:通过APP增强现实/GPS定位,以此时此地穿越时空,串联城市集体记忆

体感迷因

AV圣诞:中日跨国 audio-visual 演出形成仪式现场,激发共同在场的数据体感

此次艺术节除了邀请到著名黑客艺术家 Paolo Cirio, Alessandro Ludovico, 数码图像先锋 Quayola,日本 BRDG 大型演出团队,以及国内知名青年媒体艺术家之外,更突出强调成长于社交媒体的“数字原生代”年轻艺术家群体针对前沿平台所做的诸多实验。

未来媒体、开放媒体、当下媒体

在跨媒体艺术学院明年即将推出的“未来媒体宣言”系列行动前夕,须先强调“开放媒体 open media”的概念,即手握当下媒体、眼望未来媒体的实验精神。网络时代的技术与思维革命,创造出不可数的新平台,不仅是软件硬件平台,更是艺术创作,人际沟通,甚至行为模式的平台。这段历史已经改写了“媒体”这传统概念。新时代的艺术家可说是“后媒体时代的新文艺复兴人”。文艺复兴人原义即指“能跨平台”创作的全才型艺术家。在艺术当下,平台即媒体 (platform as media)。“跨媒体”并非多媒体的静态并置或详细分工;跨媒体即跨平台。平台之间是高度流动的,必须不断地穿越。艺术创想灵动在各平台上,不择地而出;inter-media 即是在各平台之间,动态游走。

这次装置展区块中许多作品的第一现场并不在美术馆白盒子内,而是存在于社会各层面散播着迷因云的各类平台上。作品虽身在美术馆,却指向外部的广阔天空,指向云端。这些作品运用且探索与我们日常再亲密不过的平台,同时对之进行高度后设性的反思,它们横跨了:微博、微信、淘宝、谷歌、脸书 Facebook、亚马逊、啪啪、Bilibili 弹幕、土豆、优酷、荔枝电台、Same 声音、被窝声次元、手机 app、开心网、HTML、Second Life、Oculus 虚拟眼镜、甚至无线网络 WiFi SSID 服务设定识别码,等等。正是这些平台及经由大量实践而衍生出的人类行为模式、乃至思维模式,定义了大部份的当代性以及当代生活。

但当下媒体艺术对于平台的关注远远脱离了技术崇拜,甚至黑客破坏,更多是以反讽挑战等各式手法对平台自身进行针砭批判。意大利艺术家奇里欧与陆德维科 (Paolo Cirio, Alessandro Ludovico) 的”骇进垄断三部曲”不仅仅是名噪一时登上全球电视媒体头条的黑客行动,更是对当下网络覇权最尖锐的批判。《面对脸书》用数据抓取方式盗用 Facebook 一百万用户的头像假造成一个男女交友网站。这貌似触及法律底线的创作表面上是黑客行为,实际却深刻地点出了私人信息所有权,个人资料安全隐忧,以及脸书公司本身的信息道德悖论等诸多问题。他们的《谷歌终将吃掉自己》更巧妙地玩弄Google的内置广告付费设定,将获利返还给人民,从逻辑机制上瓦解了此一商业模式。

Paolo+Alessandro 骇进垄断三部曲 迷因城市参展现场
骇进垄断三部曲

李舜的《微语》系列让我们眼见到当下微博转发式的信息迷因流与古代《论语》短句迷因在中国文化中的渗透与影响模式之高度类似;更以纸本印刷将虚拟世界中名人裸照无限转发的荒诞转化为现实实体。张安定的《声墟》以独特的声音剧场形式探究当下网络声音平台,暴露了隐性次文化中不可思议的私人化声响景观与行为,如“唤醒者,麦骑士,涂鸦客,治疗师,洋语犯,口述癖”等角色扮演。而此皆为因技术平台赋予而滋生出的社会行动。李珺、李洁颖的《现代钱王》则用手机增强现实的技术改造了西湖“钱王祠”的形象与含意。这件作品本身可谓典型的城市迷因,相信作品的印记将会驻留在迷因网络中,并彻底改写市民对该空间定点的共同记忆。

李舜《微语》装置
张安定+小老虎《声墟》声音剧场演出

数码亲密到人民比特

过去“新媒体艺术”强调的是模糊的“新”与“未来”,当时技术仍是身外之物,艺术奇观同时建立在人对新科技乌托邦的企盼与实质上的疏离之上;当时的技术及艺术内容往往抽象,无法落地,少接地气。而当下媒体却强调“数码亲密 digital intimacy”的既定现实。就像不得不接受拼音键盘输入法已经彻底取代了中国人的书法这沉痛事实一样,我们必须承认且面对数码亲密。网络初期人们抵抗一切虚拟,而今天虚拟已成为肉身的一部份,手机成为肉体的增生骈指,活在技术即义肢的增强现实时代已成为一种必要的自觉而不是聪明的预言。身处在技术与生活前所未有地紧密结体的当下,我们该如何再次将艺术思考回归落实至视觉、听觉、身体?

当下是“*2.0”时代(即一切2.0,不限网络),是协作、众创、众投、集体发声,不再有大师的时代。在“微博”已成为中国人最大的书写档案,“微信”已成为人类最大的声音体流通平台,当我们已经做到全民书写,全民发声,人类创造性活动及艺术式生产达到空前未有的体量时,艺术该如何界定?艺术家该如何自我定位,如何跨步向前?

就以 audio-visual 这门新兴跨媒体艺术类型为例,由“人民比特 RMBit”团队的作品《@》(标题是指推特/微博生产出的特殊人际沟通模式) 作为代表,一连串的“数字原生代”艺术家 (如 Alt Man, Pink Pilots, Foo) 的影像声音作品近两年已然形成一股新的媒体艺术动能。这些作品明显逃脱了前一代艺术家如池田亮司、Alva Noto 所领导的新媒体风格,一种日系德系的极简与洁癖,一种不能有外部意涵的本体抽象覇权语法。而在国内这新一代的媒体艺术作品中,艺术家认识到当下中国即全球网络社会的最前沿实验现场,而优酷、微博、微信、百度、Bilibili 等平台上的各式影像声响内容,头戴小草、弹幕、鬼畜等流行文化迷因都可以是创作灵感与素材。社会媒体中的数据及迷因被软件程序大量抓取,被故障化,被调制,被用来隐喻、指射、表现。新一代媒体艺术终于不用再高仿德日欧美,终于可以骇进现实:面对自我,面向社会,可以落地,可以中国。

RMBit《@》演出+视频
Pink Pilots《Glitch Kitsch》演出

活动日程:

“迷因城市:骇进现实”跨媒体艺术节

开幕式:2015.12.24 下午3点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市南山路218号)

网络迷因>不在场展

展期:2015.12.24至2016.1.3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体感迷因>AV圣诞演出

时间:2015.12.24, 晚7点至10点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体育馆(8号楼)

城市迷因>定点串联终端展

下载“迷因城市杭州”APP,任何时候都可在杭城各定点获得全新作品体验。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承办:中国美术学院开放媒体系

学术主持:高士明

总策划:姚大钧

策展人:马楠

网站:memecity.me

APP:迷因城市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