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回顾|未尽

展览回顾|未尽

“未尽”取“意犹未尽”之意,是感知的意犹未尽,也是道路的意犹未尽。在这次于天台山的行走、感知、创作中,我们以一个新的状态、复合的工作方式,深入考察,融入感受这以山洞、河涧、寺庙、田野等为中心的天台景观,在此中穿越、思索,以身丈量这一区域的种种变化,尤其关注现场的、在地的区域感知。在山林与古刹中,我们重新去思考与探究贯穿天台山水的文化脉络与古老的记忆。在场域中,一切事物缓缓流动,发生中,同时未见尽头。本次展览的25位创作者,将不长的一段日子投入其中,以多种媒介相结合,创作出了此展览的作品。希望我们的展览可以向诸位观众展现出一个新的面貌。

展览时间

2022.11.15—2022.11.30

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

4号楼2楼

参展艺术家:

敖微 陈学文 敦祥云 何琰 胡亦杨 黄天华 黄韵霏 景琬骐 赖靖怡 刘怡彤 罗妍 马博雯 马雨佟 钱可奕 周敏婕 裘雨涵 宋佳慧 孙怡然 王嘉贤 王雨琪 吴雨桐 徐鸿宇 余知励 张露戈 朱仁帆 (排名不分先后)

《水垢离》胡亦杨  摄影/影像 14’47”

用水冲刷、冲洗意味着一种修行,我将脑内杂乱无章的思绪一并用国清寺边富有禅意的溪水冲洗。部分墨水融进流水之中,内省自己一直以来对待陌生事物的态度。

《留在那里》胡亦杨  摄影/影像 2’45”

蓝色小人算是一个城市忙碌生活的见证物。人的每一段经历都不可能完全消失,它永远掉在某一个角落,或多或少影响着我的抉择。

《丝虑》张露戈  影像 2′13′′

她坐在马路边,点了支烟,皱紧眉头,耸了耸肩,焦虑折磨着她的神经,心仍在人世间跳动,依旧盼望着、盼望着……

《流诉》罗妍 张露戈 王雨琪  装置影像

聚散于循环与往复中,离合在瞬间与永恒间

——于是只是凝视着它

《共生》黄天华 徐鸿宇 张露戈 罗妍 朱仁帆 王雨琪 裘雨涵  摄影/影像

为什么大自然的意象比都市意象更有助于恢复健康、集中精神?研究认为,这是因为前额叶皮质是以不同方式处理自然意象和都市意象,亲近生命效应应该是根植于大脑而非前额叶皮质——也许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绿色偏见,在早期的人类演化中逐渐发展成形,因为这种偏见能提供选择优势。现在的人们普遍远离自然,被生活各种琐事侵扰,要关注的放不下的事情总是很多,人心浮躁。普遍对公园、郊区的绿色感到麻木,所谓的出门去自然中游玩也总是走马观花,拍拍游客照。我们与大自然共存在地球上,我们其实是自然的一部分,除了依赖它生存,自然对我们来说还意味着什么?当我们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融入它,我们会体验到什么呢?

《默》钱可奕 王嘉贤  摄影/影像 22′07′′

人类有一种感知过程叫做“默读”,通过不发声但在心中默念来使自己理解事物,“默”可以是各种行为,是为了达到个体的认知而秘密进行,我们通过不同的个人的意念感知活动,来进行与这个世界的交流和精神交换。

《一 念》马博雯  装置 50×50×30cm

所谓一念,天台宗指的是心足具一念,即称一念。与作为时间单位的一念不同。亦是一瞬,亦是永恒。与水相触的温和,包容,洗涤,亦在每个人的感知中有所不同。

《缝隙之中》王雨琪  摄影装置 65×65cm

摇摆在夜晚与凌晨间,在入梦前与半醒后,在现实与梦境的交界之中,那些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瞬,我曾见过它们。

来不可遏,去不可止》黄天华 徐鸿宇  影像 5′13′′

灵感总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瞬间迸发,但是“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它总是可望不可及,让人不禁心生遗憾。我们把“灵感”拟成小黑的形象,展现了灵感由迸发到散去的过程,怀念我们已经消去的那些乍现的灵光。

