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体艺术学院成立于2010年9月,其宗旨在于:促进媒体技术开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从媒体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显人文;以媒体实验、艺术创作、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教育格局,在国际平台上推动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
学院直面当代媒介技术变革与文化语境变迁,应对世界视觉文化的发展势态和日益增大的创意文化需求,涵盖实验影像、虚拟现实、互动装置、实验戏剧与多媒体表演、空间多媒体与社会学研究、图像与视觉文化研究、复合造型与观念研究、田野调查、现场艺术等多个专业领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学科基础上,突破既有的美术学学科格局,改造当代艺术的现有形态与教育模式,建设多领域渗透、跨专业互动的专业学术体系,探索新兴媒体艺术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并曾于2010年被美国《亚太艺术杂志》评为“亚洲最值得期待的当代艺术教育机构”。
2015年,学院以新媒体艺术、综合艺术与艺术策划三个专业领域为学术基础,创立跨媒体艺术专业,努力培养掌握新媒体技术、具有实验精神以及跨界整合能力和媒体创意能力的复合型艺术实践人才。一方面,强调媒体实验与创作实践的共生互动,提供最前沿的新媒体艺术创作与媒体技术训练;另一方面,强调社会思想与艺术策划的智识培养,注重媒体手段与思想方法的综合训练。
自成立以来,跨媒体艺术学院以“内外打通、多层联动、国际协作”为基本思路,建立“立体式”教学系统和“联动式”教学机制,着力打造一个线上线下、教学实践即时互动的“超链接”的教学模式,一个课程更新与专业拓展、媒体实验和创意实践一体化的教育系统,以及一个学院内外、国内国际双向打通的“超学院”结构。并且,持续推动艺术与科学的跨界研究,拓展当代艺术的视野和创作空间;更以国际化的学术研究系统,建立起
一个艺术与文化研究的国际性思想空间和一个媒体技术与媒体创意开发的国际性实践平台。
目前,跨媒体艺术专业已建成由3个系科、5个研究所、8个实验室以及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跨媒体艺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跨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组成的教研系统,拥有专业藏书及影音资料近3千册以及价值1000多万元的实验与研创设备,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跨学科的当代艺术教学系统和一个当代艺术、视觉文化互动共生的教研平台。并且,建成由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先行者与领军者、国内最著名的策展人与艺术理论家、当代艺术界的学术权威和新锐学者以及诸多深谙媒体艺术的知名艺术家组成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型教研团队;其中,包括在编教师20人(含教授7人,副教授7人,具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9人),固定客座教授20人,国际访问教授每年度6人,实验师8人,并与十数位当代艺术界的知名艺术家以及媒体工程师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
此外,学院研创成果丰硕,组织了“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第九届上海双年展”、“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偏好:中国现代艺术史中的100件艺术物”、“太平广记”、“林泉:书画与造园”等国际性艺术大展,创建了“CAA国际跨媒体艺术节”、“杭州声纳多媒体艺术现场”系列、“杭州文艺骇客松”等国际性重要展演平台和“艺术-科学”跨界实践平台,发起了“感受力——中国媒体艺术教育论坛”和“中国实验艺术教学成果展”等全国性当代艺术教育论坛。同时,与香港科技大学(“夏季学院”联合授课项目)、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定向交换生计划)、苏黎世艺术大学(“跨文化MFA”联合硕士培养计划)等建立了长期性教学合作关系;并且,自2017年开始,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合作,开展“艺术—科学”双学位硕士生联合招生、联合培养。
截至2016年,跨媒体艺术学院已有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培养了本科生245名,研究生(含博士生)85名;学生毕业后就业状况良好,广受艺术高校和研究院所等教研机构,美术馆、画廊、艺术空间等艺术机构以及大众传媒、文化创意公司等企业组织的青睐,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海国际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国内外重要当代艺术展事中崭露头角。
学院院长:管怀宾
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李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