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媒体说再见”工作坊

“和新媒体说再见”工作坊

与新媒体说再见,与其说是告别,毋庸说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厘清新媒体观念和实践变化之现实,其中涉及到诸多领域,如新兴技术出现带来的艺术现象,如艺术家介入到科学实验,如艺术家对互联网、地缘和道德思考的推进,以及分享主义,网络安全,以及更多涉及到今天人沟通和生活的社会现实。与新媒体说再见,更希望这是一个理解关于时间、媒介和现场的一次实验,并通过这一讨论最终指向一种属于即将出现,还不稳定的艺术的艺术形式。此项目还是对2009年《新媒体考古》项目的一次回望,与之后麒麟斯基先生的媒体考古学呼应。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创中心

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

策划团队:

工作坊学术主持:李振华工作坊

学术顾问:高士明

项目执行:宋振熙

工作坊系列活动

2014年9月9日,September 9th, 2014

1、新媒体艺术与录像艺术

• 录像艺术开始于60年代

• 录像艺术和电影

• 录像艺术在市场中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305室

时间:上午9:30-12:00
主讲:Marc Glöde

Marc Glöde是电影历史学家与评论家,曾策展多个有关电影艺术的影片系列。 Glöde曾在德国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Dresden ArtAcademy,和美国纽约Columbia University任教,现时为ETH Zurich的讲师之一。出版过多本著作,Glöde从2008年起为巴塞尔艺术展策展电影节目。

2、生物艺术

• 生物艺术之起源

•生物艺术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

生物艺术家在实验室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305室

时间:下午14:00——17:00

主讲:Oron Catts

奥隆·卡茨不仅是一位艺术家,他还是著名的研究员和策展人。

1 996年他建立的艺术与生物组织培养结合研究被认为是当时最 前沿的生物学艺术跨界项目。2000年他成为了Symbiotic A艺 术研究机构的共同创建者和中心负责人。该机构位于西澳大学, 是生物艺术的重点科研基地,中心研究范围包括学院解剖学,生 理学和人类生物学。 在卡茨的带领下,他的团队于2007年获得了奥地利电子艺术节杂 合艺 术项目类金尼卡奖,2008年获得WA总理科学奖并成为杰 出的重点科研基地。2009年,奥隆被评选为T&H《60个塑造创 意未来的创新者》书籍中“设计之上”目录的人选之一,他还被 英国《符号》杂志评价为“创造未来并且转变我们生活方式”的2 0位顶尖设计师之一。

卡茨热衷生活,善于通过新的知识和应用去改变我们的生活关系 和知觉感受。他经常与不同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一起工作,他创作 了一系列的作品,这些作品充分说明了我们对不断发展的生活理 念之间文化结合的一种需求。卡茨是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员, 同时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和艺术史专业以及英国伦敦皇家艺 术学院交互设计专业的访问学者。

近期,作为访问学者,他还在芬兰赫尔辛基的阿尔托大学建立了基于生物学艺术和设计的生物艺术实验室“Biofilia”。卡茨的想法和项目超出了艺术既定的界限,他的作品经常作为一种新灵感被引用到多种截然不同的领域中去,如新材料、纺织物、建筑 、道德、小说或者食物等等。

2014年9月16日,September 16th, 2014

1、网络艺术和交互

• 互联网艺术与社群

• 互联网艺术触及到的社会现实

• 艺术家和公众的共建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406室

时间:上午9:00-12:00

主讲:Marc Lee

马克·李1969年出生于瑞士,自1999年以来工作在网络核心的互动项目,对信息和沟通技术进行多方位的实验,通常这些项目都是经济、政治、文化和创造性基于数字网络沟通的碎片化话题。马克·李的作品广泛展出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媒体艺术中心,美国纽约新美术馆,德国柏林转译媒体艺术节,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韩国的媒体艺术城市和日本的ICC媒体艺术机构等。

2、“青年新媒体艺术家作品展播”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406室

时间:下午14:00——17:00

2014年9月17日,September 17th, 2014

1、ETOY

• 一个多国家跨领域的小组

• 一个上市公司

• 一个面临经济问题,即将解体的共同体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406室

时间:下午13:30-16:30

主讲:ETOY•ZAI

Etoy的前进方向是传统艺术家、 团队和个人所不能且不敢做的。我们的世界中充斥着不确定的因素:货物与信息的大量生产消费、全球性运输、品牌打造、利益最大化、复杂化、科技对生活的渗透以及虚拟化。自1994年成立以来,etoy公司就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不断转变着关于艺术生产和艺术面貌的观念。