《瞬息》黄天华 徐鸿宇  摄影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自相识以来已经四年,忆往事,寻当下,瞻未来。时间飞逝,却在瞬息之间。在这段关系里,我们有相互靠近,也有相互远离。随着我们逐渐靠近,心跳的速度也逐渐加快。

《泡》赖靖怡  摄影 23×29cm

涓涓细流从高处坠落拍打在河水上,溅起了层层水花和泡沫,当旧的泡沫破碎,就会有新的泡沫飞起,生命就是这样延续的。

《撞》赖靖怡  摄影 50×60cm

河水潺潺不息前行,激荡在岸边,喷涌出白沫;与激石冲撞,激荡起灿灿光辉的浪花。

《伸展》何琰 装置摄影

它在生长,它把自己的枝条不断向外扩散,在有限的空间里不断探索,再跨越。

《拟态》马雨佟 吴雨桐  装置

利用“水”作为媒介、数字媒体为手段来生成随不确定的图像,脱离了水的具体形态而达成抽象的“拟态”形状,引发一些思考。

《如偈》刘怡彤  摄影/影像 1′00′′

人总迷失在各种建构中。似乎模糊了由自然孕育的记忆,将自我与自然隔离。感知,融合,追回,不如归去,我们,是为一体。沉入草木吧,时间,不多了。

《系》刘怡彤  影像 2′50′′

大千造化,它们本就有宿命感一般,错落交织。牵一发而动,若自然存在,若人力而为;是自然之于“我”,“我”之于自然。

《石头迷宫》敦祥云  摄影 40×30cm

在天台山,茂密的树林漫山遍野,遮盖住道路,好像一座巨大的迷宫。当我身处群山之中,我欣喜又惶恐,我喜欢树林间吹过的风,喜欢虫子的叫声,喜欢水流的形状,同时也害怕被这片大自然吞掉……时间在这里静止,我企图在这里接近某种不变,但也许在更大的尺度上石头也会变成活物,“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或许大自然也有自己的爱恨,或许我们都只能留下片刻的痕迹。

《进入?浸入。》马雨佟 吴雨桐  影像 4′00′′

我们用感官去感受这个世界,我们能够看、闻、听、尝、感到许多感受,而时间是抽象的,我们如何感知它的存在……我们感知新事物的进入方式有哪些?一些事物被感知到,心理由被动到主动地接受它。一些感受慢慢被时间注入灵魂,被环境雕琢,我们进入,再慢慢浸入……

《景彡》黄韵霏 孙怡然 敖微  影像

关于记录同个空间不同时间的作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王雨琪  摄影 100×33cm

这是上一条河流的结束,也是下一条河流的开始,它流动变化着,那一瞬的时间被相机通过河流框住,当我们将一段一段的照片拼贴起,它也是时间的拼贴吗?

《脊》王嘉贤  装置 80×80cm

探寻景观空间当中的“折角”,富有趣味的同时,也能体现空间的割裂感与整体性。

《量》黄韵霏 孙怡然 敖微  影像 60′00′′

时间是一种尺度,我们用石头在光影交界处摆了一条一条的线,像尺一样丈量时间。

《暮色》王嘉贤  装置 35×60cm

花开花败,日出日落,生生死死,万物有灵。那些即将逝去的生命往往沉淀着独特的色彩,静叙着凄美的时间故事。

《尘音》王嘉贤  影像 7′3′′

通过未经加工的几组定镜视频,来感受时间的脚步声。在这过程当中能感受到天台山景色的静谧清幽与动荡汹涌的和谐共存。微风流水,虫丝鸟影,无时不刻不在书写咏唱着岁月灵魂。