大部分成功的艺术家、商人和收藏家虽然依靠艺术商业的游戏规则,却又对其抵制或是冷嘲热讽。而etoy既未贬低艺术商业的特性,也不以激进的风格来掩饰其商业目的。通过注册、打造并保护其抽象化商业品牌的独特性,并以股票形式分配其无形价值(纯艺术),etoy将资本工具、媒介和运作方式都汇聚到利益中心:640’000 etoy股票 = 100% etoy.公司 = 100% of etoy艺术的商业价值。有25个部门在为etoy的全部艺术作品工作。“数字欺诈”(digital hijack)、“玩具战”(TOYWAR)、“etoy共享”(etoy.SHARE)、“etoy储藏”(etoy.TANKS)或是“永恒的使命-石棺”(MISSION ETERNITY SARCOPHAGUS)等作品虽然不能以传统方式进行销售或收藏,但却已经成为艺术史的一部分。这些作品可供在线的网民们直接浏览,在麻省理工出版社(MIT Press)、泰特出版社(Tate Publishing)、杜蒙(Dumont)、(Gestalten Verlag)、( JRP Ringier)和伯克豪舍出版社(Birkhaeuser)等出版的艺术出版物上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1996年开始,etoy展览(etoy.SHOWS)在各地展出,如:巴黎当代艺术馆(Palais de Tokyo)、圣加仑艺术馆(Kunsthalle St. Gallen)、东京ICC 互动艺术中心(ICC Tokyo)、苏黎世赫尔姆霍斯(Helmhaus Zurich)、(Art en plein air Môtiers)、(ARCO)、(Madrid Abierto)、(BigTorino)、(Fondazione Pistoletto Biella)、(Ars Electronica Linz)、(Secession Vienna)、旧金山现代艺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 San Francisco)、(Art Museum San Jose)、(Postmasters New York)、(Armory Center for the Arts Pasadena)等。

2014年9月18日,September 18th, 2014

1、关系美学与电台

• 关于运输一块五吨重的石头

• 一个连续参加三次卡塞尔文献展的电台(1987-1992-1997)

• 媒体艺术之传播与观念艺术、身体行动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406室

时间:下午13:30-16:30

主讲:Mike Hentz

1954年出生于美国,拥有美国、瑞士双重国籍,曾经学习摄影、音乐和表演,1982年实现关系美学项目《大石头计划》,后1987-1997连续三届参与卡塞尔文献展,其梵高电台最为出名。作为一位重要的媒体艺术家,Mike的工作主要涉及到个人介入公众传播领域的工作,以及更为不稳定的某些基于时间的艺术。

2014年9月19日,September 19th, 2014

1、社群媒体兴起后的艺术

• 社群媒体和分享主义

• 信息、互动和设计

• 回到媒介和材料

• 《测量系列》《音视频艺术》《屏幕一代》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406室

时间:下午13:30-16:30

主讲:徐文恺

aaajiao(徐文恺),1984年生于中国西安,后移居上海并工作、生活至今。徐文恺是国内前沿的媒体艺术家、博客写手,同时也是一位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2003年创建声音艺术网站。2006年,创办基于We Make Money Not Art的中文新媒体信息平台We Need Money Not Art。致力于推广processing,一款开源的视觉程序软件。Dorkbot,一个非盈利的倡导创造的活动,以及eventstructure,一家基于上海的跨艺术、设计、学术以及新媒体技术领域的独立研究开发机构。他的作品通常专注于对数据的挖掘和使用,并试图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将其表现,以此在数据与现实的“调制解调”之中完成对作品内涵的完整表达。他对中国新媒体艺术最重要的审美贡献在于他以自身的活跃姿态,在电脑软件的艺术应用方面,尽力扮演了国内外最新趋势的交流者与先行者角色。

主讲:李振华

1996年开始从事艺术工作,涉及展览策划、艺术创作和项目管理领域,现担任瑞士保罗克利美术馆夏日学院推荐人(2010年至今),瑞士Prix Pictet摄影节推荐人(2010年至今),2014年将担任英国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国际展览《数字革命》(digital revolution)的顾问。曾主持编撰的艺术家个人出版物有:《颜磊:我喜欢做的》(2012 年卡塞尔文献展出版物)、《胡介鸣:一分钟的一百年》(2010年)、《冯梦波:西游记》(2010 年)、《杨福东:离信之雾》(2009 年)等。出版有个人艺术评论文集《文本》(2013)。

2014年9月20日,September 20th, 2014

1、信息艺术

• 关于Mapping

• 如何理解数据

• 数据和信息艺术的样式

• CCAA项目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406室

时间:上午9:00-12:00

主讲:龙心如+周姜杉

I&C (龙星如和周姜杉) 是一个基于北京的艺术组合。他们的研究方向为数据与感知的关系及数据体验下的主观叙事。他们的作品涉及视觉艺术、计算机工程和叙事,使用实时获取的数据创建多感官体验。I&C 的作品在国际范围展出,其中包括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伦敦的Waterman艺术中心,深圳的华侨城OCT艺术中心,奥迪CITY北京,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年I&C创作了中国当代艺术互动数据可视化作品, WOW CCAA, 展出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2013年,I&C联合策划了中国第一个数据艺术展览,《信息新浪潮——英国信息可视化艺术设计展》,展出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龙星如拥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硕士学位。周姜杉拥有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及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的硕士学位。

2、《与新媒体说再见——关于如何理解新媒体艺术伴随时间和技术发展的变化》工作坊总结

主讲:李振华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4号楼406室

时间:下午14:00——17:00

.