《伸展》黄天华  摄影集 40×70cm

回望天台之行,一个一个瞬间的记忆从心中生长而出。我用摄影记录下了那些触动我内心深处的瞬间,并挑选其中成功的作品,作为一本摄影集展出。

《蛛丝马迹》余知励  摄影 30×40cm

蛛丝就好比我的行踪和生命力,从微观的事物中看出时间和岁月感的宏观世界和事迹。蛛丝与地上微小的石头、沟、缠绕在一起,就像一个小世界。

《隐秘之我》钱可奕  影像装置 65×85cm

“我”,人类中一个渺小如微尘的个体单位。在宏观世界里,“我”哪怕不存在,世界也不会有任何变化。但哪怕是没有意义的“我”的生命,我也曾经试图留住一些碎片,并用我的精神化为了物质而存在。不企图让“他者”理解和认知或是清晰观看,接不接受,“我”只为探索自己。

《信念》余知励  摄影 30×30cm

很多人拜佛,都是因为这种无形的信念,寄托希望于佛菩萨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和寄托美好的心愿,所以会去拜佛和烧香,我想将他们拜佛和上香以及对佛的信仰记录下来。

《一二三,木头人》王雨琪  摄影 20×10cm

默数3秒后站起来,相机也在3秒后按下快门,时间以不同的计量单位在每个人心中流动。

《回响》罗妍 张露戈 王雨琪  摄影 / 影像

光怪陆离从沉默中迸发。千丝万绪于心中回响。

《捉迷藏》敦祥云  影像 2′35′′

我们都曾遇到过很多人,其中有些人我们会记住,有些人我们会很快忘记,有些人我们不记得如何相遇,有些人我们不记得如何分别,经过漫长的时间,变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留在脑袋里,就好像他们在捉迷藏,出现和离开地不动声色,直到被新的人、新的事覆盖,变成空白,我们也失去了回忆的抓手。

《流体I/II/III/IV》吴雨桐  影像 4′′/7′′/10′′/8′′

在对流动的水进行观察时,我们的肉眼很难捕捉瞬间的清晰形状,只能看到一个动态、模糊、不确定的大致状态;不如说我们对水的印象就是由各种不清晰的状态堆叠而成,不同的具体的表现堆叠而成了“水”这一事物概念。结合使用“水”这一媒介和数字媒体来探索研究感知、扭曲、沉浸和体验的想法,以水的动态来塑造深入的体验。

《影》朱仁帆 裘雨涵  影像 1′46′′

从日出到日落的风景,来去之间的人群,明明应是我们日常所见,却又变得如此不同。延时摄影是一种很奇妙的记录方式,它让你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细碎缓慢的时间在延时摄影的镜头下浓缩,带来时间流动痕迹和生命力。

《血肉骨》周敏婕 陈学文 宋佳慧 景琬骐  影像 30′′

人与自然融合,把当时的环境当作天然剧场,将自身化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用身体感知世界。血液也融入溪流,骨肉也成为石,自身呼吸与草木同频,感受到灵魂的自由,寻找自身的任何可能性,成为想成为的东西。

《停》何琰  影像 4′00′′

喧闹和寂静,于同一个场景中不停变化,时间在流失,人也是。

《寻》周敏婕 陈学文 宋佳慧 景琬骐  影像 2′38′′

聚集四人矛盾的感受,我们以佛像为依托,在这两层的天地里试图寻找自我。从单纯的行为切入,捕捉瞬时的灵感,在这过程中不仅寻找自我的感受,也在探寻艺术求知者的所想所做。

《5:40》朱仁帆 裘雨涵  影像 2′31′′

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应该承认离开了事物的活动,人们就不能感受到时间的本身。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每个事物,而每个人每个事物却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

《夜读》周敏婕 陈学文 宋佳慧 景琬骐  影像 40′′

结合寒山子的典故,配合现场特殊的岩石和光影,发散想象,尝试与过去时空的寒山发生互动,模范隐匿的生活。

《床》钱可奕 裘雨涵  影像 4′45′′

本时代的社会现象之一:人类在夜间保持亢奋和精力,却在白日靡颓失衡。如若坚持将床榻当作世界舞台,将自然万物当作宿醉后的倒下之地,那么何处是我们的栖息之所?何处为真实的床?

展览现场

艺术家开幕现场导览

前期调研

天台实地行走
作品集中讲解
拜访梁绍基先生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